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藝術
時間:2022-12-25 11:33:54
導語: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把自己當作自己
還是讓我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吧。在迪士尼游玩的時候,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一位賣氣球的小伙。他的工作是把自己淹沒在氣球中。我看到他的舉動讓我很感動,因為他知道像我這樣的游客要求和他合影,氣球便可以售賣,他也非常熱情。而且,他用氣球遮住了自己的臉,盡可能看中的只是他繽紛的氣球,所以他非常自覺地退避。我更是被他震撼到,迪士尼一個賣氣球的能這么有專業精神,甚至已經專業到超出了他的服務范圍。后來,我在余世維先生的一個講座里,聽他感激地提到,他曾經在迪士尼做暑期工的經歷讓他一生受益匪淺,培養了讓他受用一生的專業精神。余先生說掃了兩個月的地,上崗前的員工培訓有三天。掃兩個月的地,崗前培訓三天。你知道都培訓什么嗎?第一天學什么?學照相。為什么要學照相?“小姐,請幫我們拍張照片吧,我們第一次來到迪士尼。”迪士尼把全世界有名的數碼相機通通擺在那里,這些數碼相機,迪士尼的員工每一個都要會照,佳能、松下、索尼、尼康、卡西歐,通通擺在那里,通通學會使用。第二天學什么?學照顧小孩。你會抱小孩嗎?小孩是不能摸他肚子的,一摸他會吐奶的,而且不能隨便抱啊。人家把一個小孩交給你,說請幫我抱一下我拿點東西。結果小孩還給媽媽的時候腰也扭了、脖子也折了。小孩在迪士尼,是端,不是抱,就是右手扶著他的臀部,左手抱著他的背,左四指頂著他的頸椎,端好。第三天學辨識方向。他們的辨識方向,不光是告訴客人在哪一個方向,連方位跟具體在哪都要講出來。“先生,我兒子要喝可樂。”“右前方三點鐘方向,200米那個綠色的房子。”“小姐,我女兒要去洗手間。”“左后方,8點鐘方向,前進50米,那個黑色的房子。”整個迪士尼的地圖通通背在腦海里。最后才學掃地。你會掃地?掃給我看。掃地的工具,有那種專門刮樹葉的,有那種專門掃紙屑的,有那種專門撣灰的,怎么刮、怎么掃那個樹葉不會到處飛揚,怎么撣那個灰才不會飄起來,這都要學的。還有,迪士尼開門不能掃,關門不能掃,中午吃飯的時候不能掃,客人距離你只有十米的時候你不能掃,要把掃把拿起來說“歡迎光臨”,這個都要規定的、要訓練的。這下完全把我驚到了。這就是專業精神:把自己當作自己,勇敢承擔自我成長的責任,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這個故事怎么用呢?我們班是文科班,很多同學都是理科成績差,被迫選擇文科;對自己的前途缺少規劃,對自己的學習要求不高,學習動力不足,對學校的常規要求也很有抵觸。開學不久,新班級剛剛組建起來,就輪到我們承擔晨掃值周的工作,在晨掃動員的班會上,我找了個機會,見縫插針給他們講了這個關于迪士尼的故事,也告訴他們我心中的信條:把自己當作自己,就是要對自己負責,承擔起自我成長的責任,培養自己的專業精神,像每一個迪士尼的員工一樣,不論是什么崗位、什么專業,精益求精,追求自己最佳的狀態。
二、把自己當作別人
接下來跟大家介紹一位同學,他是我們班一個標桿性的人物。大家知道,選擇文科的學生,除了理科學習吃力而來文科之外,還有另一類則是對自己的目標非常清楚,對自己的前途有非常明晰的把握。我們的標桿同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這個學生非常優秀,在同學中也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他最知名的舉動就是在運動會3000米長跑中,鞋帶掉了以后,蹬掉鞋光腳跑完全程。這是一個非常堅毅、執著的孩子,他分科的時候非常堅定地選擇文科,而且他的目標非常明確:文科第一名。但是高二過來以后,就一直很郁悶,因為他遇到了另一個高手、長期穩居文科第一名的張同學。一次兩次屈居第二,也就算了,關鍵是一年下來,用學生們笑他的話說:修煉成了千年老二。他自己則感覺很痛苦,也很無力,非常迷惘。我們班科會的時候分析他的問題,老師們都覺得,他目標太明確,就奔著第一名去,越得不到越在意,越是被束縛放不開。放假前找了個機會,給他聊到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他的面前,運用神通兩手拿起了兩個花瓶,前來獻給佛陀。佛陀大聲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婆羅門于是把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說:“放下!”婆羅門再把右手拿的那個花瓶也放在地上。然而,佛陀接著還是說:“放下!”黑指婆羅門只得回答說:“我已經兩手空空了,沒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你為什么還要我放下?”佛陀對他說:“我并沒有讓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六根。當你把這些都放下,六根清凈,才能從生死輪回中解脫出來。”世間的許多事情都如此,當你刻意追逐時,它就像蝴蝶一樣振翅飛遠;當你摒去表面的凡塵雜念,清心寡欲就會輕松自在,隨遇而安就能自得其樂,放下就是解脫。不過,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看別人深陷難以自拔,說句放下很容易,當發生在自己身上要真的放下實是不易。那就讓我們換個思路,把自己當作別人,放下內心的執念,平衡自己的心態。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專注投入做好眼前的事,也才能“把自己當作自己”。暑假,標桿同學在學校的推薦下去參加了北大夏令營,在北京跟我“微信”,說他在夏令營里鋒芒畢露、大出風頭,聽起來活力十足、信心滿滿,我很是為他高興,可又忍不住提醒“不能太狂妄”,他迅速回復“放心!把自己當作別人,哭的時候不會哭出沮喪;笑的時候也不會笑出狂妄。”我想,對他我是可以放心了。
三、把別人當作自己
前面這兩個故事,都是跟他們講如何與自己相處。下面,我們看看他們與別人相處的問題。前不久,我們班學習委員在寫課表的時候,一改常規寫法,創了個新,將“語文”寫作“國文”,將“數學”寫作“算術”……我覺得很不錯,還挺有點文科班的意思,不過有人有意見了,而且意見還挺大。中午就有人把課表涂黑,下午上課前還被人偷偷地擅自涂改成了過去的寫法。我先前也沒太在意,以為只是對事情想法不同,后來了解到,學習委員性格比較孤傲,不太合群,有人就一直看他不順眼,借機發難,其實是對人不對事。所以解決問題,關鍵還是在改變他們對人的看法上。文科班女生多,說實話是非多,大家都沒有壞心,也沒什么大的矛盾,不過就是有人惹事、有人挑事,恨不得事態愈演愈烈。我把為首的幾個找來,給他們聊了我成長中的一段經歷。高中時候住校,寢室有一個從攀枝花來的女孩。這同學我們一直覺得挺難理解的:她就是完全不顧及你的感受,你在忙著趕作業,她放著音樂在你旁邊練體操。總之,各種讓你不能忍受。快畢業的時候,她媽媽從攀枝花來看他,提了一筐攀枝花的大杧果,那天剛好周末,寢室只有她和另外一個女孩在。她對芒果過敏,除了嘴巴其他部位都不能接觸,所以她請那個女孩幫她切好杧果,最后剩個核,說:這個請你吃吧,我啃不了。我們回來知道這件事以后,大家一合計,果斷地趁她不在寢室的時候,幾個人把她的杧果全部瓜分了。她回來的時候一句話沒敢說。我們也很酷地沒搭理她。畢業那天,大家興沖沖地整理好行裝,穿戴整齊吼著出去照相留念,她跟在我們后面,想湊上來,我們堅決地碰上門,甩下了她。大家覺得可解氣了。回到寢室,她已經離開了,我們鼓掌歡慶!可是忽然大家都靜下來,因為我們赫然發現,每個人的枕頭上,都擺放著一個杧果。那一瞬間,真覺得青春就是太自我。如果能稍稍有那么一點點肯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對方著想……至于我們班上這場糾紛,課表改革的事自然沒有人再干擾,可讓我沒想到的是,幾天以后,收到一張卡片和一個杧果,竟然是學習委員的:“張老師,謝謝您!把別人當作自己!我也會努力告別過去那個自以為是的我。”這真是一個意外收獲!當然,這得要感謝把故事傳播出去的同學們,他們不僅是在學著講故事,更在學著成長:把別人當自己,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理解別人的需求。
四、把別人當作別人
最后一個故事,其實是我最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看過一個短片,小女孩過生日,爸爸媽媽精心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禮物。孩子有各種各樣的高興,但是,讓孩子真正興奮、幸福起來的是直到最后,媽媽不經意問孩子“想帶著這些禮物去哪里”,孩子說“迪士尼”,媽媽也許是一時心血來潮,爽快地說“走,現在就走”,孩子竟然喜極而泣。爸爸媽媽眼中最好的玩具,其實并不是孩子最想要的。一直以來,家長、老師我們總想給孩子們最好的,但我們忽略了什么才是他們眼中最好的,什么才是他們最需要的。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幾米的繪本《我不是完美小孩》。幾米說:“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們的希望,長成一個令人羨慕的模范兒童。但大人的希望,卻總是讓小孩感到深深失望。”幾米說:“當我變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樣時,請愛我原來的樣子,疼我原來的樣子,贊美我原來的樣子。”“把別人當作別人”這一條,是我自己最看重的信條。有人說,世界上有兩件事情最難:一件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另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把第一件事做好的人被稱作老板,把第二件事做好的人則被稱作老師。不過,老師改造學生腦袋的時候,請充分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五、結語把自己當作自己,把自己當作別人,把別人當作自己,把別人當作別人。有人說,參透了這四則箴言,就參透了人生。我道行尚淺,只能以此為例跟大家談談作為班主任與學生溝通中的一些感受:用故事去傳達想說的道理。也許,“故事”就像一個人、一棵樹或一道彩虹一樣難以定義。但“故事,是有生命的,她真實的生命始于她開始活在你心中的那一刻”。各種各樣的故事能匯聚成一股“甘泉”,讓行進在生命途中的旅人汲水解渴,然后振作精神,繼續上路。所以,每次我想要跟學生們講大道理,我都求助于故事,因為,故事知道怎么辦。
作者:張意 單位:成都市第七中學
- 上一篇:綠色設計在嬰童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 下一篇:講授課堂教師話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