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疝的手術治療論文
時間:2022-07-14 05:10:00
導語:腹壁切口疝的手術治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總結使用聚丙烯網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補術后,防止切口積液、積血及感染的相關注意事項和經驗教訓。方法采用聚丙烯網片對3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無張力疝修補術,術后行個體化負壓引流,適當加壓以及抗炎對癥治療,觀察切口愈合情況。結果經個體化負壓引流及適度加壓處置后,無術后切口積液、積血等不良現象的發生,且患者傷口愈合時間短、恢復快,避免了二次處置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術后隨訪半年以上,均無復發及其它不適。結論腹壁切口疝無張力修補術后,行個體化負壓引流及適度加壓包扎,可避免切口積液、積血及感染等情況的發生,并可減輕病人痛苦,對術后恢復及手術效果的保證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切口疝無張力修補術負壓引流個體化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在2%~11%。無張力疝修補治療腹壁切口疝術后發生切口積液、積血、感染等是影響手術效果的重要因素。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9年5月診治腹壁切口疝31例,對其施行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壁切口疝,術后行個體化負壓引流及適度加壓處理,以避免切口積液、積血及感染現象的發生,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31例,男25例,女6例。年齡35~74歲,平均60歲。本組大切口疝8例,巨大切口疝2例,疝環最大距離均在5cm以上,其中1例達10cm。31例中無復發性切口疝。
1.2材料
采用美國“美外”,意大利“善釋”及國產“華立普”提供的聚丙烯單絲編織的不可吸收材料。
1.3手術方法
均選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根據2001年中華外科學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制定的“腹股溝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術治療方案(草案)”[1]的建議,常規手術修補,術中適度分離缺損區域,妥善放置并固定補片,低功率電刀嚴密止血,皮下常規放置負壓閉式引流管1-2根,并保證閉式負壓引流的通暢和無菌。術后于切口上方加與分離區域形狀、大小相當的小枕(內裝小米,厚度以完全覆蓋分離區域,放置后略高于周邊皮膚為佳),并以多頭腹帶加壓包扎固定。嚴密觀察引流情況,直至引流液少于5ml/d時,方可拔除引流管,沒有具體時間表,完全依病人情況,個體化決定。術后同時予以2代頭孢以上或奎諾酮類抗生素3-7天,并注意體溫變化及經常查看傷口,保證引流管路的密閉與通暢。各病例均無切口積液、積血及感染等現象發生。
1.4結果
1.4.1術后引流管放置無需規定放置時間,完全依據引流量決定。在放置期間,只要注意引流管的觀察護理,保持引流管的密閉和通暢,完全可以避免因引流管而引起的感染的發生。1.4.2術后予以適度加壓,特別是用與分離區域大小相當的小枕加壓切口,對于增強引流效果有確切的作用。
1.4.3術中盡可能避免使用電刀,如必須使用,也盡可能選擇最低有效功率,以減少對周邊組織的損傷。
1.4.4術后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基礎護理同樣重要。
2討論
2.1關于手術術中分離區域要適當,能夠常規妥善放置補片即可,不宜過大或過小游離疝周組織。術中減少電刀的使用,止血時,應先以紗墊壓迫止血,若壓迫止血無效,使用電刀時也盡量使用低功率(40W以下),且應選用點凝,以防止電刀功率擴散而導致周邊組織損傷,發生術后皮下脂肪液化等情況,影響手術效果。本組在手術過程中全部遵循上述原則,為術后的良好恢復奠定了基礎。
2.2關于引流術后要常規放置負壓引流,并注意保持引流管道的通暢、無菌和密閉。一般認為,視引流量決定拔管時間,不宜超過72小時[1]。但筆者認為,術后應密切觀察引流情況,做到個體化引流,即引流管拔除的時間依引流物的多少決定,而不能僅以放置時間來決定。一定要等到引流液少于5ml/d后,方可拔出,期間要做好引流管的護理工作,防止感染、脫落、漏氣、堵塞等情況的發生,并注意勤于檢查傷口。本組病例中,最長1例引流時間長達12天,其原因系該患者脂肪層厚達7cm左右,且腹壁缺損嚴重,約7×7cm,最短1例于術后第2天拔除。
2.3關于加壓術后于切口上方置與分離區域大小相當的小枕,對于術后恢復同樣重要。適度加壓包扎可以避免因分離過大導致的死腔,以及因負壓管吸引范圍有限而造成的死腔,從而彌補單純負壓引流的不足。我院曾有1例因未加小枕而致的分離區遠離引流管部位積液,經反復穿刺抽吸、抗炎等處理后方痊愈。加壓要適度,過分加壓會導致加壓區域的組織壞死,反而造成切口難以愈合的情況。而加壓不足則無法起到其應有的效果,同樣可能造成術后切口的積液。
2.4關于術后其它處理術后抗生素的使用及基礎護理同樣重要。術后要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確保氧供,鼓勵患者咳嗽排痰,加強拍背護理,防止肺部感染。術后還要鼓勵患者早期活動,通過活動,一方面增加腹肌的收縮,通過肌肉的擠壓作用排出創面內的積液;另一方面,起床活動后,切口內的滲出液易向低處聚集,從而有利于引流;第三,可以促進腸道功能的恢復。一旦腸道功能恢復,要早期進食,增加飲食營養,以利創面愈合。
參考文獻
[1]腹股溝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術治療方案(草案).外科理論與實踐,JournalofSurgeryConcepts&Practice,2002年06期.
- 上一篇:黨組副書記創先爭優承諾書
- 下一篇:縣政府采購招標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