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經濟及金融監管論文
時間:2022-06-01 10:06:03
導語:金融經濟及金融監管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經濟周期是一項宏觀經濟問題,2008年美國出現次貸危機,在其影響下,我國金融經濟周期也受到很大影響,本文在此就以次貸危機為例,對我國金融經濟[1]周期進行實證分析。
1.1次貸危機中我國的金融經濟周期
早在2007年10月,美國次貸危機就已經初現端倪,并且很快影響到了我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在次貸危機的影響下,國際金融機構資產情況開始一步步惡化,再加上我國采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因此國內金融市場緊縮現象十分嚴重,例如我國的證券市場就受到了嚴重干擾,2007年10月16日,我國最高的上證指數是6124.04點,到了2008年10月28日,股市嚴重回落,我國最高的上證指數為1664.93點,跌幅高達70%以上,股市市值嚴重縮水,公允值持續降低的問題影響到了很多上市企業及其股東,2008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呈現“過熱”現象,到了下半年,我國經濟開始呈現“大衰退”現象,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國企業景氣指數如表1所示。與經濟下行相比,證券市場下行周期提早了8個月,并且與經濟波動幅度相比,證券市場的波動幅度嚴重加大,由于上述問題的出現,我國為了應對次貸危機的干擾,2009年時大力防范股市崩盤,時任國務院總理的同志在2009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就呼吁股民進行投資。
1.2我國2009年以后的金融經濟周期
為了有效應對次貸危機,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2008年年底,我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也有所放寬,通過一系列政策來刺激實體經濟,刺激證券市場,2008年年底,我國證券市場的供求關系發生明顯變化,到了2009年1月,我國金融市場率先回升,2009年8月4日,我國證券市場最高上證指數提高了3478點,而此時的實體經濟仍然處于低迷狀態,金融市場的反彈,幫助實體經濟逐漸站穩,2011年全年中,我國的股市一直不是十分樂觀,而實體經濟在2011年上半年出現了通貨膨脹,2011年10月之后實體經濟開始回落,與實體經濟相比,2011年我國股市回落提早6個月左右,通過上述現象可以看出,我國存在較為明顯的金融經濟周期問題。
2金融經濟周期對金融監管的啟示
2.1強化宏觀金融監管意識
就現階段而言,我國在金融監管方面還是比較側重于微觀監管,尚且比較缺乏宏觀監管的意識,我國面臨著嚴重的金融經濟周期問題,此后一定要強化宏觀金融監管意識。宏觀監管理論是新提出的一個理論,目前我國金融監管機構的宏觀監管意識不強,同時金融監管機構很少研究金融周期以及實體經濟周期,不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那樣,定期公布金融經濟周期研究結果,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還停留在合規性監管階段,只是依據技術性指標和管理辦法來進行監管,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這種監管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已經無法滿足金融市場風險放空的需求,因此我國金融監管機構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強化宏觀金融監管意識,革新監[2]管方式。
2.2建立金融經濟周期監測體系
想要切實做好金融宏觀監管,前提就是要準確把握經濟周期問題,進而把握金融對經濟周期的放大作用,把握好金融經濟周期,因此筆者認為,我國金融監管機構應該構建研發部門,建立金融經濟周期監測體系,這樣一來便于把握金融經濟周期,可以為宏觀金融監管提供依據。不得不認識到,目前我國金融監管機構在這方面還存在欠缺,只有一些商業性金融機構重視金融經濟周期的研究,在以后的發展中,為了做好金融宏觀監管,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也一定要建立金融經濟周期監測體系,深入研究金融經濟周期。
2.3強化金融反周期監管
金融宏觀監管中存在著很多難點,而金融反周期監管就是典型的難點之一,目前我國金融監管機構在面對金融經濟周期時,由于缺乏金融經濟周期的檢測,因此不能把握反經濟周期的力度、頻率、節奏,例如在應該降低經濟“虛熱”時,我國金融監管機構有時會刺激經濟熱度,導致金融風險大大增加。未來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一定要建立金融經濟周期監測體系,強化金融反周期監管,這樣才能切實提高金融宏觀監管的總體水平。
3結語
市場經濟是一種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形式,市場的內在運行機制主要是由競爭、供求、價格等因素構成的,一定要認識到,非均衡性是市場的最大特點,市場的均衡性是偶然的,非均衡性才是常態,在市場經濟的實際運行過程中,市場會由一種非均衡轉換為另一種非均衡,這個轉換的周期也就是經濟周期,想要做好金融監管工作,保證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就必須要深入研究金融經濟周期,本文在此分析了我國金融經濟周期及其對金融監管的啟示,希望文中內容可以拋磚引玉,為相關工作開辟思路。
作者:張艷華單位:巴林左旗交通運輸管理所
- 上一篇:職業發展管理模式論文
- 下一篇:醫藥項目投資決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