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電視編輯藝術

時間:2022-06-28 11:13:35

導語:談論電視編輯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電視編輯藝術

后期編輯是一項十分辛苦而又繁累的工作,編輯制作人員必須在前期拍攝的大量素材中,按照編導的意圖完整構思,通過編輯設備創作出最后的成品,可以說這是一部電視作品展現靈魂的關鍵也是最重要的環節。面對眾多紛繁的素材,編輯怎樣做到心領神會、駕輕就熟?除了專業的編輯技術,更多的是要具備獨立的創作意識和綜合素養,將編導的思路貫穿于作品始終。電視編輯需要做哪些工作呢。在動手編輯一部作品前,首先要熟悉節目、瀏覽素材,把握住編導的創作意圖,根據節目的內容、形式、風格考慮所采用的編輯手段,確立節目的編輯風格和基調,做到心中有底。確立風格和基調的方法有多種,但都必須緊緊圍繞編導的思路和意圖,必須為內容服務,必須與節目的主題、內容、形式、結構達到有機的統一。

電視剪輯的過程是繁雜的,需要挑選有用的素材、編排段落、根據構思完成敘事,而且要有節奏感的排列,是一個很痛苦的創作過程,每一個步驟都需反復斟酌、幾經推敲。就如寫作起筆,畫面的開篇決定了全篇的基調與質感,是很傷神一件事,而且編輯過程中除考慮畫面效果外,還得注意聲音的效果,所以說編輯本身是一項系統的創作工程。具體從步驟上講,主要是:根據編導腳本熟悉素材,與編導協商確立編輯提綱,粗編素材,然后對鏡頭進行精編組合。在正式進入編輯階段之前的準備工作是很必要的,磨刀不誤砍柴工,準備工作越細致,編輯時就越省力、越有底,這樣才能對所完成的編輯工作理解透徹、通情達意。后期編輯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掌握好節目的節奏。要實現節目整體節奏的和諧統一,就必須在節目創作時對影響電視節目視覺與聽覺效果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把握,也就是說,要使畫面的節奏、文字的節奏、解說的節奏、音樂的節奏以及主持人的節奏等達到完美的統一。正如音樂的樂章有高低起伏、弦律回轉,富有節奏的美感,音樂電視節目也同樣講究節奏,有平敘、有高潮、有緊有松,目的只有一個,在有節律的節奏中吸引觀眾的注意,贏得眼球。

節奏的掌握是藝術創作帶普遍規律的問題,節奏對編輯來說,主要是時間、鏡頭速率、時間流逝的節律問題,剪輯節奏的形成是從熟悉劇本、分解攝錄素材直到綜合構成的全過程。節奏的構思階段是從全片、場景進入單個鏡頭;節奏的完成階段又是從單個鏡頭、場景直到構成全片。因此,在電視節目剪輯節奏總體設想時,一定要具體到小的單元,而在每一層次的組合取舍直到形成整場戲和全片時,也一定要在總的節奏指導下規范局部的節奏安排,比如場面的內容是激動人心的,節奏要求快,鏡頭短促,鏡頭之間直接切轉,使一個細節跳到另一個細節、一個場景跳到另一個場景、一個動作突變為另一個動作,反之在一個沉靜的片段中,場面是安寧、平靜的,這時節奏要求慢,往往采用長鏡頭,加大組接點的間距,使用疊化、淡入淡出來代替“切”,延續時空場景轉換的速度。現代社會,觀眾可選的頻道很多,可看的節目也很多,一部電視作品被觀眾選擇之后,吸引觀眾的不僅是畫面、素材和故事,還要在短時間內吸引住觀眾,這非常重要。比如電視劇,在平鋪的敘事后,十分鐘左右就必須有高潮和轉折或者是臺詞上的精彩與音樂的烘托,讓觀眾有興趣繼續欣賞下去。再比如專題片,音樂的使用是變換節奏的一種有效手段,舒緩的音樂讓人心情舒暢,但是大段相似的音樂會減弱視覺和聽覺的美感,這就要求在合適的時候,變換音樂或者采用同期聲的現場效果進行轉換,音樂變換了,畫面組合的方式、編輯的節奏也就改變了。

我一直認為,編輯的節奏和美感與音樂的使用得當有很大的關系,音樂的使用本來就存有個人的喜好,在選擇音樂和音樂的使用上就有編者的創作與主觀情緒。音樂以及聲音元素的使用決定了編輯的手法,影響畫面的組接。當然,改變節奏的手段有很多種,如編輯畫面的邏輯順序、電視包裝手法的運用,有時特效的使用也是改變節奏的一種有效手法。在合適的時候用字幕干擾的方式光效轉場以及其他三維手法,都可以改變作品的節奏,這取決于編者的能力、取決于編導的思想。一部好的獨立作品,往往編者就是編導本人,這樣才能達到作品思想的完美統一,將創作意圖貫穿于作品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