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臨床輸血的注意要領
時間:2022-02-21 02:55:00
導語:剖析臨床輸血的注意要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探討臨床輸血的注意事項,注意輸血的安全性,控制輸血風險,減少輸血糾紛的發生。通過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控制輸血不安全因素,減少或消除輸血傳播疾病的發生。
關鍵詞:輸血注意事項
輸血是重要的搶救生命的措施之一。臨床上輸血一般采用靜脈注射。輸血時必須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要選擇正確的輸血方式。
一、血的分類:
新鮮液體血漿(FLP)含有新鮮血液中全部凝血因子血漿蛋白為6-8g/%;纖維蛋白原0.2-4g%;其他凝血因子0.7-1單位/ml規格:
新鮮冰凍血漿(FFP)含有全部凝血因子。血漿蛋白為6-8g/%;纖維蛋白原0.2-0.4g%;其他凝血因子0.7-1單位/ml規格:自采血后6-8小時內(ACD抗凝劑:6小時內;CPD抗凝劑:8小時內)速凍成塊規格:200ml,100ml,50ml,25ml。
普通冰凍血漿(FP)FFP保存一年后即為普通冰凍血漿規格:200ml,100ml,50ml,25ml。
冷沉淀(Cryo)每袋由200ml血漿制成。含有:Ⅷ因子80-100單位;纖維蛋白原約250mg;血漿20ml規格:20ml。
二、血液的主要用途
新鮮液體血漿(FLP)補充凝血因子,擴充血容量。適用:①補充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穩定的凝血因子V、Ⅷ);②大面積燒傷、創傷。
新鮮冰凍血漿(FFP)擴充血容量,補充凝血因子。適用:①補充凝血因子;②大面積創傷、燒傷。
普通冰凍血漿(FP)補充穩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漿蛋白。作用:①主要用于補充穩定的凝血因子缺乏,如Ⅱ、Ⅶ、Ⅸ、Ⅹ因子缺乏;②手術、外傷、燒傷、腸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漿大量丟失。
適用:①甲型血友??;②血管性血友病(vWD)③纖維蛋白原缺乏癥。
最重要的是要求與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因為當含有A(或B)凝集原的紅細胞與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時,由于相對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與抗A)的相互作用,使紅細胞凝集成團。凝集成團的紅細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環發生障礙。接著這些紅細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紅蛋白。當大量血紅蛋白從腎臟排出時,又可以堵塞腎小管而損傷腎功能,引起少尿或無尿。這一連串的反應可以引起下列癥狀:皮膚發青、四肢麻木、全身發抖、胸悶、腰疼、心跳加速、血壓下降,嚴重時甚至死亡。因此,輸血時必須注意血型的選擇,應該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
三、在準備輸血時,首先必須保證供血者與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因為這一系統的不相容輸血常引起嚴重的反應。對于在生育年齡的婦女和需要反復輸血的病人,還必須使供血者與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產生抗Rh的抗體。
輸血前必須嚴格檢查全血的外觀,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合格;還要認真核對患者、交叉配合報告單和待輸血液之間是否無誤,包括患者和獻血者的姓名、性別、ABO和Rho(D)血型、交叉配合試驗以往把O型的人稱為“萬能供血者(universaldonor)”,認為他們的血液可以輸給其他血液的人。但目前認為這種輸血是不足取的,因為,雖然O型的紅細胞上沒有A和B凝集原,因而不會被受血者的血漿凝集,然而O型人的血漿中的抗A和抗B凝集素能與其它血型受血者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當輸入的血量較大時,供血者血漿中的凝集素未被受血者的血漿足夠稀釋時,受血者的紅細胞會被廣泛凝集。O型異型輸血除緊急情況外,應盡量避免使用。如患者病情十分危急,血庫中一時又無與患者血型相同的血液,此時不管患者血型如何,可先輸注未經交叉配血的O型懸浮、濃縮或洗滌紅細胞。若已輸入大量O型血液,受血者體內將存在一定量的抗-A及抗-B抗體,繼續輸血時仍應選用O型血液輸注,在停止輸血2-3周后方能輸注受血者同型血液,否則將有可能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
輸血治療被認為能給患者帶來明顯的暫時性好處。因此,只要正確地進行相容性試驗操作,以便發現和確定紅細胞同種抗體,AIHA患者的輸血指征就與其他有類似貧血癥狀的非AIHA患者的輸血指征無顯著差異。輸血治療的決定并不依賴于相容性試驗的結果,而是依賴于對患者輸血需要的整體評估。
四、大量輸血凝血在24h內輸入相當于全身或更多血容量的血液可謂大量輸血。
與出血前相比,紅細胞濃度有所降低,依靠機體的自控能力,加快心跳頻率來維持供氧。大量輸血后常見患者傷口滲血不止或術后持續出血。大出血時丟失了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止血時又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輸入的庫存血中又無活的血小板及完整凝血因子;當大量使用右旋糖酐、羥乙基淀粉等血漿增量劑達到或超過20ml/kg體重時,可使出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此時大量輸入庫存血會引起大出血。大量輸血患者手術中或手術后出現原因不明的出血,手術創面或傷口滲血不止,胃腸道黏膜出血,皮膚大片瘀癍,引流出的血液不易凝固或凝塊溶解,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血漿纖維蛋白原異常等。如果是凝血因子被稀釋造成的出血,應輸新鮮冰凍血漿及冷沉淀、纖維蛋白原濃縮劑。如果發生DIC應先用肝素抑制血管內凝血后,再根據病情輸注懸浮紅細胞、血小板、新鮮冰凍血漿或補充其他凝血因子。①大量輸血患者若血小板計數<50×109/L,應考慮輸注血小板;②大量輸入庫存血后,應及時補充新鮮冰凍血漿及冷沉淀等。嚴密觀察患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有2%-10%的患者會發生輸血不良反應,每800-2500次輸血就會有1人發生嚴重輸血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總之,輸血是一個多環節的過程,每個環節上的失誤都可能造成嚴重事故。因此,在進行輸血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輸血原則,密切注意觀察;而且只在確實需要時才進行輸血決不可盲目濫用。
參考文獻:
[1]李麗珍.淺談科學合理輸血[J].職業與健康,2003,19(3):101.
[2]曹俊澤.成分輸血指南[M].上海:復旦大學上海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2001:51-54.
[3]楊天楹,楊成民,田兆嵩.臨床輸血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188-202.
- 上一篇:剖析神經干細胞的臨床應用
- 下一篇:探索日本園林設計和宗教思想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