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礦物質含量研究論文

時間:2022-02-18 01:39:00

導語:骨礦物質含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礦物質含量研究論文

精神病人是骨折發生的高危人群,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受精神癥狀的影響,造成種種骨折。與使用精神藥物有關: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導致骨礦含量降低和骨質疏松[1],精神病患者骨鈣素的含量低于正常人,影響骨的礦化和骨的轉化[2]。此外,絕大多數抗精神病藥導致催乳素增高,高催乳素血癥造成的遠期不良反應之一是骨質疏松,從而增加骨折發生的機會[3]。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精神病伴骨折是否存在骨質疏松和血清無機鹽指標的異常,采用病例對照的方法對36例精神病伴骨折患者與38例正常骨折病人進行研究,測定血清K+、Na+、Ca2+等無機鹽、血清總堿性磷酸酶(ALP)和檢測骨密度作為診斷骨質疏松的指標。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研究對象為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和汕頭市珠池醫院骨科在2003年至2006年期間的住院病人,其中精神病伴骨折的有36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在20~6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歲。作為對照我們隨機抽取正常骨折病人38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齡在19~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歲。按有無患精神病分為精神病人組和對照組,經統計學檢驗兩組病人在年齡和性別上無統計學差異。檢測兩組病人的血清K+、Na+、Ca2+等無機鹽、血清總堿性磷酸酶(ALP)和檢測骨密度作為診斷骨質疏松的指標。

1.2方法:骨密度測定采用X線檢查技術測定股骨分數及手骨分數作為其診斷骨質疏松的依據。血標本的采集則采取患者晨7時許空腹靜脈血樣。血清K+、Na+、Ca2+及血清總堿性磷酸酶(ALP)測定則采用日本日立公司全自動生化分析儀(7170A型)。

1.3統計學分析:生化測定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結果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分析,根據骨密度測定的結果來診斷骨質疏松,比較兩組病人患骨質疏松的人數用卡方檢驗。

2結果

2.1骨質疏松比較: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患者組36人中患骨質疏松的人數為12人,比例33.3%,而對照組38人中僅有5人,比例為13.3%,兩組經卡方檢驗X2=4.252,P=0.039<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病人組與對照組患骨質疏松的人數比較

2.2生化測定結果比較

2.2.1病人組ALP均數為80.09±20.59,對照組均數為61.36±13.99,經t檢驗t=3.53,P=0.001,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2.2.2病人組K+、Na+均數分別為4.16±0.48,142.33±3.67,與對照組K+、Na+均數3.91±0.43,142.11±3.42相比,兩組間無統計學上的差異。

2.2.3病人組Ca2+均數分別為2.171±0.132,與對照組Ca2+均數2.276±0.102,兩組比較病人組Ca2+偏低,經t檢驗t=-2.95,P=0.05,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表2病人組與對照組無機鹽測定結果比較

3討論

隨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生活節奏加快,社會體制改革深化,競爭機制引入,人們承受各方面壓力也越來越大,精神病患病率亦有所上升,這一現象已受到家庭及社會廣泛關注和重視,但精神病伴骨折特殊性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精神病伴骨折患者合并骨質疏松癥已被觀察到,有作者認為與服用某些藥物有關[4],由于精神病患者病程長,治愈率低,需要長期治療,包括長期的住院治療和長期服藥,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常常需要經過肝臟解毒,通過腎臟排泄,都會不同程度影響肝、腎功能,使促進腸道鈣吸收的維生素D合成減少。由于精神病特殊的病情往往較長時間在室內活動和臥床,減少了光照時間而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吸收,鈣缺乏導致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多,增加破骨細胞的數量和功能,導致骨礦含量降低和骨質疏松[5]。這是精神病患者發生骨折的原因之一。因此強調治療骨折及精神病的同時應盡量減少骨量丟失,預防骨質疏松,如同時給予鈣劑、羅蓋全、鮭降鈣素等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另高鈣飲食及多曬太陽、正確有效指導功能鍛煉亦至關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精神病患者發生骨質疏松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與文獻報道相吻合。

堿性磷酸酶(ALP)可根據所在組織部位分為肝性、骨性、腸性、腎性、胎盤性幾種通工酶,其中B2ALP來源于成骨細胞,當骨形成大于骨吸收時,血清中會明顯增高,它是反映成骨細胞活性和骨形成的敏感指標之一[6]。人類在骨生長期ALP活血明顯增加,成人活性較低,正常值39.76+16.68U/L。臨床上骨折、骨質疏松、骨髓瘤等引起骨形成活躍的疾病會使ALP活性升高。ALP是骨組織再生、代謝的一種重要物質,成骨細胞中的典型酶為ALP,在體內對鈣、磷等代謝有調節作用[7]。本資料中ALP含量高于正常組。Akahashi等[8]認為骨質破壞區不僅有破骨細胞,也有成骨細胞從骨基質中釋放出來,并活化使骨質破壞區成骨,這就不難推斷理解為什么骨折時某些無機鹽和ALP含量升高,因為在骨形成和骨吸收的過程中,其調節機制非常復雜,各種生長因子(例如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及無機鹽等調節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功能,維系著骨改建的平衡。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病人的ALP均明顯高于正常值,這可能是因為骨折引起骨形成活躍而使ALP活性升高,但病人組明顯高于對照組,這可能是因為病人組患骨質疏松的人數較多有一定的聯系,其中的機理需要進一步研究。

低鈣是骨質疏松和骨折發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人組血鈣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能的原因有患者進食差加上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容易引起水電解質的紊亂,長期接觸光線少,營養欠佳,產生低血鉀及低血鈣。有作者報道,精神病患者骨鈣素的含量低于正常人,影響骨的礦化和骨的轉化。骨鈣素的降低是否與抗精神分裂癥類藥物引起的內分泌失調的副作用有關,有待于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