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心肺轉流對炎性反應的影響
時間:2022-04-01 03:20:00
導語:小議心肺轉流對炎性反應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心肺轉流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外周血細胞因子及C反應蛋白的影響。方法實驗分兩組,以心肺轉流組(A組)為研究對象,26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擇期行心肺轉流心內直視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治療;隨機抽取同期非心肺轉流胸科或腹部手術患兒30例為對照組(B組)。兩組患兒分不同時間點抽取中心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分析法(ELISA)測定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結果A組TNF-α、IL-6、IL-8于術后2h、24h分別出現兩次高峰,IL-10于術后2h出現高峰,48h均降至正常;B組TNF-α、IL-6、IL-8、IL-10均于術后2h達到峰值,48h均降至正常;兩組CRP均于術后24h出現高峰,48h仍高于正常;參數的變化幅度以A組更為顯著(P<0.05或P<0.01)。結論小兒心肺轉流心內直視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可導致TNF-α、IL-6、IL-8、IL-10、CRP等促炎癥和抗炎癥介質的釋放,在心肺轉流誘發的全身炎癥反應中可能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心肺轉流;先天性心臟病;細胞因子;C反應蛋白
response,SIRS)及細胞因子在該反應中的水平變化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本文觀察了26例接受心肺轉流心內直視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治療的患兒外周血細胞因子TNF-α、IL-6、IL-8、IL-10及CRP水平的變化,為探討CPB所致炎性反應變化規律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實驗組(A組)為26例擇期行CPB下心內直視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的患兒,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齡(3.64±2.28)歲,體重(11.85±3.14)kg。均經超聲心動圖檢查確診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包括室間隔缺損14例,室間隔缺損伴肺動脈高壓5例,房間隔缺損7例。此外,隨機抽取同期非CPB胸科或腹部手術患兒30例作為對照組(B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3.74±2.24)歲,體重(12.86±3.16)kg。所有患兒術前無感染征象。對照組年齡、體重與體外循環組無差異(P>0.05)。
1.2麻醉方法
A組患兒采用靜脈誘導,靜吸復合麻醉,肌松完全后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麻醉維持,采用芬太尼60μg/kg和異氟醚吸入。均行胸骨正中切口,常規主動脈及上、下腔靜脈插管建立體外循環。轉流前后常規應用肝素、魚精蛋白、血漿及心肌保護液等。體外循環時間(62.5±18.6)min,主動脈阻斷時間(42.3±16.8)min。術后根據病情輸紅細胞懸液和鮮凍血漿,維持HCT33%~37%,Hb100~130g/L。術畢患兒入ICU,自主呼吸恢復良好后拔除氣管導管,生命體征穩定后轉入胸外科病房。B組患兒采用靜脈誘導,靜吸復合麻醉,所用鎮痛、肌松藥物及醚與CPB組相同。李濤:小兒心肺轉流對術后炎性反應的影響遼寧醫學院學報2008年8月,29(4)
1.3標本采集和檢測
A組于全麻誘導前(基礎,T0)、CPB轉流15min(T1)、CPB停機后5min(T2)、術后2h(T3)、術后6h(T4)、術后18h(T5)、術后24h(T6)、術后48h(T7)8個時間點,B組于全麻誘導前(基礎,T0)、術后5min(T2)、術后2h(T3)、術后6h(T4)、術后18h(T5)、術后24h(T6)、術后48h(T7)7個時間點采集標本。經中心靜脈導管抽取患兒中心靜脈血3mL,離心后取血清1mL,密封置-20℃冰箱凍存。應用ELISA法測定外周血細胞因子TNF-α、IL-6、IL-8、IL-10及CRP水平(試劑盒購自深圳晶美生物公司)。
1.4統計分析
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每個項目組組間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采用SPSS11.5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全部CPB組患兒手術經過平穩,無嚴重心律失常,所有患兒術后均未發生全身感染。26例CPB組病例和30例對照組患兒于各時間點的外周血細胞因子TNF-α、IL-6、IL-8、IL-10及CRP水平的動態變化見表1。術前各項指標兩組間均無差異(P>0.05),A組心肺轉流停機后血漿TNF-α、IL-6、IL-8、IL-10、CRP水平開始明顯上升,TNF-α、IL-6、IL-8于術后2h、24h分別出現兩次高峰,IL-10于術后2h出現高峰,48h均降至正常;CRP于術后24h出現高峰,48h仍高于正常。B組TNF-α、IL-6、IL-8、IL-10均于術后2h達到峰值,48h仍高于正常;CRP于術后24h出現高峰,48h仍高于正常;兩組比較各時間點以CPB組升高更為顯著(P<0.05或P<0.01)。注:與T0比較,▲P<0.05,▲▲P<0.01;與A組比較,△P<0.05,△△P<0.01
3討論
CPB使心內直視手術成為可能,但因為它是一個“控制性休克”過程,可以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從而影響心臟手術效果。SIRS的產生和發展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級聯過程,其嚴重程度主要是由下游促炎細胞因子(TNF-α、IL-6、IL-8等)和抗炎細胞因子(IL-10等)的平衡狀態決定的。
TNF-α主要來源于單核/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可引起低血壓、發熱、急性期蛋白產生增加、血清白蛋白減少及多器官損害。CPB心內直視手術后TNF-α水平是否增高報道不一[1]。我們研究顯示,CPB組和非CPB組手術均引起患者外周血中TNF-α水平增高。IL-6可調節急性期蛋白質產生,終止B細胞免疫球蛋白分化和分泌,使T細胞失活,它還參與造血生長因子的反應過程,它也是一種內源性致熱原。
IL-6濃度可敏感地反映出組織損傷的程度[2]。IL-8是一種多細胞源性細胞因子,對中性粒細胞及嗜堿性粒細胞等具有強烈的趨化作用,并誘導其發生變型、脫顆粒、釋放氧自由基、白三烯和各種蛋白酶,從而導致細胞變性壞死和組織損傷。同樣IL-8作為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及活化因子,被認為是引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主要的細胞因子,并且隨CPB時間的延長而升高。研究表明IL-8的血漿濃度與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程度及體外循環的時間有關。
本研究顯示,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心肺轉流心內直視術后,有大量炎性細胞進入循環,血漿中促炎細胞因子TNF-α、IL-6、IL-8水平明顯升高與非CPB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1)。研究還發現TNF-α、IL-6、IL-8在CPB組的變化有明顯的規律性,均有兩次高峰,均于CPB后即開始升高,停機后2h出現第1次高峰,停機后18~24h出現第2次高峰,于停機后48h恢復至正常水平。這與Hennein等[3]的研究結果相符,其機制迄今尚未完全闡明,考慮與促炎細胞因子與抗炎細胞因子之間的相互抑制、相互作用有關,這有利于機體正常免疫功能的重新建立。
IL-10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重要的負向調節細胞因子,為抗炎性的白細胞介素,可調節多種細胞的功能,體外實驗提示,可抑制TNF-α、IL-6、IL-8等及其自身的合成[4]。本研究結果示,TNF-α、IL-6、IL-8、IL-10均在轉流前后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這種促炎性細胞因子與抗炎性細胞因子的同步增加是機體維持細胞因子網絡的動態平衡,提示體內促炎性因子和抗炎性因子之間可能有對抗期[5]。
CRP是一種急性相反應蛋白,因為它有降低多型核中性粒細胞(PMN)調節趨化作用的功能,故具有抗炎特性。在健康個體內CRP檢測的量非常小,而在應激狀態下或當細菌感染引發炎癥或組織損傷后,其濃度顯著增高。本研究中,CRP峰值出現在術后24h,增加幅度極為顯著,A組CRP增幅出現早且更大,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CPB在促進機體炎性反應因子增加的同時也對抗炎性反應因子有促進作用。機體維持著細胞因子網絡的動態平衡。
機體通過炎癥和抗炎因子多環節反饋調節以維持機體平衡,而當平衡消失時,炎癥或抗炎因子就會變得有害,炎癥反應過強會引起微循環紊亂、休克、凝血障礙,而抗炎反應過強則引起免疫抑制,均可導致MODS甚至死亡。總之,在小兒心肺轉流促發了機體大量炎性介質的釋放,在心肺轉流誘發的全身炎癥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WanS,MarchantA,DesmetJM,etal.Humancytokineresponsestocardiactransplantationandcoronaryarterybypassgraffing[J].JThoracCardiovaseSurg,1996,111(2):469.
[2]WanS,DesmetJM,BarvaisL,etal.Myocardiumisamajorsourceofproinflammatorycytokinesinpatientundergoingcardiopulmonarybypasss[J].JThoracCardiovascSurg,1996,112(3):806-811.
[3]侯曉彬.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與體外循環[J].中國CPB雜志,2004,2(2):119-121.
[4]馬輝蘭,耿智隆,劉東,等.體外循環手術麻醉中TNF-α、IL-6、IL-8、IL-10的動態觀察[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03,24(3):191-193.
[5]WanS,LeClercJL,AntioineM,etal.Heparin-coatescircuitsteducemyocardialinjuryinheartorheart-lungtransplantion:aprospective,randomined-study[J].AnnThoracSurg,1999,68(4):1230-1235
- 上一篇:市建設局主任就職演講
- 下一篇:透析中國古代冠禮的道德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