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影視創作過程實踐說

時間:2022-06-10 09:13:00

導語:談論影視創作過程實踐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影視創作過程實踐說

電影電視媒體已經成為當前最為大眾化、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形式。從好萊塢電影所創造的幺J想世界,到電視新聞所關注的現實生活,到鋪天蓋地各類電視劇集的播出,無不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世界,滲透著我們的生活。

解放軍藝術學院的影視藝術教學,也隨著影視藝術的蓬勃發展,教學內容日益深入,受學生關注的程度不斷提高。影視藝術教研室從理論入手,邊教學邊實踐,將影視藝術教學拉出課堂,探索出一條理論、實踐再到理論的創新教學模式。近年來,軍藝的影視藝術教研室共參與拍攝影視作品十余部,在《半個蘿卜一個坑》、((新兵張本旺》、《十一班》、((無名高地》等軍旅影視作品的拍攝過程中,我們將創作理論實踐相結合,從影視藝術的整體制作過程開始,給同學們全景展現影視藝術創作的整體規律。影視創作前期創作前期主要包括項目選題,劇本的策劃與寫作。在影視藝術教學的實踐中,這絕不是一個孤立的環節。目前,教研室參加制作的影視作品,都是由我們參與選題、共同創作完成。在創作作品之前,首先需要相關創作理論的支撐。如何選題,如何表現主旨,如何結構人物,如何設置情節,這一切都由一定的創作規律所支配。而在我們創作拍攝現代軍旅題材的作品時,又要將這一創作規律融匯到現代軍人生活中,要以另一種的思維去體驗和解讀這個命題,使其具有源于生活的獨創性。而一部作品的獨特性并不體現在故事、情節、細節的差異上,而是體現在我們所使用的處理方法上。同樣是塑造士兵,可以有《新兵張本旺》中張本旺初入軍營的懵懂,也可以有《十一班》中竇無雙融入綠色的堅定。在劇本的創作階段,為了使理論與實踐能達到更有效的結合,我們有時會邀請攝影、美術等主創部門參與到創作中,這是因為,影視劇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它的創作過程不是一個單一部門能完成的,在初創階段融入各部門主創的意見,有利于編導演在前期工作過程中能更好地把握鏡頭、場景,以及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這種創作模式,常會創造出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在這一創作過程中,我們最終再回到劇本創作的起點——故事。情節的設置、人物的塑造才是一部戲的最終目的,而合適的場景和鏡頭只為這個目的服務。在創作過程中,我們必須學會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在理論中找尋實踐的方法,這樣才可以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二影視創作中期影視制作中期主要是鏡頭的攝制工作。

在這一制作周期內,主要以導演為中心展開工作。在這里,導演與演員,導演與各攝制部門的關系是主要關系。本文將主要就導演與演員的關系進行探討。首先是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關系。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就其藝術本質而言并無差別,都是演員利用自身作為創作材料,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的一種藝術形式。但就具體表演實踐而言,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在創作過程中又有著一定的具體區別。我們通常所說的戲劇表演是由演員扮演人物當眾展示故事情節的一種藝術形式,其中演員扮演人物,當眾表演和展示情節這三個條件結合,使戲劇形成自己特有的品質。在戲劇中,戲劇演員的表演是藝術創作的一個整體,是以演員為主并依賴演員的表演藝術來完成的。在戲劇表演中,導演意圖是靠演員現場表演和舞臺調度來加以實現的。而在影視作品的制作過程中,影視主要是依靠畫面來表現的,由畫面構成的藝術語言是它們的第一要素,它主要是以“導演為中心”,而演員在整體過程中只是起到其中一個元素的作用,景物、道具、燈光等部門都可以參與劇情,甚至能獨立地表現其內涵和寓意。影片《十一班》中,竇無雙雨中的背影是其堅毅軍人品質的寫照,片尾全班登長城的腳步又寓意十一班巳成為鋼鐵長城新鮮血液。在這里,“景物”已經改變了它們的從屬地位,和演員的表演一樣是屏幕與銀幕造型中的鶯要元素,和演員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塑造屏幕與銀幕形象的任務。再來看導演與演員的關系。表演的理論里,舞臺交流,判斷反應是表演的基礎。而在影視創作實踐中,人物的塑造通常只需要完成即可,所有演員的演出,遵照劇本所寫的單純的肢體動作,不需要任何的修飾,越簡單越好,千萬不要想如何入戲。《無名高地》的情緒段落,表現女主角決定放棄唾手可得的一次不屬于自己的機會,這場戲只需要演員從領導辦公室門前走過,走到房子的另一端。而對于演員提出的“怎么走”的疑問,導演給出了“堅定地走”這一最簡單回答。其實,簡單和直接就是影視藝術中的基本概念。越簡單,越直接,就越貼近生活。在這里,演員不需要過多地去發揮,去創作,因為,每一個個體演員在整部戲里,就像房子里的一顆顆釘子,釘子絕對不需要像房子一樣,釘子就是釘子。第三是從理論到實踐。面對鏡頭,有的同學拼命找著平時課堂戲劇教學中的舞臺感,但從表演一開始,他們既要適應攝影師、燈光師從攝影技巧上對演員的要求,又要面對不同攝影技巧推拉搖移、俯仰升降、長焦距、變焦距等對演員表演的不同要求和限制。于是,鏡頭面前有些同學便顯得束手無策,好像不會演戲的新手,在表演中,有時候既忙于找光,找機位,又忙于記臺詞,找人物感覺,表演起來較為吃力。為了彌補不足,有的同學便賣力去表演表現,而越是著力,越是表演生硬,越會失去感覺。有些同學甚至對自己課堂所學“聲臺形表”是否實用產生了懷疑。面對同學們的困惑,我們一起分析原因,讓大家了解問題不是出在同學們專業素質不足了,而是在于沒有將理論靈活地運用的實踐中去。面對同學們的束手無措,我們著力加強對大家鏡頭感的培養,讓大家放松心態,充分了解影視表演的內在規律。

讓大家先一起找到影視表演和戲劇表演的相同點,二者都是自如的生活,只不過,一個是在舞臺上,一個是在鏡頭中,二者都是生活的還原。經過了幾條的拍攝與實踐,同學們在鏡頭前漸漸找到了感覺,也明顯把握了節奏。第四來分析由實踐到理論。在影視藝術實踐過程中,參與拍攝的學員無論是作為演員,還是劇組工作人員,都能用心體驗角色,認真揣摩人物,并熟悉制作流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學員們在掌握了影視表演的藝術規律后的幾天拍攝中,變得更加自信,能更快進入角色,更好地學會在鏡頭前如何自如地表演。但是,另外一種現象,通常也會引起學員們的質疑,這就是劇組的有些角色,由非專業演員甚至是場工臨時擔任,這些龍套有時仍能取得較好的扮演效果。于是,有些學員便對自程東海: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己的表演產生了質疑,認為,幾年的學習不如幾天的客串,進而對表演理論也產生了懷疑。對此,我們組織學員對表演的理論實踐進行客觀分析,對所謂的專非演員和非專業演員進行了比對。通過鏡頭回放,我們看到,一些非專業演員的表演其實非常專業,通過在劇組的實地鍛煉和耳聞目睹,很多非專業演員在鏡頭前都能自如地表演,這和表演理論里所講的“表演就是舞臺上自如的生活”是一致的。在另一方面,導演之所以選擇非專業演員臨時客串,大都是由于劇中人物與生活人物吻合度較高的需要。換句話說,就是非專業演員大多是本色出演,所以,他們的表演盡管不是科班出身,但如果套用相關表演理論,他們在表演中的信念、交流反應都極為準確。三影視創作后期影視制作后期主要包括剪輯、特效、字幕與合成等工作,其中每一項都包括其他的一些事項和工作。后期制作主要將拍攝回來的素材進行重新組接、添加效果、配上音樂等環節,因為任何一個影視作品在拍攝時一般都不會按照故事的發展次序或時間順序來拍攝,而是根據相同的場景來安排鏡頭,因此事實上存在大量的跳拍鏡頭。即使是同一場戲中,也不完全是按照順序拍攝,這就需要對影片進行剪輯。有時為了增加畫面的感染力,增強拍攝效果,則需要添加一些特殊的效果。影視創作的后期,可以說是成品的制作過程,又是一個從理論上檢驗實踐成果最好的機會。由于影視藝術從時間上的不可逆轉性,人們才說,影視藝術是一種缺憾的藝術。創作前期對劇本故事的把握,創作中期對拍攝鏡頭的動用,在后期制作階段,常會發現一些難以彌補的遺憾。而正是這種缺憾,使我們在回顧藝術創作的全過程時,由實踐到理論會產生一些深層次的思考,這些思考,對于整部作品的剪輯,對于以后藝術創作的經驗的總結,都是大有益處的。

影視創作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但凡是實踐都需要一個理論的支撐,而理論在實踐中并不能解決實際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這就需要自己在實踐中獨自去思索。好的電影永遠是想法占70%,制作占30%,有一個好的點子或者創作想法這是十分重要的。在實踐中去檢驗已學理論的正確性,在實踐之后再根據自身的經驗積累去總結一些創作方法,這就是對于理論的重新解讀和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