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家紡皮影造型運用

時間:2022-07-17 11:39:51

導語:絲綢家紡皮影造型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絲綢家紡皮影造型運用

近年來,紡織服裝設計越來越重視民族風格的回歸及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傳統的民間藝術如刺繡藝術[1]、拼布藝術[2]、剪紙藝術[3]已經大量運用于現代絲綢服裝的設計中。其中剪紙、陶瓷等藝術造型也在不少的家紡圖案設計中出現,而皮影藝術卻還只是停留于或裝裱在墻、或點綴在桌面的原樣擺設階段。皮影藝術在中國綿延了兩千多年,特別是陜西作為皮影戲的發源地之一,其皮影造型藝術特點鮮明,裝飾效果濃郁。筆者將陜西皮影的造型藝術運用于現代絲綢家紡的設計之中,使設計作品更具有民族特色和藝術魅力,并從圖案設計、組織設計、造型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實踐探索,這不僅是以另一種方式繼承和發揚一個瀕臨消失的民族藝術,同時也在詮釋一個新的現代絲綢設計作品。

1皮影及陜西皮影造型藝術特點

1.1皮影造型簡介

皮影繼承了民間剪紙的外觀造型,民間繪畫的色彩、線條、雕刻藝術的用刀方法,將具象的形態高度概括成抽象的形態,并隨著表演的過程賦予角色,給觀眾無盡的想象空間。皮影造型主要有頭茬、身段夾子、馬靠與馬斬、仙場、妖場、輔助夾子等。頭茬是影人的頭部,頭部和身體是分開的,以便于不同的組合搭配。如圖1[4]所示頭茬包含面部與頭飾,頭飾又含發飾和帽飾。身段夾子為身體服飾,按照人物身份有龍袍、蟒袍、官衣、靠甲、帥袍、仙衣等分類。馬靠是指半身人物騎在馬上的形象,身下為馬者為馬靠,身下為虎者則為騎虎靠等。而如果身段能從馬上取下來,則稱為馬斬。圖2[5]63所示的皮影造型即由將帥頭茬、帥袍、馬靠等組成。仙場由仙人和道士組成,仙人和道士的區別在于頂戴及佩飾。妖場中妖魔鬼怪均以形象手法表示,它們的造型沒有固定的模式,完全由藝人自由想象。輔助夾子是指舞臺布置中用來點綴環境、襯托人物的布景等。

1.2陜西皮影造型特點

陜西是中國皮影戲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自秦漢至隋唐當皆以其最盛[6]137。陜西皮影造型形象設計飽滿生動,面部線條洗練簡潔,服飾道具多姿多彩,人物性格卓然可觀。人物的頭部多為正側位造型,以頂、額、鼻、顎、后腦為輪廓構圖,只刻畫出一邊臉和一只眼[5]172。皮影雕刻者抓住人物最重要的臉部特征進行適當的夸張處理,對五官的刻畫尤為精細,或“實臉”或“虛臉”,既表現出人物的年齡,又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寓褒貶于其中。陜西皮影的服飾圖案吸取了民間的印花布和戲劇服裝圖案的樣式,并根據自身的藝術特點加以創造。花朵圖案裝飾性強,鏤花圖案虛實穿插、形式多樣。衣著服飾的用色上,總是能夠巧妙地烘托角色,并準確地表達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如圖3[5]173所示的旦角造型面部精致清秀,發飾繁花似錦,衣著用高純度的艷色,圖3旦角Fig.3AfemaleroleofShanxishadowplay經濃墨壓邊,富麗而不艷俗。陜西皮影造型的輪廓整體概括,線條優美生動,在輪廓內部以鏤空為主,又適當留實,做到繁簡得宜、虛實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個部位,常常飾有不同的圖案花紋,整體效果麗而不繁、簡而不空。皮影藝術家在創作造型時注重表現對象的神似,取其簡而舍其繁,藝術作品寫意大氣。

2皮影造型藝術在現代絲綢家紡中的應用構思

2.1設計理念

把皮影造型藝術應用在床品、窗簾、桌布等眾多的絲綢家紡產品上,使產品既體現出高品位的中國文化內涵,又符合當今世界潮流。首先,可以吸取陜西皮影中人物、花卉和其他裝飾搭配物的形態特點和色彩組合,將這些圖案整合處理,通過或印花或繡花或織花的手段,應用在各類絲綢家紡中,做出具有民族風格的產品。其次,陜西皮影中的宮殿帥帳、書苑繡閣、天堂地獄等背景設置,構圖飽滿充實,裝飾趣味濃郁,這種大氣的背景圖案完全可以應用到窗簾或者桌布上,特別是應用到中國風格的室內環境中,能夠形成統一的中國風情。再次,陜西皮影中怪獸之類的意象造型極富浪漫色彩,裝飾性極強,可以將其應用在室內裝飾品中,可以與皮影戲中的各種造型和背景巧妙搭配,將民族文化點綴于室內空間。

2.2設計方法

經過對陜西皮影藝術造型、色彩、風格的分析,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將皮影造型藝術應用于家紡設計的設計方法歸納如下。

2.2.1元素再造陜西皮影造型中有許許多多的高度概括、藝術性強的圖形,可以直接挪用,也可以將其繁雜、細膩的圖形根據需要予以簡化,運用各種設計元素、造型規律和藝術設計法則,將傳統圖形元素加以提煉、整合,融入現代的審美理念。

2.2.2形式借移形式借移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的結合,另一種是中國傳統元素與西方圖形技巧的融合。在筆者的設計中,將陜西皮影這個傳統元素與現代的造型藝術相結合,同時在皮影頭飾和帽飾之中加入具有西方特點的圖形。

2.2.3色彩轉化在現代設計作品中傳統色彩的運用非常廣泛,許多設計師正是從傳統中引出現代,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對接。陜西皮影的用色基本以紅、黃、綠、黑、白為主,色調趨向濃重艷麗,不適合在絲綢家紡中直接使用,這就要求將傳統色彩搭配作相應的改善,跳脫既定用色的思維模式,賦予設計者心中的意向,這樣就能煥發出新的氣象,使作品適應現代人的審美。

2.2.4意象重構意象表現是客觀景物與主觀情趣的統一,優秀的現代設計表象要飽含更深的內涵和更悠遠的意境。陜西皮影造型正是寫意的典型代表,在皮影風格絲綢家紡的創作中,這種意境的追求是值得借鑒的,景在畫中,意在畫外。

3皮影藝術風格的現代絲綢家紡產品設計——以靠墊為例

“陜西皮影藝術風格”靠墊面料采用全真絲織花設計,圖案以陜西皮影中影人的頭茬為原型,運用各種設計手法將其藝術變形,帽飾和發飾上的圖案采用較現代的圖案,既體現傳統文化的意境,同時也符合現代流行趨勢。提花織物織造完成后,根據靠墊的造型設計,拼接富含現代氣息的皮革等面料,使整個靠墊更富有藝術感。

3.1圖案設計

在靠墊圖案的設計中,靈感取材于陜西皮影頭茬造型,原型如圖4[5]203所示。在保留原有側面輪廓的基礎上,在細節表現上進行了現代裝飾性改造。如在女頭像的面部增加側面花紋、鬢發作耳環處理,頭飾更加細膩柔美。男頭像的五官進行調整,使五官更加清俊,增加了眉毛的層次,脖子及輪廓線進行了裝飾性處理等。頭飾部分更是進行了圖案創造,使造型上更為精致、裝飾性強,以便織造出來效果明晰。在色彩設計上,增加了色彩的過渡變化,色調柔和又層次分明,富于時尚氣息,圖案設計稿見圖5。

3.2紋織工藝

3.2.1織造工藝設計產品為陜西皮影藝術風格靠墊面料。經線選用[24.4×26.6dtex(1/20/22D)廠絲80捻/10cmS×2]68捻/10cmZ(米白色)桑蠶絲,經密為1140根/10cm;緯線3組,線型與經線相同。甲乙丙緯依次為紅色、黃色和黑色,總緯密為(530×3)根/10cm;成品門幅為208cm;選用主紋針數為12000針的電子提花機織造,單造單把吊裝造。

3.2.2意匠圖的編輯將紋樣進行選色、分色處理后,設置小樣參數。然后對其進行去雜、自由勾邊等處理,使其滿足意匠圖邊緣光滑,顏色干凈的要求。放大意匠片段如圖6所示。

3.2.3組織設計說明甲乙丙緯按1︰1︰1的排列比進行投梭,織物采用緯三重組織結構,為保證織物表面的密度均勻,均采用兩組緯線表面顯色,一組緯線背襯的方法,組織以16枚緯緞為基礎,運用一系列的加強緯緞,作層次的變化,甲乙丙緯依次分別選用紅色、黃色和黑色。以紅色和黑色混合顯色為例,如圖7所示,a組織中,紅色緯線16枚緯緞,黑色緯線16枚加強9個點的緯緞;b組織中,紅色緯線16枚緯緞,黑色緯線4枚加強10個點的緯緞;c組織中,紅色緯線16枚緯緞,黑色緯線16枚的緯緞;可在織物上依次顯示由淺到深3個層次的紅色。

3.2.4上機織造圖案設計完成和組織設計完成之后,進行上機織造,下機面料如圖8所示。

3.3靠墊造型設計

3.3.1靠墊結構靠墊造型設計,以織花面料為主體,配以其他面料進行藝術拼接。靠墊正面面料拼接構造如圖9所示。主體部分采用皮影風格真絲織花面料,其他部分分別采用皮革和墨綠色的真絲面料。

3.3.2褶皺制作為了豐富靠墊的表面立體效果,拼接的真絲面料作褶皺處理,以突顯面料的立體造型能力,給人以更多視角的美感。皮革由于材質稍厚,做直接拼接處理。

3.3.3靠墊制作靠墊正面經過面料拼接后的兩組靠墊如圖10所示。一組采用真絲褶皺拼接,另外一組用咖啡色的皮革直接拼接。實物效果如圖11所示。

4結語

陜西皮影藝術源遠流長,其造型精致工巧,著色巧妙,裝飾性強。本研究將陜西皮影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樣式應用于現代的絲綢家紡設計中,是對當今絲綢家紡設計母題創新進行的探索,也是對皮影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另一種方式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