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對演奏藝術啟示
時間:2022-08-01 10:52:38
導語:庖丁解牛對演奏藝術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眾所周知,中國音樂美學思想發展的鼎盛期———春秋戰國時代,是以儒道兩家為主流的。由于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后世又稱道家為老莊學派。老莊學派的思想所展示的人生境界是一種藝術化的人生,其音樂美學方面倡導自然之樂,與其哲學思想如出一轍,追求的是自然、純樸、原始的美?!独献印芬粫m然在音樂方面涉及到的內容很少,但卻對中國演奏藝術的發展影響頗深。《莊子》作為老莊學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譽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學著作,現存的三十三篇文章,篇篇都是先秦散文的典范。由于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的因素。筆者僅就《莊子》內篇中,《養生主》一文有感于斯,在多年教學經驗和演奏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哲學與美學思想試論“庖丁解牛”對演奏藝術的啟示。
一“庖丁解牛”及其三階段
《莊子•養生主》一文,其中心思想是:反對人為,順其自然。在第二部分“庖丁解?!敝校詮N師庖丁解牛的例子說明處世、生活都要順其自然,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才能夠將技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道家看來,技藝與道相結合,“技藝合道”的思想境界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當人們的技藝相當熟練的時候,就會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技巧動作更加自然,身心與道合二為一。庖丁解牛分為三個階段:在最初分解牛體時,庖丁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即一頭整牛;幾年之后,全牛消失,能夠感覺到牛體的各部分結構;最后達到只用心神去接觸而不用眼睛去觀察,依照經驗順著牛體自然生理結構的地方去解剖,遇到筋腱、骨節交錯的地方,謹慎專注,動作輕微遲緩,避免“割肉”或“砍骨”。當牛體全部分解完,就像是一堆泥土放在地上。相比普通廚師一個月更換一把刀而言,庖丁的刀用了十幾年還像剛磨過的一樣鋒利,形象的反映出莊子“反對人為,順其自然”的養生之道及其重要性。庖丁解牛的技術充分表明摸索事物規律的重要性。其典故適用于任何技能,對于演奏藝術方面更加受益匪淺。當演奏技能形成時即開始入門為第一階段,這是演奏藝術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個階段。由于技巧簡單,通常此階段演奏進步較快,就像庖丁解牛中,看到全牛的初級階段一樣。筆者認為,第一階段對于演奏技能的提高,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放松和興趣,由此來喚起初學者對音樂的熱愛并激勵其繼續學習。這兩個因素要辯證來看:一方面,在強調心理放松的同時,進一步指導其練習技巧的方法。無論學習什么技能,都要有一個消化的過程。實踐表明,在特定環境內限時完成學習內容,設置必要的學習壓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初學者的學習潛能。如同學習汽車駕駛一樣,在不斷學習新動作、鞏固老動作的過程之中,可以逐漸提升學琴者的興趣與練習熱情。另一方面,在消除生理和心理緊張狀態的前提下,才能夠提高演奏興趣,將琴看作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全神貫注于自己的演奏。生理緊張因素主要是由于技能技巧沒過關而產生的;心理緊張因素則是由于思想壓力、環境壓力等影響而導致的。前者只需提高技能技巧即可解決,而后者則需通過對思維、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控制來協調解決。第二個階段為中級階段,在技術技巧基本定型之后,演奏者進步的速度通常會放慢下來,這就需要通過逐步練習,將影響技巧發揮的多余部分去掉。只要方法正確,經過數次重復,使有關腦細胞形成暫時聯系,起到條件反射的作用,剩下真正的幾個閃光點,這個階段是“全牛消失的階段”。藝術創造需要技術支撐,精湛的技術可以外化為藝術的顯現。演奏者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反復的實踐能夠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在此過程中,技巧是貫穿始終的重要環節,技術技巧是解讀音樂作品的方法,沒有高超的技巧就不會有高水平的演奏。技巧就像放在柜子里的工具,僅僅擁有這些工具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當演奏家正確的運用這些工具,它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價值。那么,如何使技術技巧過關呢?首先要保證科學、足夠的訓練。演奏者要長期堅持規范性的訓練,使思維和動作的聯合活動建立起大腦皮質的“動力定型”,將肌肉動作簡單化、自動化和精確化。在練習中冷靜地布局、細心地設計,并在實際練習中去檢驗和調整。通過練習———聽辨———練習———判斷———再練習……以此循環的方法達到演奏技術動作的連貫性和完整性。有意識、有目的地反復訓練,能夠極大的提高高難度技巧的把握性和穩定性,使演奏技能進入潛意識之中。此時,演奏者真正擁有了表達音樂的技術保障。另外,分析、研究作品的技術技巧,提煉技巧的難點、重點,細致到每一個音如何處理,有助于理解作品內涵,真正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第三個階段是高級階段?!扳叶〗馀!敝狼∪缙浞值伢w現了莊子“順應自然、忘卻情感”的哲學思想,更體現出演奏藝術所追求的“得知弦外”的重要性。在任何樂器演奏的練習之中,遇到技術難點時,與庖丁解牛如出一轍,需要演奏者慢練、細練、用心體會。音樂是感情的載體,感情是音樂的被載體,在演奏藝術中,二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當練習積累起來的動作意識與音樂感情進一步整合、完善,演奏就會更加協調,以情帶音,以音抒情。練習中對于情緒的宏觀控制,正如庖丁解牛所看到的不是一頭整牛,而心里卻是宏觀上的一頭整牛的辯證觀念一樣,理智必須與情感很好的配合,才能使演奏者的情緒與作品的客觀要求相統一。演奏者心里永遠要有全局,就像一張地圖一樣牢記在心,隨時進行宏觀調控,這就是理智。當演奏一首作品時,技術技巧解決之后,演奏者應該在一種有控制的狀態下進行演奏。其中包括對高難度技巧的控制和對情感體驗的控制。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建立心中的“感情圖示”。即能做到“未成曲調先有情”,又可以將作品的高潮部分控制在理性范圍之內。只有這樣,演奏者才能達到超功力、超自我、物我兩忘的演奏最高階段。
二解牛之道的“最高境界”對演奏藝術的啟示
任何一種藝術門類,技藝進步的本質與現象,都不可能永遠一致。通常情況下,進步不容易被察覺。因此,在技術達到一定高度時,會出現所謂的“高原現象”?!案咴F象”作為心理學的一個范疇,是指演奏者在練習過程中,由于心理變化和練習方法等方面的原因,而出現的停滯不前的現象?!案咴奔础罢系K”。在練習過程中,演奏技能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不可或缺。一旦出現“高原現象”就勢必會阻礙演奏技能達到預期的高度。只有克服這種現象,才能達到一切演奏藝術所追求的“意境創造”的最高境界。首先,技巧是達到“道”之境界的前提和基礎。在莊子的故事中,若沒有庖丁多年的技巧探索,是無法想象他在后來解牛過程中所獲得的那種無比輕松自由的精神享受,技巧的錘煉是所有藝術家都無法回避的過程。一切器樂演奏的訓練過程都是由硬到軟,由重到輕,最后達到游刃有余、空無所有的狀態,即從丟掉大力、硬力到學會用最合理的力來表達音樂的過程,以此來達到以小力勝大力,以巧力勝拙力的目的,這一點也是道家音樂思想的集中體現。具體到練習過程中,首先要學會調節演奏中的肢體放松,尤其是手臂放松,在放松的狀態下更容易找到力量的支撐點,逐漸運用由內到外、具有用力和放松兩種狀態的用力方法,才會使演奏更加輕松、靈巧。例如,在弓弦樂器演奏技法中,右手握弓姿勢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發音的質量。正確的運弓方法在演奏中會更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科學的握弓姿勢違背了人體活動的自然規律,必然使演奏處于緊張狀態。演奏者要建立全身放松和協調的整體觀念,靈敏準確地捕捉力源,才能夠將運弓的剛柔、急緩、輕重、藏露、提按等特點充分表達,以此來達到強而不躁、弱而不虛、抑揚頓挫、收放自如的目的??傊?,科學的用力,即對力量的使用“惜墨如金”,該用處盡力而為,不該用處點滴計較,這樣才能夠做到真正的放松、省力,避免出現“高原現象”。其次,從美學角度來說,演奏者在充滿情感與想象、感性與理性交融的氣氛中進行表演,才能夠全身心投入,來更好地詮釋作品內涵。演奏藝術包括演奏技術和表演藝術兩個方面。這就需要演奏者在掌握演奏技術的同時,重視音樂修養的培養。器樂表演中最復雜、最困難的問題是,演奏者技術展現與如何處理演奏者感知作品,并客觀展現藝術的關系上,筆者在多年的演奏與教學中,深感有無數個內在與外在的矛盾,需要理論的分析和指導。表演藝術與其它藝術相比較,在方式上有很大差異。如繪畫藝術,作品常常是直接呈現在欣賞者面前,繪畫作品直接作用于人們的視覺器官而發揮它的藝術魅力。畫家完成一幅作品,通過展出就可以供人們欣賞。文學作品也一樣,一部小說或一首詩歌,一旦完成就可以直接和讀者見面,無需任何中間環節。音樂不同于繪畫,因為音樂是抽象藝術。記錄音樂的樂譜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人們的聽覺,即使是專門的音樂家,也只能通過看譜了解其中的部分內容,而非全部。音樂之所以不同于文學,是因為記錄音樂的符號具有非語義性;而文字卻具有一種約定性的語義。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有特定的涵義。音樂表演的特殊性決定了音樂實踐的重要性。一個優秀的演奏家,他的演奏技巧與藝術表現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沒有演奏技巧無法談及藝術上的表現;反之,脫離了藝術表現,演奏的技巧也將失去它自身應有的藝術價值。二者的統一,是演奏藝術中重要的美學原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文人畫的創作與中國古典式園林的修造,都巧妙地運用了道家思維藝術。山水畫中所追求的淡泊與自然,反映在畫面上便是重水墨而輕色彩,用墨用水講求疏淡、虛實相間,追求形神結合,心手相應,氣力相合。這種強調精神與物質高度結合的觀點,實際上也繼承了道家“以技進乎道”、正言若反的思維。而中國園林自然山水武的修造,其哲學基礎便是“天人合一”,其修造方法講究有無相生、虛實互用、剛柔相濟、動靜結合、疏密相間等,這種兼具兩極藝術效果的設計方法,已成為中國傳統造園的基本原則,與西方的幾何圖案式的園林修造方式是截然不同的。道家思想對中國文化有著巨大的貢獻,道家在理論上的深厚度與辯證性,為中國的哲學思想提供了創造力的源泉。道家文化對中國繪畫、文學、雕刻等各方面的影響,占據絕對性的優勢,因此,說中國藝術的表現即為道家藝術的表現亦不為過。
誠然“,庖丁解牛”的典故屬于老莊學派音樂美學思想的精髓之一,其解牛之道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哲學道理,對演奏藝術極具啟發意義。音樂是情感的產物,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沒有情感的音樂是枯燥、空洞和乏味的。演奏者必須深刻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之中,才能夠在演奏中,更準確地詮釋作品的內容。成熟的演奏家經驗之一,就是登臺演奏時,忘掉技術,全心投入到音樂作品之中。練習技術、掌握技術而又超越技術,才能真正進入藝術創作的境界。而老莊學派中,“大則遠,遠則逝,逝則返”的哲學思想,反映出一切事物從自然到必然再到自然的循環規律和運動形態,即包括一切演奏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琴人合一”。
- 上一篇:全區菜市場改造方案
- 下一篇:區委法治城管構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