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術后乳糜胸護理論文
時間:2022-03-16 12:28:00
導語:心臟病術后乳糜胸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乳糜胸
乳糜胸是胸內血管手術后一種少見又難處理的并發癥。乳糜胸可因大量乳糜液的丟失引起嚴重的營養不良、代謝和免疫功能紊亂。乳糜胸的發生率為0.25%~0.56%[1]。我科自2001年7月~2004年9月間收治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并發乳糜胸13例。13例均行保守治療痊愈出院。現將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患兒13例,男9例,女4例,年齡2個月~13歲,平均4.1歲;其中法洛四聯癥6例,室間隔缺損合并肺動脈高壓2例,完全性大血管轉位伴單心室及房間隔缺損、完全性大血管轉位伴房間隔缺損及肺動脈瓣狹窄、法洛四聯癥合并動脈導管未閉、法洛三聯癥伴主動脈狹窄及三尖瓣返流、室間隔缺損伴動脈導管未閉及肺動脈瓣狹窄各1例。術后出現乳糜的時間不一,為0~40天,乳糜胸液引流量23~360ml/d。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消瘦。乳糜試驗陽性。
1.2結果該組13例患者發現乳糜胸后均給予胸腔閉式引流、及時營養支持后治愈,其中10例患兒經患側胸腔內注射紅霉素后痊愈,未再次開胸手術。
2護理
2.1飲食護理和營養支持禁食是減少乳糜產生的關鍵。因禁食可直接阻斷腸道吸收乳糜顆粒的來源,同時胃腸減壓可減少腸道運動,間接使腸道對乳糜顆粒的吸收減少,從而減少乳糜液生成量,促進破裂口愈合。本組2例因引流液較多而暫禁食,其余均采用中鏈甘油三酯飲食(medium-chaintriglyceride,MCT),如米湯、雞蛋、脫脂或低脂牛奶等。中鏈甘油三酯較長鏈甘油三酯易溶于水和體液,運輸時不需經腸道淋巴管而直接經門靜脈運入肝臟,使胸導管處于靜息狀態,有利于破漏處愈合。乳糜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脂肪、膽固醇、糖、酶、電解質、各種淋巴細胞和抗體等。乳糜液的成分與血漿相似[2],故常規進行靜脈營養支持,如輸血漿、全血、白蛋白或應用靜脈高營養液,維持病人的營養,減少乳糜液的丟失,保持水和電解質平衡。在應用靜脈高營養時應注意加強巡回,防止高滲營養液外滲引起靜脈炎、局部組織高滲性壞死。營養液輸注通道嚴禁輸入其他藥物,以免影響營養液的穩定性。本組13例患兒均給予靜脈高營養支持,無并發癥發生。
2.2胸腔引流管護理乳糜胸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腔積液,應及時給予胸腔引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因乳糜凝固性較高,應經常擠壓引流管以防乳糜液堵塞引流管,持續0.5~1kPa低負壓吸引,定時檢查引流管有無受壓、扭曲及引流瓶的密封程度,定時觀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狀,做好記錄。如引流量過少,應考慮引流管是否通暢并報告醫生。如因胸腔內出現纖維分隔狀所致引流不暢者,需更換引流管位置或做胸部小切口,分離纖維后再置引流管。每日更換引流瓶,以便了解引流物與沖洗液量出入是否相等,以免造成胸腔積液。
2.3注射紅霉素的護理本組10例患兒在發現乳糜胸后經患側胸腔內注入紅霉素15~30mg/(kg・d)。用注射用水溶解后與生理鹽水混合液注入胸腔內。該組病例年齡小,肺順應性差,可在短時間內出現低氧血癥、呼吸性酸中毒,視病情給予間歇或持續吸氧。胸腔沖洗的前期因藥物刺激,患兒呼吸頻率加快,幅度變淺,觀察胸廓活動度、呼吸頻率。做好心率、血壓、氧飽和度的監測。在觀察中指導患兒正確呼吸,保證肺完全膨脹。在沖洗2~4h內取半臥位,以免沖洗液刺激致呼吸改變,患兒逐漸適應后,可取斜坡、左、右側臥位交替,使藥液均勻涂布于胸膜腔。保留6~8h后繼續引流。出現胸痛時給予安慰和鼓勵,必要時應用止痛劑。
2.4心理護理患兒在胸腔沖洗過程中常因溶液的溫度及藥物刺激,出現劇烈疼痛、胸悶、刺激性咳嗽,常拒絕沖洗,不能配合治療。故沖洗前對每位患兒和(或)家長講解胸腔沖洗的目的、方法,沖洗中可能出現的不適,采用激勵性的語言,使其愿意接受治療。對年幼欠言語表達能力的患兒,觀察其非言語的表現(表情、目光、動作)去領會患兒的用意。通過摟抱、撫摩、逗樂等使之配合。由于乳糜胸是少見病且病程較長,應該向家長做疾病知識的宣教,并介紹一些成功病例,增強其信心。
2.5臥床休息大量乳糜液對心、肺、縱隔產生的壓迫作用是機械性的[3],患兒常有胸悶、氣急、心悸、患側胸部不適等,稍事床上活動即明顯加重。另外臥床休息也可減輕心臟負荷及降低靜脈壓從而減少乳糜液滲出。
3小結
通過對13例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并發乳糜胸的護理,體會到需經過飲食護理、靜脈營養支持、胸腔引流管護理、注射紅霉素護理等綜合護理,可達到滿意的效果,避免再次手術。
【參考文獻】
1徐光亞.實用心臟外科學.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56.
2張效公.胸外科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324.
3鄒衛.普胸外科圍手術期處理.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82.
- 上一篇:乳房切除術再造護理論文
- 下一篇:呼吸道感染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