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骨折術后中醫護理干預措施

時間:2022-02-11 08:23:00

導語:探索骨折術后中醫護理干預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骨折術后中醫護理干預措施

【摘要】骨折作為突發疾病,不可避免地導致患者出現軀體功能和活動受限,機體出現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應。正確的護理能夠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骨折的愈合。總結不同類型骨折的患者126例,經中西醫對癥結合治療和加強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收到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將中醫護理干預總結如下。

【關鍵詞】骨折;中醫護理干預

一、基本資料

我科126例患者,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齡2-76歲,平均年齡39歲;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2例,單純合并多處骨折12例,多發性粉碎性骨折63例。住院時間14-60天,平均37天。所有骨折經過復位固定手術,全部病例痊愈出院。

二、護理干預

2.1心理護理:患者突然受傷造成骨折,劇烈疼痛和肢體功能障礙,易產生緊張和恐懼心理,擔心手術效果,懼怕殘廢。心理因素的積極與是將直接影響患者術后骨折的愈合。護理人員應該穩定病人的情緒,耐心傾聽病人的需求,并且給予滿足,多與他們溝通、尊重和關心他們,給予精神安慰,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另外,還需要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后顧之憂.生活上要照顧周到,和藹可親,關心體貼,細致入微,還應該注意到病人的心理狀態,多做些心理輔導,盡量減輕病人的壓力,幫助治療。

2.2飲食護理:骨折病人一般病程較長,骨折后由于傷后氣血失和,骨折組織的修復需要充足的營養,中醫素有“食治勝于藥治,藥補不如食補”之說,所以疾病的調護重在飲食的調護。在飲食調護過程中,應根據三因制宜原則,通過八綱辯證,采用不同的調護方式選擇氣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調養,使氣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養。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長、修復均依賴腎精滋養和腎陽推動。故以補腎的食物為主,用枸杞、桃仁、肉桂等煮粥、燉鱉。氣血虛加入適量黃芪、當歸以調補氣血。對腫陰虛以養肝滋水涵木為主,可進食山藥、黨參燉雞或豬肚湯。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強弱,在不影響病情的基礎上,尊重病人的飲食習慣及嗜好,靈活運用,以強筋壯骨,補充氣血而促進骨折愈合。

2.3合并癥的護理:術后患者因短期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護理人員除做好一般護理預防壓瘡外,還需要注意觀察患肢末梢血運,足背動脈搏動、皮膚溫度、感覺、運動、疼痛等情況,注意有無神經損傷,深靜脈栓塞等并發癥,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如老年人還應防止墜積性肺炎,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防止應激性潰瘍等。同時注意原有疾病的護理,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2.4輔助療法的護理:在康復鍛煉同時,中西醫結合用藥活血化瘀,另對部分患者配合紅外線照射、熱水浸浴、低頻磁場、低中頻電流刺激等理療方法,結合針灸、推拿等傳統治療,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和代謝,有利于血腫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醫結合治療與康復鍛煉相輔相成,能達到筋骨并重,促進骨折愈合和康復的目的。

2.5功能鍛煉及康復指導: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可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使手術達到預期的效果。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說明早期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及家屬傳授必要的康復知識和技術,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制定階段性目標,隨著近期目標的實現,增強其積極性,將“替代護理”為“自我護理”。另外功能鍛煉也是中醫療法的治療手段,對骨折術后恢復尤為重要。應根據現有功能水平及組織情況決定。從少至多,從易到難,以靜止姿勢的靜力練習到運動中的練習,室內和室外相結合的原則。

三、小結

骨折除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外,良好的康復護理是提高療效、改善預后的重要保證,術后護理關系著手術治療效果的成敗。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骨折患者時,不僅需要觀察患者的軀體征象,同時指導患者根據病情辯證用餐,做好心理護理、合并癥的護理、輔助療法的護理及功能鍛煉。本組126例患者經過隨訪,功能恢復較好,無功能障礙,減少了致殘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兆蘭,韋翠平,李玉梅等.骨折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1,17(9):864

[2]李瑾.下肢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障礙的康復護理[J].河北北方學報,2008,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