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菌病監測結果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07 02:44:00

導語:布氏菌病監測結果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布氏菌病監測結果分析論文

布氏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簡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變態反應性的疾病。布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布病在吉林省流行歷史較久,危害嚴重[1]。我省布病疫情從1995年開始回升,人間布病疫情呈逐步上升的態勢,特別是2002年以后,布病疫情急劇上升。為更好的掌握疫情動態,及時發現和處理疫情,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根據近年來吉林省布病疫情的實際情況,2007年在全省9個市(州)設立12個監測點。現將監測點的疫情監測情況分析如下。

1監測點布局

根據監測工作需要,結合吉林省布病監測實際情況,2007年選擇洮南、白城市洮北區、長嶺、乾安、雙遼、梨樹、遼源市區、梅河口、靖宇、敦化、磐石、農安等12個縣(市)開展布病監測工作。

2監測對象與方法

2.1對象監測對象主要是固定監測鄉(鎮、場)的7歲以上和60歲以下與牲畜及畜產品有接觸的重點人群,如獸醫、飼養員、接羔員、育羔員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員以及與種畜和陽性畜有接觸的人員等。其他非固定監測鄉(鎮、場)也要調查部分重點人員,以供疫情分析。

2.2方法

2.2.1流行病學調查首先調查各種職業人數,根據各種職業人數比例,按著監測工作要求應調查數量,確定各種職業人員應調查人數。然后,調查人員到各調查點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癥狀、體征檢查,對有可疑布病臨床癥狀、體征或與牲畜及畜產品接觸密切的部分人員進行血清學檢查或采血分離布氏菌。

血清學陽性者,應建立檔案,進行個案調查,詢問接觸史、病史和進一步詳細體檢,按著規定確定是感染或發病。

2.2.2血清學監測各監測縣血清學檢查人數分配比例應根據固定和非固定監測鄉(鎮、場)調查人數或疫情程度確定檢查人數。血檢樣品全部做平板凝集試驗,平板凝集實驗陽性者做試管凝集試驗,必要時做Coomb''''s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檢查。方法按《布魯氏菌病防治手冊》進行[2]。

2.2.3病原學監測對急性期和慢性活動期病人要采血、尿、乳、關節液和滑囊液,按《布魯氏菌病防治手冊》進行做病原分離。

3監測結果

3.1常規監測結果2007年全省共流行病學調查76441人,血清學檢查13262人,血清學檢查陽性1099人,陽性率為8.29%。全省血清學檢查陽性率波動在17.12%~0.00%之間,最高的是白城市17.12%,最低的是白山市0.00%。確診新發病人985例,陰性感染114例,發病率3.63/10萬。新發病例分布在全省8個市(州)的34市(縣、區),其中松原市451例,白城市438例,長春市31例,吉林市10例,四平市25例,遼源市16例,通化市5例,延邊州9例。

3.2監測點監測結果見表1。全省12個監測縣,對從事牧業、屠宰、乳肉品加工、畜產品收購、獸醫等職業人群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共流行病學調查31352人,血清學檢查4414人,陽性615人,陽性率為13.93%,12個監測縣陽性率波動在28.22%~0.00%之間,血檢陽性率最高的是長嶺縣(28.22%),最低的是靖宇和遼源市區(0.00%)。確診新發病人527例,隱性感染88例。表1吉林省2007年人間布病監測結果統計

3.3病原學監測結果洮南市疾控中心對21份急性期布病病人進行了血液細菌學培養,血培養占急性期病人的16.15%,結果檢出布氏菌3株,均為羊種菌3型,檢菌出菌率為14.30%。

3.4暴發點調查結果12個監測縣共發生人間布病暴發點26個,分布在長嶺9個,乾安6個,洮南5個,洮北區5個,農安1個,各縣(市、區)均按照暴發點處理原則進行了調查和處理。

4分析

從常規監測結果看,我省布病疫情持續上升,2007年全省新發病例985例,與2005、2006年相比較,疫情分別上升了74.65%、53.67%。2007年的新發病例數已是歷史最高水平。疫情主要集中在松原、白城市,兩市新發病例889例,占全省新發病例總數的90.25%。

從監測點監測結果看,在12個監測縣中,除遼源市區、靖宇縣,其他市(縣)均有新發病例報告。疫情主要集中在洮南市、洮北區、長嶺縣、乾安縣,四個市(縣)2007年新發病例482例,占全省監測點新發病例總數(527例)的91.46%。與2006年比較,四個市(縣)疫情明顯上升,洮南市疫情上升了98.63%,洮北區疫情上升了50.60%,長嶺縣疫情上升了49.38%,乾安縣疫情上升了71.70%。

從2007年病原學監測結果和近年來我省病原學鑒定[3]結果分析,現階段我省布氏菌流行菌種為羊種布氏菌1、3生物型。

近年來吉林省布病疫情逐年上升,其原因主要為:牲畜的輸入、輸出檢疫力度欠缺;陽性畜淘汰難度大,致使傳染源長期存在;密切接觸人群對布病防治知識認識不夠,人畜混居、接觸污染物后不消毒、不進行必要的防護。針對當前我省布病疫情狀況,應在政府的領導下加強病畜的淘汰、牲畜的流通檢疫和職業人群的宣傳教育工作,以遏制布病疫情的上升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