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劇藝術發展困境及策略

時間:2022-06-27 11:02:55

導語:評劇藝術發展困境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評劇藝術發展困境及策略

評劇誕生至今已經有百余年的歷史,曾在北方流傳深遠,因其作品貼近生活、針砭時弊而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并迅速成長為一個大劇種。在評劇發展最為繁榮的時期,優秀的評劇表演藝術家和優秀的作品不斷地涌現,如小白玉霜表演的《九尾狐》、《小女婿》,新鳳霞的《小二黑結婚》、《劉巧兒》等等都受到了觀眾們的普遍歡迎。那時的評劇藝術真可謂是紅極一時。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面對新興藝術的沖擊,特別是電視傳媒的廣泛普及,評劇藝術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風采,一系列負面問題如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接踵而來……如果再不加以改變,用不了幾十年,評劇藝術就會消亡,那時人們就只能在唱片機里回憶這一藝術形式了。這不僅是藝術界的一大損失,更是評劇工作者的莫大遺憾。在此,筆者想與大家討論一下關于評劇面臨的現實問題,并談一些個人想法。

一、評劇受眾群的萎縮現象

任何藝術形式,都要有一定基礎的受眾群,否則便像失去了土壤的植物一樣,無法成長甚至是無法生存。評劇在最紅火的那些年就是因為有著廣泛的觀眾基礎才能迅速地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和藝術家,然后憑借這些優秀資源再反過來刺激觀眾群的數量,最終達到一種良性循環,反之便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如今的評劇就是陷入了這樣的惡性循環,因此,只有解決受眾群的問題才能使評劇表演脫離這個泥潭。當今社會是一個現代藝術流行的時代,人們更加喜歡節奏明快、簡單刺激的藝術形式,而評劇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很難走進人們的視野。大部分人對評劇知之甚少,也就更談不上欣賞和迷戀評劇了。這直接導致了評劇普及程度偏低,評劇藝術發展明顯滯后于其它藝術。對此,我覺得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解決:一是要讓評劇藝術走進中小學課堂。評劇界應加強與教育部門聯系,力爭在有條件的中小學校開設評劇藝術課,通過對評劇的欣賞使學生了解評劇的基礎知識,并通過學生模仿評劇各色行當,來充分體驗評劇的魅力,激發學生對評劇這一傳統戲曲藝術的熱愛。二是評劇院團要與高校聯合舉辦評劇班。通過在高校開展高層次的評劇藝術教育為未來評劇的發展培養出高素質的觀眾,使更多的大學生有機會零距離接觸評劇藝術,并通過親身參與評劇劇目的編排、演出,來加深對評劇豐富內涵的體認和評劇藝術特征的把握,從而培養起對評劇的感情和興趣。三是加大評劇“文化下鄉”的力度。評劇是誕生于北方農村的劇種,農村才是最適合評劇生存的土壤。現在農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由于傳統觀念以及現實原因的桎梏,文化生活卻依舊貧乏,農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十分強烈。因此,加大評劇的下鄉力度,既可以滿足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可以保有評劇發展的一塊“根據地”。四是要讓評劇走進城市社區。評劇院團可通過先解說后演出的方式來使居民了解所演劇目的特色,演出過程或演出后亦可請有興趣的居民與演員一起表演,讓評劇零距離貼近普通市民,從而使社區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的居民能夠在社區和諧的環境中欣賞、體會到評劇的魅力和神韻。

二、讓評劇回歸大劇場,同時謀求多元化發展

在尋求生存土壤,解決受眾群萎縮問題的同時,評劇自身的發展和提高也是不能停止的。提高評劇自身的品位、提升評劇院團的專業水平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近些年來,正規劇場所上演的評劇次數越來越少。就拿秦皇島來說,市文化局下屬的小海燕評劇團更多時間是活躍在文藝下鄉的表演舞臺上,在正規劇場的演出次數屈指可數。劇團由于下鄉時的客觀條件所限,不能完全發揮其自身的演出功能;演員由于長時間得不到大場面的鍛煉,表演功力也會逐漸下滑。作為一門舞臺藝術,評劇要想發展還是要回歸舞臺的。應該努力增加評劇的劇場演出次數、多上演大型評劇劇目,邀請評劇名角參演甚至可以幾個城市之間集中優勢資源進行評劇巡演,這樣做既滿足了觀眾的文化需求,同時也利于劇團的發展。隨著河北省文化體制改革的提速,原本依靠財政開支的劇團被推向了市場,這對于并不景氣的評劇藝術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開拓評劇演出市場,評劇院團就應該隨行就市,遵循評劇藝術的生產規律,藝術上要有特點,思想上要有亮點,更要在市場上尋找賣點,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市場格局。除了上面所說的讓評劇回歸大劇場之外,利用現代便捷多樣的傳媒逐步拓展市場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在電視媒體上,要利用電視受眾面廣、形象直觀等優勢來辦好一些電視臺開辦的戲曲欄目,還要建立全國性的評劇專業頻道;在網絡媒體上,要利用網絡存儲量大、交流互動性強等優勢建好已開辦和將要開辦的評劇網站,建構起互聯網時代的網絡評劇,來全方位、多層面地展示評劇的歷史風貌和現實狀態。

三、構建評劇藝術現論體系

在影視產品等現代文化產品的強烈沖擊下,世界各地的傳統藝術都面臨生存和發展的考驗,評劇亦是如此。如何讓現代人樂意去欣賞評劇?如何讓評劇成為一門常盛不衰的藝術?如何讓評劇在中國戲劇中保持原有的強勢地位?這些問題都需要評劇界從理論層面做出探究,需要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作為支持,方能從容地面對和解決當前評劇發展遇到的各類問題。構建理論體系,我認為首先要探討傳統評劇的現代轉換問題。評劇誕生于一百多年前,一百多年來,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審美趨向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評劇如果不對自己進行更新改良的話,那么肯定會被時間所淘汰。因此,傳統評劇要向現代評劇轉換,要保留評劇原有的魅力元素,摒棄那些不合時宜的傳統元素,并吸收符合時代特征的新鮮元素并將其揉合在一起,演變出一種新的、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的現代評劇。其次是要探討評劇對中國北方戲曲藝術發展的推動問題。評劇是流行北方、影響很大、很具有代表性的劇種,它的發展變化對北方各地劇種的影響很大。因此,要重視研究評劇如何在本體藝術的現代建構上形成示范、引領作用,以此帶動北方其它劇種的變革和創新??傊?,評劇現論體系的建構要做到傳統性與現代性、現實性與長遠性的結合與統一,并形成開放性、兼容性的理論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