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傳播藝術設計傳播研究
時間:2022-03-31 09:13:40
導語:跨文化傳播藝術設計傳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于跨文化傳播工作來說,由于文化背景方面的差異,文化傳播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藝術設計方式和內容與文化傳播需求不匹配的情況,這種情況會影響到文化傳播工作的開展效果。且從藝術設計的角度上分析,可知設計工作的開展由于藝術形式和內容本身的差異,會產生更多的差異和呈現形式,如何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做出符合文化傳播要求的藝術設計,并且取得預期的跨文化傳播效果,是現階段基于藝術設計的跨文化傳播工作開展中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跨文化傳播;藝術設計;傳播方法
跨文化視角意味著無論是文化傳播還是藝術設計,在其內容要求的豐富性和傳播渠道的復雜性上都有顯著的提升性要求。這就需要從事藝術設計的設計人員和從事文化傳播的傳播人員同步注重自身工作方法的轉換。
一、跨文化傳播的基本概念闡述
從跨文化傳播的概念提出背景方面來看:“一帶一路”經濟合作項目是這項傳播工作提出的得到一個主要契機[1]。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經濟合作必然能夠帶來文化層面和精神層面的交叉和融合,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概念在這種背景下也屬于一個宏觀性的概念,即從多個層次和方面的文化表達和表現領域入手,實現參與合作國家之間的信息傳播和精神交流。具體到文化這一概念上來,跨文化傳播的內在含義包括了三個方面。第一,日常生活維度的跨文化傳播,即基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相關性比較高的元素之間的傳播和交流。第二,文化心理結構角度的傳播。這一層次的傳播內容在深刻性上更強,是深入到文化感知的心理層面上的一種傳播要求。第三,基于上述兩個層面傳播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和變化。綜合來講,跨文化傳播所研究的內容是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生長的不同人就其信仰和觀念在互動過程中的相互交流和對相關意義的理解過程。
二、跨文化傳播與藝術設計之間的關系分析
從兩者的關系上來看,藝術設計工作的開展,本身就包含著一定的文化層面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藝術設計的過程和結果,就是對一種文化的體現和象征。而從跨文化傳播的角度上分析,由于藝術設計的內容、種類和設計方法具有顯著的多樣性特征,意味著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也是具有相對的豐富性的。這也給跨文化傳播提供了一定的素材和基礎。(一)理論支撐關系。兩者之間的關系建立,依托于以跨文化傳播為背景的《適應理論》。這一理論的首次提出者是Ellingsworth。提出的時間集中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一理論主要想解釋的問題是不同的人群對于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如何達到相互適應和融合的效果。從可行性的方法角度分析,可知從人際關系的角度上來講,在這一理論中的具體的人的角色,需要不斷調整個人的人際關系處理方法和相處模式來適應相應的文化環境。將這個原理移植到藝術設計領域,可知藝術設計工作的開展人員,同樣需要在跨文化的基礎上,找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一種具有共通性的溝通語言,從而適應不同的語義和溝通環境。從這個角度來觀察,可知適應性理論與藝術設計之間從原理和理論內容的指向性上來講,是具有統一性特征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藝術設計的跨文化傳播,將適應性理論作為支撐[2]。(二)傳播媒介關系。這里所指的傳播媒介關系,主要強調藝術設計相對于跨文化傳播的媒介關系,語言文字本身在發展和呈現形式方面具有典型的豐富性特征,不同的地域因素、語言表達習慣因素、民族差異因素等,都會使得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產生巨大的差異,作為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載體,語言文字上的差異在一定范圍內會成為跨文化傳播的障礙。因此,基于藝術設計的跨文化傳播中,就有需要設計人員清晰認識到這種跨文化傳播中存在的差異性特點,在設計中通過統一的分析研究,設計出一種具有共通性的藝術設計符號,保證這種傳播和溝通符號被大眾所普遍認可和理解。隨后將其與設計內容實現融合,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可見,藝術設計可以承載著一定的文化傳播具體內容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和工具而存在。
三、現階段基于藝術設計的跨文化傳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跨文化傳播在實現文化交流的基礎上也給藝術設計工作的開展帶來的一定的問題。同時,藝術設計工作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在工作開展中的也遇到了一些實際問題和不足。(一)藝術設計的趨同性。從性質上來講,藝術設計工作的開展應當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中追求形式上的個性化和內涵上的藝術性和深刻性,但由于跨文化傳播要求和背景的存在,使得中西方的藝術設計領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在前期,這種溝通和交流是兩者相互借鑒和充實的動力,但隨著跨文化交流的深入,藝術設計的設計形式和具體的呈現方式出現了單一性比較顯著的問題,并且中西方的藝術設計從思路到設計效果呈現出逐步趨同的特征[3]。這實際上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藝術設計的初衷。(二)差異化背景下的設計障礙。所謂的個性化藝術設計,是包含了設計者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感情的藝術設計作品,但由于在設計中過于追求個性化,雖然在設計工作的開展中設計師個人或團隊通過作品的設計表現和寄托了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設計中的藝術特征,但由于個性化程度過高,對于其他民族或者思想體系的民眾來說,這種藝術設計的文化內涵在理解方面就存在一定的阻力和障礙。使得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有所缺失。
四、基于跨文化傳播的藝術設計轉換方法
無論是從跨文化傳播還是藝術設計的工作開展角度上來說,跨文化傳播背景下的藝術設計優化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基于上文提出的一些藝術設計中的實際問題,下文從轉換設計的方法的角度出發,探尋相應的優化轉變路徑。(一)依托于具體活動開展藝術設計。從具體活動的形式上來講,其本身就具有差異性、豐富性和個性化都比較突出的特征。這就意味著在一個主題活動的組織實施中,所能夠涉及元素雖然具有多樣性,但設計工作的開展在總體目標上必須是為這一活動提供服務的。且如果將一個具體活動作為藝術設計的主題和中心,則意味著設計工作的開展所可選的實施切入點也能夠得到豐富[4]。是一種將人作為一個主體帶入到不同的場合和行為活動中的過程。從設計學角度來說,它從本質上也是做好一件事的過程,這是兩者相契合的一個關鍵的角度,因此,在跨文化傳播的背景下,有了一個具體而明確的活動主題,意味著文化傳播的工作開展能夠統一在一個主題之上,也意味著藝術設計工作的開展即便處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也能夠依據一個統一的主題找到設計的方式和核心內容。從而在完成設計的基礎上取得同步的跨文化傳播效果。(二)依托于設計氛圍開展藝術設計。這里所強調的設計氛圍,主要是指體驗式的設計氛圍,體驗式的設計氛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設計工作的開展是可以給不同的用戶和人群提供更加貼近于其需求的產品設計趨向的。從總體的角度來說,這就意味著整體的設計工作氛圍本身也是多元化的,豐富性非常強。而從體驗的角度上分析,體驗的角度包括了感官上的各個層面的體驗,這實際上也是突破了語言文字載體的文化設計束縛的一種體現。在多元的設計氛圍中,不同的文化和相應的內容以及表現形式,客戶在藝術設計中找到更加廣闊充分的存在空間,不僅有利于文化傳播,更能夠為藝術設計提供有效的靈感。(三)注重設計中的反饋交流。文化交流的產生,是基于人們之間的互動交流而出現的。為了更加準確的將文化內涵與藝術設計進行融合,可以通過提高交流反饋的智能化程度,使得用戶反饋和設計完善通過一條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渠道建立起來,從而打破傳統互動交流形式下的一些障礙和局限。
五、結束語
綜合來講,跨文化傳播和藝術設計是兩個具有密切聯系的內容。要想實現跨文化傳播中的藝術設計的融合,就需要從藝術設計的呈現和傳播形式出發進行優化和改進,并且把握好跨文化傳播的基本原則,確保兩者融合傳播和設計中的適宜性和合理性。
參考文獻:
[1]易旸.無國界的交流——淺析跨文化傳播中身體語言的重要性[J].2017(8):164-164.
[2]王譯霄.淺談跨文化傳播中的差異文化傳播[J].電視指南,2017(10).
[3]郭學文,盧秋錦.新媒體時代海外華文媒體傳播力構建策略探析[J].出版廣角,2019(24).
[4]劉志強.論跨文化傳播中民間力量的創新性發展[J].傳媒觀察,2018(12).
作者:查瑋瑋 單位: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淺談傳媒信息大學英語教育創新
- 下一篇:淺談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與群眾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