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嗩吶藝術傳承與發展策略研討
時間:2022-05-18 11:07:00
導語:民間嗩吶藝術傳承與發展策略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沛縣民間嗩吶有著悠久的歷史,史記記載:漢朝開國大臣絳侯周勃(沛縣人)年輕居沛,以織簿曲為生,常為吹鼓手。嗩吶在沛縣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它與沛縣武術一樣,都是當地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了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2010年11月中旬,在鎮江舉辦的江蘇省第九屆“五星工程獎”決賽文藝演出中,由沛縣文化工作者自編、自排、自演的武舞《四季武魂》、嗩吶合奏《蘇北風情》兩個節目,在100多支參賽隊伍、74個參賽節目中脫穎而出,力拔頭籌,雙雙榮獲金獎。繼承和發展沛縣嗩吶藝術,是豐富廣大群眾文化生活的需要,更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必要。根據上級文化部門和縣委、縣政府領導的要求,如何使沛縣民間嗩吶藝術更好的繼承和發展,筆者就目前沛縣民間嗩吶活動現狀作了調查。制定沛縣民間嗩吶藝術繼承發展措施如下:
一、配合“高祖廟會”,抓好一年一度的“高祖廟會”嗩吶比賽
2000年之前,沛縣民間嗩吶比賽都放在元宵節前后,2000年以后,沛縣的嗩吶比賽安排在5月18日前后的“高祖廟會”暨“劉邦文化節”。“高祖廟會”上的嗩吶比賽,不僅豐富了廟會文化生活,同時,比賽也促進了民間嗩吶藝人之間的藝術交流。嗩吶藝人們為參加嗩吶比賽。都要作充分準備,從演奏曲目、樂隊伴奏、表演服飾等各方面都要經過一番“包裝”,每次廟會過后,沛縣嗩吶藝人的演奏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連續5年的嗩吶大賽,使這一民間藝術活動走上正軌,形成慣例。因此,抓好“高祖廟會”嗩吶比賽,是提高民間嗩吶藝術的重要措施。沛縣文體局分管民間藝術工作的同志,繼續與“高祖廟會”辦公室保持聯系,保持廟會嗩吶比賽年年列項,民間嗩吶演奏水平不斷提高發展。
二、以文化館為主,抓好青少年嗩吶培訓
沛縣的民間嗩吶培訓,也和沛縣武術一樣,正逐步向產業化發展。民間嗩吶班是農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間嗩吶藝人的就業生活渠道,目前沛縣民間嗩吶正從過去個人拜師學藝向集體辦班學習上發展。訖今為止,沛縣已有嗩吶培訓班(校)6個,學員400多人。它們分別是縣文聯舉辦的“文藝學校嗩吶班”、文化館嗩吶培訓班、棲山鎮曹河南藝校嗩吶班、沛城鐵西嗩吶培訓班、郝寨劉強班、大屯云鴿嗩吶藝校。沛縣的嗩吶培訓班為一代嗩吶樂手的培養作出了貢獻,沛縣小嗩吶多次參加省市文藝演出,這和嗩吶培訓班的舉辦密不可分。在肯定辦班取得成績的同時,還要看到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培訓班不斷提高發展,需要文化主管部門所做的工作是:
1、幫助嗩吶教師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文化修養,以保證嗩吶班培育出更多的德藝雙馨的文藝人才。
2、幫助嗩吶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藝術鑒賞能力。
3、對于中小學生嗩吶學員,要求嗩吶演奏樂理水平和文化課齊頭并進。民間嗩吶藝人的優點是:具有豐富的演奏經驗和氣息上的功夫,不足之處往往是不識譜,文化水平低。在培養新學員上,要克服藝人的缺點,在提高學員演奏水平的同時,要求學員必須學習好文化課,學好文化課,打好樂理基礎。
三、責承沛縣漢文化研究會,加強對沛縣吹打樂民間藝術的挖掘
沛縣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一曲《大風歌》在沛縣傳唱了兩千多年。由此可見傳統音樂在沛縣由來已久,沛縣漢文化研究會已成立10年,收集了300多篇論文,出了三本論文集,至今還沒有涉及沛縣民間吹打樂的研究文集。下一步準備約有關方面的研究者,對沛縣的民間嗩吶與漢代的吹打樂的脈系、沛縣吹打樂與漢代婚喪禮儀及《漢高祖武功大成曲》等作系列研究,寫出有一定份量的高水平的研究論文。
四、責承各鄉鎮文化站,開展鄉鎮民間嗩吶班的藝術研究活動
據統計,沛縣有民間嗩吶班100多個,從藝人員近千人,大的鄉鎮如:沛城鎮、張寨鎮有嗩吶班十幾個。鎮文化站與這些嗩吶班朝夕相處,他們對管理好民間嗩吶班、提高民間嗩吶班的藝術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我縣文體局把鄉鎮民間藝人的管理工作,作為目標責任列入文化站長的目標考核,一月一次小會,一年一次大會,通報情況,評先創優,獎罰分明,不斷引導民間嗩吶藝人走上“德藝雙馨”的道路。五、民間藝術在基層,鞏固鄉鎮民間藝術協會,加強主管部門與民間藝人的聯系縣民間藝人聯合會由來以久,“”十年中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恢復。按要求鄉鎮也建立了相應的民間藝人協會組織。由于鄉鎮合并及其它原因,目前部分鄉鎮的協會活動不夠正常。文體局應在縣委宣傳部的統一組織下,協助縣文學藝術聯合會,利用冬春農村文化活動的旺季,對全縣15個鎮的民間組織進行恢復調整,充實新鮮血液,把協會真正辦成“民間藝人之家”。加強鄉鎮黨委政府與民間藝人的聯系,讓協會成為民間藝術繼承發展的平臺與基地。以上是關于繼承保護發展民間嗩吶藝術的基本思路,在實踐中還需要進一步不斷總結經驗,不斷修訂完善,確保民間嗩吶藝術的花朵,在社會主義祖國的百花園中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
- 上一篇:農業院校成人教育發展研究
- 下一篇:橄欖示范區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