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緒書畫藝術綜述
時間:2022-05-02 05:16:00
導語:范振緒書畫藝術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范振緒(1872~1960),字禹勤,號東雪老人,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城關人,清工部主事范培之子,出生于北京,9歲喪父后隨母返回故里,清光緒年進士。1906年,同沈鈞儒等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
1909年回國,先后任縣長、國會議員、甘肅省副議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政協甘肅省副主席等職。范振緒是一位生在清末、長在民國、活動于新中國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書畫大家。他攻山水、精書法,繪畫取法王石谷、王元祁,書法承蘇東坡。一生筆耕不輟,畫作流傳甚廣,著作有《東雪草堂筆記》、《東雪草堂詩聊存稿》、《夜窗漫錄》、《學畫隨筆》、《東雪雜文》、《蘭州事變紀略》、《燕子筆秦劇本》、《桃花扇秦劇本》、《濟源縣志》、《靖遠縣新志稿》等。范振緒不僅書畫聞名于世,而且詩文造詣深厚。他的書法根基和詩文修養成就了他的繪畫。他是典型的文人型畫家,出生于書香門第的宦海世家。祖父范呈芳是貢生,父親范培以貢生任同治時兵部郎中。
范振緒自幼受家庭的良好教育,8歲時能賦詩,14歲涉丹青,青年時代習經史,1903年中進士,獲取功名。后又遠洋求學,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他過著傳統士大夫的文人生活,為先生、為小史、為幕僚、為畫家、為領導,都未脫離作為傳統文人的氣節。首先,他是一個詩人,對詩的嗜好近于癡迷,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畫全國能有者多矣,不算什么,我是畫不如字,字不如文。”①這都是傳統文人的特征,他耿直不隨時流,恥于周旋官場,同情勞動人民,獎掖后進,關心民生疾苦,都體現了他的文人本色。他推崇的藝術家如黃公望、倪云林、蘇軾等,都體現了作為文人的傳統本色。
簡遠樸素的山水畫談及古意,世論誤會甚大,以為古意即陳舊、過時、腐朽之意。其實,古意是一種精神境界,是一種文化氣質。正如歷史上所有大詩人寫的懷古詩,并沒有一個詩人是純粹的懷古。詩人本有一顆寂寞不平的心,古地、古場會觸動其心,使其心直通千載,借懷古以抒不平之意。詩人感慨的皆是自己的情懷,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一種審美反應,也是民族心理上的一種蒼涼感。范振緒山水畫有文化品位、哲學意蘊、歷史積淀,不可與古舊劃等號,他作為“人心古樸”風格的表現,可以勾起中國人精神上的聯想與共鳴,不是輕易可至的境界。正如古雅美是人類創造的陰柔、陽剛之外的第三種人文精神。
②王微在《敘畫》中說,繪畫創作是在大自然面前感慨之后“亦以神明降之”,“情”與“致”的意境表達,以蘇軾為代表的文人們提倡“蕭散簡遠”的繪畫美學之外的“詩化”言志,繪畫不再是一種形象的簡單記錄,而是在人們心目中情感化的形象表達,是中國繪畫內在的文化底蘊。范振緒的山水畫就是在此基礎上,繼承傳統文人的“娛情”志趣,取法董源、黃公望、倪云林、米芾,熔黃一峰的“癡”、倪云林的“迂”和米芾的“癲”為一爐,尤其對集古之大成者“四王”用功最勤,得益最多。并在實踐中領會“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的宗旨,③逐漸形成了古而新、樸而雅、蒼而秀、巧而拙的藝術風格。正如他的題畫詩云:“南宗衣缽駿豐裁,道學癡翁屬麓臺。曲折寫成江畔路,最難風雨故人在。子陵灘畔一漁翁,罷釣歸來酒不空,醉后便知天地闊,數叢沙草半江風。重嶂層巒逾萬重,荊關筆勢出南宗。”非深解中國文人者,難知其中趣。
- 上一篇:農林局行政執法責工作方案
- 下一篇:新課標下體育教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