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掌握剖宮產的重要性論文
時間:2022-07-19 08:19:00
導語:準確掌握剖宮產的重要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剖宮產是處理高危妊娠的一種重要方法,是婦科常見的手術之一。目前絕大多數醫院采取新式剖宮產,該術式采取Joei-Cohen的開腹方法,該手術方法具有手術時間短、損傷小、出血少、術后疼痛輕、恢復快、拆線時間短等優點,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產科病情急、變化快、須快速終止妊娠娩出胎兒的特點,得到醫患雙方的廣泛認可。由于麻醉技術的提高及鎮痛泵的應用,術后疼痛發生率降低,諸多因素使剖宮產率逐年上升。剖宮產率的升高,在一定范圍內對降低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有一定的幫助,但剖宮產率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再盲目提高剖宮產率,并未使母嬰病率降低,反而會帶來母嬰健康的負面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初即提出剖宮產率不應超過15%的目標,目前發達國家的剖宮產率穩定于5%~20%,國內大部分城市醫院剖宮產率為40%左右,目前尚未達到穩定水平,還在繼續上升,因此嚴格掌握剖宮產的手術適應證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剖宮產
1胎兒因素是剖宮產率上升的最主要因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巨大兒的分娩率較前明顯增加,增大了陰道分娩的風險(如肩難產),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如超聲波),可提前預示一些自然分娩的風險,臀位、羊水過少、臍帶繞頸、胎盤因素均可在產前診斷,手術分娩避免了過去一些復雜的陰道助產給母兒帶來的損傷,使剖宮產手術范圍擴大,剖宮產率隨之升高。胎心監護手段的應用,使胎兒窘迫的診斷率較前提高,使剖宮產率上升。有關資料表明,單純根據聽診胎心率或觀察羊水混濁情況診斷胎兒窘迫,其診斷符合率僅占20%,因此醫生應對母兒情況深入了解,根據多項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力求做到既不盲目增加剖宮產率又不延誤治療,這樣,以胎兒窘迫為指征的剖宮產將有所減少。
2母體因素是剖宮產率上升的次要原因中、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因分娩中孕婦承擔的風險較大,幾乎為剖宮產常規,而瘢痕子宮二次手術率的增加,則提示我們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的重要性。大量研究表明,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試產是一個可選擇的措施,試產與再次剖宮產相比利多弊少,對于剖宮產后再次妊娠的產婦,排除陰道分娩的禁忌證后,要給予試產的機會,以提高剖宮產術后陰道分娩的成功率,降低剖宮產率。
3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對剖宮產率上升的影響逐年增加臨床工作中發現,有些產婦由于對妊娠分娩的知識了解甚少,精神過度緊張,臨近分娩期擔心難產,對自己分娩有一定心理負擔,對分娩感到緊張、恐懼、害怕分娩疼痛,不了解剖宮產術后并發癥的危害或知之甚少,有自然分娩條件而自愿放棄試產的機會;醫院在產婦分娩過程中不允許家屬陪伴,加之過多的醫療干預,如靜點縮宮素和胎心監護手段,使產婦活動受限,增加了產婦的緊張、焦慮程度,產婦的這些有害心理狀態,會使機體產生一系列變化,對自然分娩非常不利,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內氣體交換不足,致使子宮缺氧、收縮乏力、宮口擴張緩慢、胎頭下降受阻、產程延長,或因胎兒窘迫不得已實行剖宮產。圍生期保健新模式的倡導將有利于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如開展愛嬰醫院、家庭化病房、導樂待產、分娩鎮痛等,將社會心理模式與醫學模式并舉的圍生期保健新模式,來達到母兒安全健康的目的。
4小結
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使社會對產科工作者的期望值過高,人們對分娩的要求從保證母嬰生命轉向更強調孩子的“質量”,與產科相關的醫療糾紛和訴訟的明顯增加等因素,都影響了剖宮產率。甚至現在有些沒有明確指征的產婦也要求預防性剖宮產,醫生面對社會因素的壓力,確實很難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因此,要尋求社會和管理層對產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充分認識產科的高風險,產科工作的壓力不應只由產科醫生來承擔,應為產科醫生創造適宜的條件,如醫療保險、人身保險、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減少不必要的剖宮產。
人類的分娩是一個自然生理過程,所謂瓜熟蒂落。剖宮產作為解決難產和母嬰并發癥的一種手段,其安全性已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隨著剖宮產率的居高不下,產婦所要承受的麻醉意外、大出血、感染、損傷、羊水栓塞等風險大大增加,國外報道術后總并發癥高達28.3%,國內報道剖宮產近遠期出血可達5%~6%,感染率達3.6%~8.1%,而且5年內的并發癥如盆腔炎、月經不調、腰痛、異位妊娠等遠高于陰道分娩者。此外,剖宮產后再次妊娠行人工流產時子宮損傷及足月妊娠時子宮破裂的危險高于無剖宮產史者;剖宮產術后再次婦科手術時,因為原有手術瘢痕存在,盆腹腔粘連形成,術中操作難度增加,手術并發癥增加,手術風險增大。過高的剖宮產率還可使圍生兒的病死率上升,有學者提出,剖宮產兒濕肺的發生率為8%,經陰道分娩兒濕肺的發生率僅為1%,個別剖宮產兒日后還有可能出現定位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多動及閱讀、劃線、打球有困難“感覺統合失調”的后果。合理降低剖宮產率是全體醫務工作者和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全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支持,它將對兩代人的健康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賀志英,林義家.以胎兒窘迫為指征的剖宮產136例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17(6):369.
[2]張振鈞,劉棣臨.剖宮產學術研討會紀要.中華婦產科雜志,1990,25(1):2.
[3]黃醒華.剖宮產的現狀與展望.婦幼衛生科技進展,1998,17(1):1.
- 上一篇:就當前土地利用情況調查報告
- 下一篇:內資企業網上年檢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