絲綢之路與藝術傳遞
時間:2022-04-27 10:44:00
導語:絲綢之路與藝術傳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絲綢之路
西漢年間,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以洛陽、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路運往西域的貨物中以絲綢制品的影響最大,因而被稱為“絲綢之路”。其基本走向定于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后,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加。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制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賽里斯”即“絲綢”之意。
2.絲綢之路中的中國藝術文化
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聯結在了一起,也大大展現了中國燦爛豐厚的藝術文化魅力。正是這些絲綢之路,將中國的養蠶絲織技術以及絢麗多彩的絲綢產品、茶葉、瓷器等傳送到了世界各國,對世界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同時,中外商人通過絲綢之路,將中亞的駿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樂、熬糖法、醫藥,西亞的樂器、金銀器制作、天文學、數學,美洲的棉花、煙草、番薯輸入中國,使古老的中華文明得以不斷更新、發展。如果把中國的藝術文化比作是傳播過程中的傳播符號的話,那么絲綢之路就是一種重要的傳播手段將這些珍貴的傳播符號給傳播出去,發揚光大。綜上所述,無論是燦爛的中國藝術文化,還是西方的一些技術文化,要想實現兩者的相互借鑒,就始終離不開一條筋脈,這條筋脈便是傳播,傳播在其中發揮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二、絲綢之路上,中國藝術傳播是條筋脈
在這條絲綢之路上,傳播作為貫通連接東西方文化的一條筋脈,其手段是多種多樣的。藝術的本質在于創造美,吸引受眾,進而將美傳播出去。絲綢之路充分體現并且肯定了中國的藝術文化,并通過傳播的手段將中國的藝術美宣傳、發送出去,因而傳播的作用十分重要,可以被說成是一條“筋脈”。有了這條重要的、基本的筋脈,藝術和文化才能如血液一般地在其中暢游,將中國古老、神秘、美好的藝術文化帶到西方,傳到全世界。人文研究藝術的接受,是構成藝術活動完整性的重要環節,它包括藝術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是藝術活動的終點,也是藝術家及藝術作品的內在價值獲得最終實現的根本途徑。藝術接受既是對藝術作品的審美認知、詮釋和創造,也是接受者與藝術家的精神交流和對話。藝術接受還可以對藝術家乃至客體世界予以精神性的反饋,從而實現藝術活動與社會活動的聯結,它是藝術返回社會生活的必由之路,使藝術活動融于人類社會活動的宏大系統中,并在其間發揮積極的作用。這種藝術的接受與被接受都是通過傳播來完成的,可以說,沒有傳播,藝術再美好也只能孤芳自賞,而得不到外界認可和欣賞的藝術,也只是偽藝術。因此,中國藝術文化的傳播過程實際上是對自己燦爛的藝術文化的一種肯定,并且讓外界知道、認可、欣賞,對自身藝術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促動作用。
三、中國藝術傳播是東西方藝術文化之間的一條彩色道路
中國的絲綢、繪畫以及其他特色技術通過傳播大批大批地輸送到西方世界,這樣一種獨特的中國藝術傳播途徑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可以說,傳播就是東西方藝術文化之間的一條彩色道路,鋪設了這條道路,東西方的藝術文化才得以充分交流。自張騫通西域后,漢代使者、商人便接踵西行。大量絲帛錦繡沿此路不斷西運,西域各國的珍奇異寶也輸入中國。從9世紀末到l1世紀,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向東南沿海轉移,阿拉伯世界興起,東西海上往來逐漸頻繁;同時,絲綢之路上的安全也越來越難以得到保障,這就降低了這條陸上通道的重要性。元代統治者西征,甚至直接統治了中亞、西亞的廣大地區,使東西驛路通暢,歐洲許多使者、教士和商人都沿此路東來中國,絲路又繁榮一時。明朝建立后采取閉關政策,陸上絲路作為中西交通路線已遠不如海路重要了。在這里,如果把東西方之間交流的通道比作一種傳播手段的話,當這條傳播道路繁榮順暢時,東西方的經濟文化利益就都得到了保證;當這條傳播道路被阻塞時,雙方的經濟文化利益就遠不如以往了,甚至會走下坡路。因而,中國藝術傳播是東西方藝術文化之間的一條彩色道路,這一路上不斷地呈現著精彩的東西方文化。
四、中國藝術傳播是東西方藝術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從中國的歷史來看,遠在漢朝時期,絲綢之路就成為連接中西方文化的紐帶;唐宋時期以絲織品和絲綢文化、陶瓷品和陶瓷文化居主要地位的中國文化的傳播以及阿拉伯文化的東漸,使東西方文化交流空前繁榮;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的到來使中西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達到新的高潮。中華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碰撞、交融的過程中,充分表現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厚德載物的博大胸襟。與橫跨歐亞大陸的陸上絲綢之路齊名的還有一條傳播中國絲綢和交流其他商品及文化的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有東海和南海兩條航線。南海航線東起揚州、泉州、廣州等港口,連接東南亞,經過馬六甲海峽到達天竺(今印度半島各國),越印度洋、阿拉伯海,最后到達大食(阿拉伯帝國)。這條航路同樣對促進各國之間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傳播和影響起到重要作用。這些都說明了由中國發起的絲綢之路這種藝術傳播途徑在東西方文化交流過程中充當著友好的使者。結語絲綢之路不僅是東西商業貿易之路,而且是中國和亞歐各國政治、文化、藝術交流的通道。西域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筑等藝術,天文、歷算、醫藥等科技,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等宗教,通過此路先后傳到中國,并產生了很大影響。中國的紡織、制瓷等工藝,繪畫等藝術,儒家、道家思想,也通過此路傳向西方,產生了影響。絲綢之路是東西交往的友好象征。中國藝術傳播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筋脈,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而作為東西方交流的筋脈,中國藝術傳播在我國當今對外的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藝術傳播的重要性,很好地加以利用。
- 上一篇:企業消防安全集中整治實施意見
- 下一篇:水彩藝術審美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