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山西煤雕藝術

時間:2022-07-02 11:43:13

導語:談論山西煤雕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山西煤雕藝術

作為一種動力資源,煤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部分人對于煤的定位多停留在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層面。殊不知,煤亦可變身化作藝術作品,供人們賞鑒。這也就是煤雕藝術產生、發展的因由。煤雕藝術就如剪紙、刺繡、皮影、年畫等這些民間藝術一樣,興起于民間,有悠久的歷史。煤雕藝術簡單地講,就是利用“煤”這種材料,雕刻出喜聞樂見的樣式形象,服務于社會。這在現在看來就可以歸納到中國雕塑的范疇。由于受到先天條件的限制,煤雕不像“玉”、“壽山石”等一些工藝品,研究人數比較多,人們認識比較普遍,工藝水平比較高,它只不過是剛剛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里,所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為了幫助大家進一步認識煤雕這項極具地方特色的工藝,論文著重以山西煤雕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

一、煤雕藝術的歷史淵源和題材選取

1.煤雕的歷史淵源

在我國,煤雕歷史起源早,但具有斷層時期。煤雕主要集中在山西、陜西、遼寧和貴州這些地區。煤雕在漢代就有記載,但是記錄非常少。在新石器時代的新樂文化中,發現一些用煤精磨制成的裝飾品,如耳王當、圓泡、圓珠;在陜西省西周古墓也出土過煤雕飾品;后來在陜西省寶雞茹家莊的弓魚伯墓出土的陪葬品中也有被專家鑒定過的煤雕飾品。文獻資料也鮮有詳細描述煤雕藝術品,大概是由于煤的生產價值大于工藝價值,人們只重視“煤”對實際生活的用途,沒有人去關注這項技藝,即使有,應該也是一些熱愛工藝的礦工自己雕刻一些小飾品,自產自賞,純屬業余。因此,在以后歷史上很難找到跡象。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經濟的發展,山西大量開采煤炭資源,產生了許多廢棄物,對環境造成危害,尤其是大量的“煤矸石”污染大氣,使得一些民間美術愛好者思考將這些廢棄物雕刻成一些工藝品。煤雕是煤礦工人發明的,經歷了幾十年,有了很大的發展。山西大同的施玉平藝人,將煤矸石雕刻成藝術作品推向社會。

21世紀山西煤雕得到很大進步,但也主要是以煤雕藝術品呈現的,沒有專門的記載。山西陽泉煤雕作品《龍鳳雙耳嵌琥珀花薰》在2007年第八屆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奪得“百花杯”金獎,《云龍紋鏤空花瓶》、《鳳鳥紋鏤空花瓶》代表我國工藝美術行業赴美國新墨西哥州參加圣達菲國際民族手工藝展……這些標志著山西煤雕藝術載入歷史。

2.山西煤雕的題材選取

主要是從煤雕藝術作品雕刻內容來分類:

(1)以山西地域特色為背景的現實生活題材,如生活中常常見到的花草樹木、生活場景等形象。

(2)以歷史文化和民間故事為題材,如人物肖像、器具、裝飾小品等裝飾作品,以及民間諸神、民間神獸、石窟造像等形象。

(3)以風景名勝為題材,如北方山水、四合院、木塔、寺廟等造型。

二、煤雕的制作和藝術特色

1.煤雕的制作方法與步驟

煤雕主要技法有浮雕、影雕和圓雕,這和雕塑上的雕刻技法基本相同。浮雕是和一般繪畫聯系在一起的,用擠壓夸張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肌理等因素來表現空間,它是在一個平面上產生效果。這個方法在煤雕上應用廣泛且比較容易。影雕是在一些“黑”的材料上,用水清洗,然后磨光,在磨光面上把要雕琢的圖像輪廓線描繪出來,根據黑白明暗的對比效果,用特制的刻針雕刻,控制好力度,調節刻點疏密粗細、深淺和虛線變化,有繪畫筆觸語言之感。圓雕是指雕刻材料的每個面都要進行雕琢,要有整體表現的意識,圓雕的方法和樣式也有很多種,有寫實性的與寫意性的,工藝以鏤空造詣和精細剁斧見長。具體說來,煤雕制作流程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1)選材———將煤矸石的形狀、紋理、質地等和要雕刻的作品結合起來選擇合適的煤矸石。

(2)打磨———根據作品要求,用砂紙打磨煤矸石,也可加入一些水,打磨到一定效果。

(3)雕刻———運用不同的雕刻方法,用刻針、刻刀、轉子等工具進行雕刻。

(4)上油———上油是為了使煤矸石由發暗的黑色變成細致的黝黑色,增強作品的外觀效果,并且可以長期保存。

(5)配置底座———這個也比較關鍵,是煤雕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底座的形狀樣式風格要和作品的內容形式相輔相成,注意顏色和比例上的相互烘托。

2.煤雕的藝術特色

(1)色彩古樸。山西煤雕統一為黝黑色,色彩純真、色澤細膩。黑色在色彩學中是一個極端的顏色,代表著莊重、神秘、貴氣,適合于人們的視覺要求,使人感受到一塊廢棄物也能讓人記憶猶新,黑色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黑色美給人一種節儉樸實的美感。

(2)雅俗共存,精致美妙。山西煤雕是以廢棄的煤矸石作原料的,可供選擇的石料有硬有軟,這種樣貌很丑、很笨重的材料能夠成為美的承載物,因為其具有獨特的魅力。山西煤雕大多是一些刻畫人們生活場景、自然景觀、民俗文化的,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因此受到老百姓和藝術家的青睞。山西煤雕以栩栩如生、精巧細微出現在世人面前,雕刻技術和作品美感有一定水平,煤雕藝術品味較高,達到了雅與俗的和諧統一。

三、山西煤雕的文化內涵

1.寓意傳統古老文化,承載歷史與時俱進。山西煤雕以石窟造像、宗教題材、神話故事、古建筑等為雕刻內容,一些雕刻作品還將一些民間的吉祥符號雕刻出來,如“五谷豐登”、“年年有余”、“龍鳳呈祥”等,這些中國的古老文化在煤雕作品中被廣泛應用,是因為人們熱愛中國傳統的古老文化。當代,山西煤雕藝術蓬勃發展,雕刻了很多大型的煤雕作品,如作品《龍騰盛世》、《和樂四方瓶》,描繪中國發展的大好勢頭,將這種情感刻進了作品中,成為了當代文化。記載了歷史,歌頌了繁榮昌盛。

2.濃郁的煤雕商業文化。山西煤雕自20世紀開始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商業文化的迫使下就有了專門制作這些工藝品的工廠,如山西煤玉雕塑廠、大同煤雕廠、陽泉煤雕廠等等這些利用煤雕作為人們賺錢的商品,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大大促進了山西的煤雕發展,人們開始在生活中以煤雕工藝品為禮品,烙上了商業的符號。

四、山西煤雕的未來發展

1.保護民間藝術,開展多種宣傳,培養后繼人才。山西煤雕藝術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了解,并做一些粗淺的研究,也只有一些工廠作坊在雕刻,沒有上升到民間藝術真正的成熟水平,同時雕刻藝人也很缺乏,政府和企業應該注重發展人才和挖掘文化,提升企業的文化水平,使煤雕藝術發展得更快、更好。

2.依托地理環境優勢,注重文化挖掘和合理開發。山西雖然是煤炭大省,但是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政府應該合理地挖掘,注重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使煤雕文化在文化大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得到巨大發展。

3.與時俱進,不斷進取。山西煤雕藝術要結合時代特色,反映時代文化,既要有通俗易懂的大眾煤雕作品,又要不斷鉆研新技藝,從而創造出供歷史見證的煤雕大作,同時把煤雕與藝術理論結合起來形成理論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