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28 02:25:00

導語:心源性休克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源性休克分析論文

病因分類:46例心源性休克中,急性心肌梗死15例。其中左室前壁梗死4例,下壁及后壁大塊梗死5例;右室及心內膜梗死各1例;同時并發室間隔穿破及急性二尖瓣關閉不全各1例,廣泛前壁梗死2例。風心病心衰急性惡化4例。擴張型心肌病晚期7例,其中,1例伴有III度房室傳導阻滯,住院期間發生心臟、呼吸驟停。低鉀致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1例。外傷及心包穿刺導致急性心包填塞各1例。主動脈夾層1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晚期11例。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功能不全5例。

診斷標準:心源性休克參考WTO診斷標準[1]。①收縮期血壓低于85mmHg;②神志改變;③皮膚濕冷;④在無腎臟病因或血容量不足的情況下,尿量每小時少于20ml;⑤糾正了使血壓下降和心輸出量減少等心外因素后,仍然持續性休克。本組病例均符合上述標準。心臟基礎病的診斷則依據:18導聯體表心電圖,心臟不同方位X線攝片,心臟彩色多普勒,心肌損傷的相關酶學檢查,24小時動態血壓,24小時動態心電圖,經食管心臟調搏等,綜合判定。

一般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及主動脈夾層病人中,10例因病情分別給予靜脈注射安定10mg,肌肉注射杜冷丁100mg。全部病例均在ICU行床旁心電監護及動脈血氧飽和度監測。動脈血氧飽和度低于95%時,加大氧流量,最大6L/分。擴容治療時要充分評估左心室功能狀態,如果存在低血容量時才進行擴容治療,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根據病情和體征,決定輸液量和輸液速度,同時用尿激酶及其他藥物進行規范的靜脈溶栓治療。本組1例主動脈夾層,進行了快速輸液、輸血,其余45例均未行短時間快速靜脈輸液。

心律失常及特殊治療:尖端扭轉型室速1例反復發作3次,經電復律后均轉復。1例擴張型心肌病伴III度房室傳導阻滯,出現室性自主心律40次/分,置臨時心臟起博器,頻率調到70次/分,7天后改為右室單腔永久起搏器。高血壓心臟病合并主動脈夾層1例,待病情穩定后行支架治療。心包填塞2例行心包穿刺,抽出血性積液分別為120ml、170ml。

藥物治療:有明顯心排血量減低,血壓中度以上下降時選用多巴胺按2~5μg/(kg•分)靜滴;血壓中度以下下降時按5~10μg/(kg•分)靜滴;收縮壓低于80mmHg并有心排血量減少時,按10~20μg/(kg•分)靜滴。心肌梗死首選多巴酚丁胺,按5μg/(kg•分)用藥,最大劑量按15μg/(kg•分)靜滴。方法用250mg多巴酚丁胺加5%葡萄糖250ml,依據血壓調整滴速,一般使收縮壓維持在90mmHg以上。1例III度房室體導阻滯者在安裝臨時起博器前,自主心律太慢,血壓下降明顯,使用異丙腎上腺素1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靜滴,提高心室率在50次/分左右,藥物治療至安裝起搏器結果

住院治療心源休克46例中,好轉22例,死亡24例(52%)。其中心肌梗死死亡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惡化死亡4例,擴張型心肌病死亡5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死亡8例,肺源性心臟病死亡3例,急性心包填塞死亡1例。

討論

避免使用對心肌收縮功能有影響的藥物。因心肌收縮功能減損從而發生休克在本組病例中達72.5%。尤其對伴有快速心律失常的心功能不全病人,使用β受體阻滯劑合心爽、心律平、異搏定等時應充分評估藥物對心肌收縮功能的影響,對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病人,我們在使用上述藥物時,同時加用小劑量正性肌力藥物,如地高辛0.125mg,每日1次,效果比較理想。

不適當輸液擴容治療,往往加重心源性休克的病情。

正確使用擴血管藥物,減少心源性休克的發生。臨床使用擴血管藥物治療心力衰竭時要對滴速、劑量、血管選擇性具體分析,才能使其發揮滿意的臨床效果。否則可能因頑固心衰導致心源性休克發生。我們體會到硝普鈉對擴張型心肌病心衰、心臟后負荷過重以及左心室流出道無梗阻、心室腔明顯擴大的病例,使用時安全范圍大。硝酸甘油對冠心病合并心衰時不僅能明顯減輕心臟前負荷,而且通過擴張冠狀動脈,能夠減少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供血。以肺動脈壓增高所致右心負荷過重時,首選酚妥拉明或者聯合用硝酸甘油效果理想。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發生心源性休克的常見原因之一。一旦發生心室顫動、心室撲動、室性心動過速,及時果斷終止是搶救成敗的關鍵。在住院治療的心臟病病例中,特別是心肌梗死病例,一度好轉的病情往往被突然發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快速逆轉成心源性休克,常常使治療前功盡棄。回顧發現,盡管這類心律失常的原因相當復雜,但是,臨床上只要仔細觀察,及時處理電解質紊亂,糾正酸堿平衡失調,同時嚴密進行心電、心肺功能監護和監測,這類心源性休克仍然可能避免發生。

論文關鍵詞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治療

論文關鍵詞目的:進一步認識心源性休克的病因、臨床特點及治療的方法。方法:回顧分析4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46例心源性休克中,搶救成功22例,占47.83%。其中,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惡化、擴張型心肌病晚期、高血壓性心臟病三者死亡率最高。結論:心源性休克病因復雜,臨床死亡率高,搶救成功的關鍵在于早期診斷,同時應針對不同心臟基礎病變,爭分奪秒,正確實施搶救治療。

參考文獻

1見政平.3200個內科病診斷標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84

2譚新洪,黃震東.現代內科治療學.廣州:科學出版社,199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