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起源及設計中表達方式

時間:2022-07-01 08:47:51

導語:剪紙起源及設計中表達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剪紙起源及設計中表達方式

一、民間剪紙的發展和變化

民間剪紙是民間藝術的一種。是以紙為加工對象,以剪刀(或刻刀)為工具進行創作的藝術。剪紙在民間流傳極廣,歷史悠久。通過諧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煉、概括自然形態,構成美麗的圖案。剪紙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既傳承人民的原始思維方式,又記錄了人類思想的進步,它有很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今天的藝術設計中民間剪紙從民族傳統中走出來不是重復移位和變異,而是從傳統中提取有用的元素,以現代創造方法和技巧進行再創造,這樣不但保留住本土藝術的韻味,且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具有全新的視覺形象和效果。

當今文化受著全球化進程的影響,很多外來元素進入人們的生活,成為充滿洋味的社會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價值觀與審美觀,設計中失去了傳統文化,在中國的平面設計中這類作品是不會被世界所認同。因此,在平面設計的過程中,除了對外界新鮮事物的學習外,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必要的。平面設計的發展必然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基礎上,必須找到賴以生存的根基,這個根基正是傳統文化。其優秀的成分只要花更多時間來挖掘,它的意義是深遠和廣泛的。中國雖沒經歷西方的工業革命與現代設計運動,并不等同于喪失發展本國設計的能力。較西方文化表現的直觀感性,中國傳統文化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國平面設計應對傳統文化作深入而系統的研究,運用有意味的元素,重視對其的開發,創造有深厚中國特色文化底蘊的設計作品。

現代平面設計有必要以發展傳統文化為己任,把探討當代設計的著眼點放在傳統的文化中進行分析。平面設計中具有諸多影響因素,諸如文化等,在西方藝術思潮融入中國平面設計的時候,我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重新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國的現代平面設計離不開傳統文化,也離不開當前的設計觀念更新,現代平面設計理念必須植根于傳統文化基礎之上,建立在中國人審美情趣基礎之上,現代平面設計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現代設計觀念和設計思維,也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創造符合當今時代特征的社會主義新作品。(圖1)

二、中國傳統文化在設計中的應用

在當今的現代平面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的一些特征、符號,也成為現代平面設計探索中國傳統文化潛質的一種趨勢。比如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設計的中國香山飯店就是運用江南水鄉青磚灰瓦色調,使現代建筑加上中國傳統文化情懷,形成了一種文化上的共鳴。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平面設計的融合的過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華的過程,借鑒傳統特征和符號,有目的地選擇作為文化載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中精華融進現代平面設計中去。我們應該倡導使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在現代設計中得以延伸發展,在理解的基礎上取其“形”、“意”、從而傳其“神”,用中國傳統文化精粹,以現代化國際化語言來表達,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現代平面設計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設計語言,共同融匯成現代設計藝術的主流,必定會使現代平面設計更具文化性與社會性,使傳統文化得到再生,并煥發新的生機。著名平面設計師靳埭強先生為日本“自在”紙坊創作的一種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海報設計,在紙紋上運用了傳統手造紙的毛邊,宣紙竹紋變化,構成中國山水自然繪畫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現了中國人文性情無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整幅海報制作結合中國傳統圖案藝術表現手法,把作品風格淋漓盡致突顯。

奧運會標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環、象形的“中國結”傳統圖案,以及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太極拳結合,使得標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動和諧。作品在體現現代設計觀念的同時,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審美價值取向和歷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傳統文化理念與現代標志設計緊密結合的藝術魅力。該標志整體結構也是取自傳統吉祥裝飾圖案“盤長”,但可貴的是它沒有對這一傳統造型直接借用,而是運用了中國書法中所特有的筆不到而意到的寫意手法,恰到好處地傳遞出“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動勢與意象,并借以表達標志主題和傳達人民的祝愿。香港鳳凰衛視的臺徽,借鑒了中國傳統藝術中“喜相逢”圖案,反映出一種厚實的帶有民族文化底蘊的特征,而且鳳烏兩兩相對,旋轉的翅膀極富動感,體現了圓滿、吉祥、欣欣向榮的美好寓意,這種對未來的美好希冀與向往的裝飾圖案展示了中國傳統藝術表現的特色手法。(圖2)“上海老酒”包裝的創意設計就采用了傳統紋樣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將傳統圖案和地域特征結合當代人的欣賞習慣,表現了老上海的傳統文化,給人以古樸、回歸的感覺,設計出了現代酒包裝的風格。(圖3)可見,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如何能把握傳統裝飾圖案關系及運用,我們不僅需要掌握圖案色彩的對比、統一及變化等基本規律。還要注意汲取中國傳統民族圖案藝術中的色彩精華并加以創造性地發揮與運用,才能更好地體現出的中國平面設計民族風格。

透過傳統圖形藝術的歷史延伸脈絡,我們可以看出,圖形藝術本身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在新的技術與意識的沖擊下不斷地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內涵與精神則是民族歷史長期積淀的結果,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靈魂所在。因此,要使中國的傳統圖形藝術在現代設計當中得到延伸發展,打造出新的民族形式,我們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取其“形”,延其“意”,從而傳其“神”。我們對民間剪紙造型重新認識后的再創造,是深化和提升,是從民間剪紙造型再現式圖形表現發展到對民間剪紙造型文化內涵的深刻剖析,這是現代平面設計所必不可少的。

三、平面構成中剪紙的表現方式

平面構成設計的基本原理是把繁雜的圖形高度概括,以二維空間的形式來表達,即通過平面設計中的基本形態要素—點、線、面的特性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依照一定的美的法則進行新的藝術形象的創造,從而達到一種特有的藝術效果。傳統的民間剪紙,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折射,曾有過光輝的昨天與漫長的歷程,民間剪紙隨著民族文化的發展有相當的穩定性、可變性、適應性。隨著歷史的變革,民間風俗的隨移,各個朝代都要表現一些新剪紙紋樣,在中國的傳統藝術中,有許多藝術形式(如剪紙、年畫、刺繡等)都是以二維空間的形式來傳達的,與平面構成有相類似的藝術效果。平面構成雖然是在平面二維空間中進行藝術創造,但由于所構成要素和構成形式的特殊性,在視覺效果中并不是二維效果,而是立體效果,這是平面構成表現方式的本質所在。

剪紙在中國民間藝術中風格多樣,且極具地方特色。剪紙藝術的傳達方式,主要依據形象在內容上的聯系,大量使用組合的手法,在造型上合理地夸張變形,從而表現出圖案形式的藝術美感。其中對稱、平衡、重復、發射是剪紙圖案形式中最常用的方式,在這些方式中都不同程度地運用了平面構成的要素。剪紙就是從傳統藝術中提取元素,以現代創造意識和表現技巧進行再創造。從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中尋找設計元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分析,進行有意味的、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創造,可以將無形的抽象的某種理念和心理狀態轉化為一種具體形象,引發出抽象意念延伸和連接。剪紙藝術,不管藝術風格如何,其傳達方式最顯著的特點都是平面結構,也就是以純粹的平面點、線、面的方式,構成形形色色的藝術作品,是完全意義上的二維空間藝術。剪紙藝術的傳達方式,主要依據形象在內容上的聯系,大量使用組合的手法,在造型上合理地夸張變形,從而表現出圖案形式的藝術美感。剪紙藝術經過兩千多年的繼承、發展、流變,其傳達方式已經非常豐富,其中對稱、平衡、重復、發射是剪紙圖案形式中最常用的方式,在這些方式中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平面構成的要素。

中國的民間剪紙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正由于它的獨立文化內涵有異于其他的現代設計。民族風格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人民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形成了與其他民族不同的語言、風格和審美觀。中國的民間剪紙藝術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它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是中國設計家藝術信念的支點,也是中國設計藝術走向世界的起點。我們對它的研究和借鑒,不是對歷史的復歸,而是發自對現代文明生生不息的追求。剪紙藝術已不是一種簡單的視覺傳達手段,而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中國民間剪紙造型在原型基礎上產生了質的變化,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在美學上賦予它新的生命。獨特的視覺形象,傳遞著設計者知識層面、文化修養、思維理念和審美意識。放眼全球,把我國特有的剪紙藝術推向全世界,使世界文化遺產的瑰寶更加璀璨、奪目。

四、結語

中國民間藝術是普通大眾心靈、智慧的結晶,它有著獨特的人文歷史因素造就了與其他不同的文化內涵,民間文化是我國古往今來的人民用生命意識開啟的一種藝術。在其中民間剪紙隨著時間推移、歷史變遷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式,代表著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體系,這一體系體現了民族的藝術精神,它更是中國現代平面設計所要繼承運用、開拓創新的堅實基礎和特有的元素。本文旨在這方面做的探討,為的是尋找中國民間文化與平面設計的關系,傳統與現代的整合,從而推動中國的平面設計,讓世界都來認同有著中國特色的設計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