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工失眠治療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10:01:00

導語:勞務工失眠治療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務工失眠治療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勞務工失眠特點,總結治療體會。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8年6月某廠468例勞務工失眠病例,進行類型、證型、治療等方面的統計分析。結果:失眠類型:難以入睡占82.91%,與肝經失調有關的證型共265例,占56.62%,明顯高于與其它證型病例之和(P<0.001),總的治療有效率89.49%。結論:勞務工失眠,采取藥物和心理配合的綜合治療,從自身、廠方、社會三方面著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勞務工;失眠;辨證論治;心理治療

失眠是勞務工常見病癥之一,它影響著勞務工的休息、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功能,帶來身心健康的困擾、生理節奏混亂、活動能力降低,嚴重影響機體的修復。現就2007年7月-2008年6月,某廠468例勞務工失眠的診治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該廠有20000多名勞務工,他們的年齡在18~42歲之間,18~25歲青年人占95%,女性占總人數的63%,男性占總人數的3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85%,未婚占91%,來自全國各地。就診的468例中,女性316例,占67.52%;男性152例,占32.48%。24歲以下187例,25~34歲的25例,其他年齡段4例,平均發病年齡(21.3±1.96)歲,病程最短2周,最長3年。

1.2診斷標準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1]中失眠的診斷標準。

1.3失眠類型其中輕度失眠186例,占30.69%;中等失眠172例,占28.38%;偏重失眠62例,占10.23%;嚴重失眠48例,占7.93%。具體情況見表1。

1.4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的不同癥狀表現進行辨證分型,采用相應的方藥配合心理調節綜合治療。常見的證型、治療方法、方藥見表2。

1.5統計方法采用SPSS11.0醫學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組間比較采用檢驗。

2結果

2.1療效標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

2.2療效勞務工失眠與肝經失調關系密切,經辨證論治配合心理治療,總有效率達89.49%,見表2。

3討論

3.1病因病機

導致失眠的病因常見于七情所傷、飲食失節和勞倦過度等,其病機為臟腑氣機失調,陰陽失衡,陰虛于內,陽勝于外,陽不入陰,陰陽失交,神浮于外,則為失眠。其病位以心、肝、膽、脾、胃為主。

從收集的病例分析,勞務工失眠的表現中難以入睡,占82.91%,女性占病例的92.52%;影響失眠的因素主要是精神情志因素所傷,與肝經失調有關的證型(肝郁化火、肝郁食積、肝氣郁滯)共265例,占56.62%,明顯高于其它組證型病例(心火熾盛、痰熱內擾、心脾兩虛、陰虛火旺、心膽氣虛)之和(P<0.001);可能與該廠的勞務工特點有關:①工作區間小、人員密度大等工作條件較差,時間較長、任務重、壓力大,形成長期的精神壓抑。②部分管理人員缺乏人性化管理,與勞務工缺乏交流,批評教育方式不當,易造成勞務工強烈的精神刺激。③勞務工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心理承受能力弱,溝通能力差,易出現情緒激怒、緊張、恐懼、悲痛、焦慮而易發生失眠癥[3]。情志的活動屬心主神明的功能,但與肝主疏泄,疏通氣機、調暢情志的功能密切相關;惱怒憂思、多疑善慮、抑郁不遂、驚恐不安等情志的異常刺激易引起肝臟的疏泄功能失司而發病。

3.2治療

失眠治宜從整體出發,辨證論治,以“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其虛實”為辨證用藥總則。該廠勞務工失眠,多因情志不悅,過怒、過恐、過喜、過思、過悲等情志活動耗傷五臟精氣而誘發,常人失眠重在治心,但勞務工當注重從肝論治,治療的關鍵在于調理氣機,疏肝解郁的方劑有較明顯的療效[4],要根據不同證型使用方藥,靈活變通治之。“心病還得心藥治”,各種證型均應配合心理療法,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消除或減輕心理問題。勞務工本身應從思想觀念、世界觀和方法論上改變自己對生活的態度,拓寬胸懷,放開眼界,治療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5]。廠方要改善工作環境,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管理人員要加強自身品德休養,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管理,及時了解勞務工的所思、所為、所急,主動與勞務工進行感情交流,從各方面關心和愛護勞務工,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使勞務工受到尊重、理解、信任、關懷,保證勞務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社會要保護勞務工的合法權益,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幫助解決醫療、養老保險和其他問題,以利于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融入城市的環境中,從而減少心理應激因素,消除或減少失眠癥的發生。從多方面著手,采用綜合治療,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編.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S〕.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8-1191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

〔3〕羅玉梅,郭洪波,溫菊芬.216例勞務工暈厥病例的辨證論治〔J〕.中國中醫急診,2008,17(2):195

〔4〕劉順益.不寐的中醫藥研究概況〔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5,15(2):63

〔5〕王中男.不寐證中醫辨證綜合治療方案的選擇〔J〕.吉林中醫藥,2007,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