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03 02:55:00
導語: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對目前中西醫結合腎臟病學臨床研究領域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了分析與討論,并對不同類型的腎臟疾病提出了針對性研究策略。重點強調了改進和完善研究方法是學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臨床研究;腎病;中西醫結合療法
通過近30年的發展,中西醫結合腎臟病學在臨床、科研等領域均取得了較大成績,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分析總結以往的工作成果既能看到中西醫結合具有極大的優勢與潛力,同時也不難發現存在一定的局限與不足。
以慢性腎功能衰竭為例,以往的臨床研究大多將其視為一獨立因素處理,基本采用以中醫辨證分型進行分組,進而對不同干預措施加以比較的研究方法。沒有考慮到原發病種的不同和病理分型的差異等因素所帶來的偏倚與誤差,如糖尿病腎病、痛風性腎病、免疫球蛋白A型(immunoglobulinA,IgA)腎病等所致的腎功能衰竭均有不同的特點與規律,如將其混為一談則不利于開展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亦不利于中醫療效的評價。因此建議按照原發疾病,逐個深入研究,加強對單病種疾病的認識,總結其治療規律,從而逐漸達成單病種疾病的診治共識。
又如IgA腎病,其被臨床認識已有30余年,據近年的文獻報告,其臨床表現呈多樣性,且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因此認為它是一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如單純以某一方案進行治療,難免出現顧此失彼、力窮效微的局面。因此對于此類復雜疾病,在臨證中既要重視中醫傳統的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原則,更要重視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中西結合理念。以辨病為綱,辨證為目。在尋求疾病治療的普遍規律——辨病論治的前提下,再加以辨證論治以尋求疾病治療的復雜規律,兩者有機結合可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制定治法和方藥,方能更為準確而有效。
再以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為例,目前臨床仍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為主進行治療,此類藥物雖然能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但其存在毒副作用大的缺點,有時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甚或不良后果,導致患者中途退出治療;當激素減量時還會復發,存在激素依賴或激素抵抗等諸多棘手問題。中醫藥在減毒增效和調節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如能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激素使用的階段、劑量及反應的不同規律,加以中醫辨證用藥,以降低激素類藥物的毒副作用并幫助順利撤減激素,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對于此類西醫已有明確治療效果,但仍存在較大局限的疾病,應當充分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中西合璧、揚長避短,才有望在難治性腎病的治療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西醫結合腎病臨床研究,學術創新是亮點,臨床療效是關鍵,機制探討是根本。如何才能出現學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之新局面,我個人認為改進和完善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1要重視臨床資料采集和管理
目前各大醫院腎科門診業務都十分繁忙,許多醫院腎科年門診量達8萬~10萬人次。大量的臨床病例是我國腎病醫生研究腎病特別優越的條件,也是一份十分寶貴的財富。如果沒有及時將這些病例的原始資料詳細收集,如何能做好病人的隨訪工作?對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的遠期療效,以及它對疾病的預后影響也拿不出確鑿的依據。由于病人多、工作量大,可以先從科研病人和疑難病例做起,建立電子病歷,設計切實可行的數據庫,希望我們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況下,千萬不能忽視了臨床資料的收集和保存。
2尋找合理的研究切入點
如何發揮中西醫各自特色,形成有機結合以期達到最大的整合優勢?以下列舉幾個不同特點的中西醫結合類型加以說明。
2.1中西醫結合取長補短如對痛風性腎病的治療,中醫藥在改善腎功能方面療效較好,但在降血尿酸和降血壓等方面就沒有西藥快。因此,在對痛風性腎病治療時常用中藥改善腎功能,西藥碳酸氫鈉、別嘌呤醇或痛風利仙來降尿酸。我科以益腎活血瀉濁湯(生黃芪、紅花、狗脊、土茯苓、制大黃等)治療48例痛風性腎病合并慢性腎功能不全,結果顯示,治療后顯效28例,有效14例,穩定4例,無效2例,顯效率58.33%,總有效率達87.5%。
2.2中西醫結合提高療效如重癥IgA腎病病理有增生硬化者,如未得到積極治療很可能在短期內就發展到腎功能減退,而且進展十分迅速。在治療這類病例時,凡見血肌酐上升迅速、24h尿蛋白定量大于2g者,筆者常在中醫治療的同時配合小劑量(30mg)激素加驍悉(0.75g/次,2次/d)。經觀察,大多數患者腎功能能穩定或改善,尿蛋白量也有下降。臨床觀察發現單純西藥治療方案易導致合并感染,如帶狀皰疹,甚至重癥肺炎。我們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中藥聯合免疫抑制劑可取得較好臨床療效,并很少合并感染。
2.3中西醫結合各有側重例如,狼瘡性腎炎在急性活動期,當以西藥激素和細胞毒性藥物作為主要治療手段,配以中藥養陰、清熱、活血化瘀可以減少激素副作用,對細胞毒性藥物的肝損傷和骨髓抑制也可用中藥來保護;如處于穩定期,則以中藥調理為主以改善癥狀,調節免疫紊亂,減少西藥用量,減少蛋白尿,可起到較好作用。
2.4對于臨床出現的新問題,從新的角度發掘中西醫結合優勢例如,腹膜透析中由于腹膜高轉運而引起超濾衰竭是影響腹膜透析療效的常見難題。江蘇省中醫院針對這一問題,開展了一項臨床研究,旨在觀察含黃芪腹透液對高腹膜轉運持續性不臥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腹膜超濾功能的影響[1]。該研究觀察了治療組(含黃芪腹透液)與對照組(市售腹透液)各17例高腹膜轉運CAPD患者在治療前后透析超濾量、腹膜溶質轉運性能及葡萄糖吸收率的變化。觀察發現治療組治療后第1個透析周期超濾量和24h總超濾量明顯增加,治療觀察期高糖透析液使用量減少,葡萄糖吸收率有降低趨勢,并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腹膜對溶質的轉運,總有效率76.5%,優于對照組(P<0.05)。從而得出結論:腹透液中加入黃芪注射液可有效地提高透析超濾量,對高腹膜轉運CAPD患者腹膜的超濾功能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3中西醫結合療效也要經過循證醫學的檢驗
開展循證醫學研究,要沉下心來。任何一項循證醫學研究結果都有其特定的研究人群(適應證范圍)、具體用藥的選擇和有限的觀察期限。根據腎病的特點,其療程不可太短,有些疾病治療在短期看不出療效,但延長療程,療效就顯示出來了。因此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以半年至一年為1個療程較妥。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IgA腎病中醫證治規律研究”,首次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多中心流行病學現場調查,收集了1016例IgA腎病患者的人口學、中醫證候學及實驗室檢查資料,探索IgA腎病中醫證候的分布規律[2],為中西醫結合診治本病的規范化提供了依據。
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進一步加大資助力度,資助了慢性腎臟病及膜性腎病的研究,其中,“慢性腎臟病中醫臨床證治優化方案的示范研究”,試圖建立被國內外醫學界普遍認可的慢性腎臟病中醫辨證標準和療效評價體系,優化并制定能反映目前中醫藥治療慢性腎臟病最高水平的治療方案;“中醫綜合方案治療膜性腎病多中心、前瞻性臨床研究”,試圖通過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方法,明確以中醫藥為主治療膜性腎病的規范化綜合治療方案,從而確立中醫藥在難治性腎病治療中的重要地位。
相信這些研究項目的完成,必將使中西醫結合腎病的臨床研究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有巨大的創新和發展潛力,也使得我們有可能在此領域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中西醫結合學科是一個開放性、多態性、可持續發展的科學體系,中西醫結合腎病研究同樣任重而道遠,我們這代人完成不了,還要由下一代人繼續下去。
【參考文獻】
1ShengMX,SunW,JiangY,etal.EffectsofAstragalusonperitonealdialysisultrafiltrationfailureinhypertransportCAPDpatients.ZhongguoZhongXiYiJieHeShenBingZaZhi.2007;8(4):205208.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盛梅笑,孫偉,江燕,等.含黃芪腹透液對高腹膜轉運CAPD患者超濾功能的影響.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7;8(4):205208.
2ChenXM,ChenYP,LiP,etal.AmulticentericepidemiologicalsurveyonTCMsyndromein1016patientswithIgAnephropathyandanalysisofitsrelevantfactors.ZhongguoZhongXiYiJieHeZaZhi.2006;26(3):197201.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陳香美,陳以平,李平,等.1016例IgA腎病患者中醫證候的多中心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26(3):197201.
- 上一篇:學校校長年終述職報告
- 下一篇: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病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8中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