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及宮旁動靜脈畸形
時間:2022-02-19 04:05:00
導語:子宮及宮旁動靜脈畸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動靜脈畸形較少累及盆腔,女性較男性多見,子宮發(fā)生更少見。發(fā)病率:尚不清楚,均為散在個案報道。年齡從孕34周胎兒到72歲。形成原因:由增殖的動脈和靜脈管壁相連形成瘺,可連通至鄰近的器官。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34周胎死宮內(宮內感染)女死嬰,病理發(fā)現子宮動靜脈畸形,可能與胚胎血管停止發(fā)育到某階段有關。后天性主要與創(chuàng)傷(包括手術、分娩、刮宮、感染、腫瘤尤其滋養(yǎng)細胞疾病等)有關,可能與局部的創(chuàng)傷和胎盤部位的復舊不全有關。絨癌后可能由于滋養(yǎng)細胞侵蝕了血管,使動脈和靜脈形成溝通。病理所見:病變處由直徑不同的直接連接動脈和靜脈的血管組成。常由于內膜增厚和血管壁膠原沉積使得動脈與靜脈難于區(qū)分。臨床表現:主訴多種多樣,包括盆腔內跳痛、漲感、下腹痛、髖部及大腿痛、性交困難、直腸痛、陰道流血、氣短、血尿等。典型的子宮動靜脈畸形大量的陰道出血是主要的癥狀。可在陰道檢查時發(fā)現搏動感和有血流聲的包塊,大的動靜脈瘺可能出現心血管系統(tǒng)的改變。診斷:過去絕大多數都在子宮切除術中發(fā)現,現在可以借助CT和MRI、超聲無創(chuàng)檢查,但所示范圍常較臨床和血管造影范圍大,但助于術前確定手術范圍。動脈造影有重要診斷意義,可與血管腫瘤鑒別。血管造影可見造影劑積聚在病變部位呈血管團,且不經過毛細血管期,直接進入靜脈期,有很多的側枝循環(huán)。診斷性刮宮對于子宮動靜脈畸形不但沒有治療作用,相反還會加重出血。治療方法:大多數的無癥狀的盆腔動靜脈畸形可以通過保守治療來完成,而且無嚴重出血的危險,包括靜脈應用雌激素使子宮內膜生長覆蓋于表面、使用15-甲基前列腺素F2α控制急性出血、肌注和口服麥角新堿待病灶自行吸收。動脈栓塞的近期效果肯定,當血管過于迂曲時,栓塞效果可能不好,由于鄰近動脈分支的再通,有再次出血的危險,大多數動靜脈畸形都需要再次栓塞,再次刮宮、分娩、手術時有潛在再次出血的危險性。對于反復發(fā)作的子宮出血,主要治療常采用子宮切除;也有采用髂內動脈結扎的方法。建議先行栓塞后,再行手術,且栓塞后越快手術越好。緊挨著病變部位栓塞或結扎,初期的效果很好,但遠期的復發(fā)較多,且再次栓塞或手術極其困難。動靜脈瘺保守治療后可以妊娠并足月分娩。妊娠合并盆腔動靜脈畸形時,陰道分娩時包塊可增大,破裂和出血危險性增加,建議剖宮產。DvNews
“公務員之家有”版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