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職業危害及防護詮釋

時間:2022-04-15 10:00:00

導語:護士職業危害及防護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士職業危害及防護詮釋

摘要:血透室作為一個特殊的工作環境,存在著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護士較其他科室護士存在更多潛在的危險因素,面臨著更多的職業危害,成為潛在職業危害的高危人群,本文通過對血透室護士面臨的職業危害的總結,防護知識的探討,以提高相關部門和血透室護士自身對血透室職業危害的認識,建立更為健全的防護措施。

關鍵詞:血透室護士;職業危害;防護

1職業危害

1.1生物性危害

血透室是腎病終末期患者和中毒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場所,護士在搶救患者或做操作的過程中,頻繁的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因此職業性感染是最主要的生物性感染,職業感染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病毒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而進入體內。尿毒癥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嘔吐,腹瀉,貧血患者常有輸血,很多急診患者未明確的診斷,搶救患者時緊張的氛圍,以及透析器材的復用,都使得護士不可避免的接觸到患者的體液,分泌物,血液。另一途徑:銳器傷是職業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徑,護士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接觸到不同的銳器:針頭,剪刀,玻璃。特別是針頭:動靜脈穿刺針,注射針頭,采血針。因此銳器傷是院內常見的職業傷害,據相關文獻報道,護士發生銳器傷占醫院銳器傷總數的42%~70%,52%的護士在工作中有過銳器傷經歷,95%是被污染的銳器刺傷[1]。而被污染的銳器則是導致醫護人員發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的職業因素,目前已證實20多種病原體可經針刺傷而傳播。危害最大,最常見的(HIV,HBV,HCV)。這些病毒的傳播途徑中,它們通過血液和血液制品傳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由于血透室的特殊性,工作過程中被污染的幾率更大,據世界衛生組織目前公布的資料:目前中國檢測發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為14.1萬人,我國目前人口中乙肝感染率高達60%左右,乙肝病毒攜帶者已有1.3億[3]。有關報道顯示,美國透析室工作人員肝炎感染率2.0%,比一般居民高4倍[4]。可見透析室護士面臨著嚴重的生物性危害。

1.2化學性危害

因為血透室廣泛使用化學消毒劑。如:過氧乙酸,次氯酸鈉、84消毒液、戊二醛、甲醛。這些消毒液使用濃度較高,卻血透室作為一個相對密閉的工作場所,在使用這些化學消毒劑的過程中,護士不可避免的長時間接觸這些消毒劑,揮發在空氣中可經過呼吸道,皮膚,黏膜而吸收,易至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皮炎,結膜炎,接觸高濃度的消毒液可灼傷皮膚,滴入眼睛可導致短暫失明,持續大量接觸這些有害因子,會導致人體肝腎器官的損害,而且有致癌的危險,透析液的揮發可引起刺激性的干咳。在這樣局限的空間里,各種消毒劑的揮發,造成空氣混合性的污染,而護士又要長時間的呆在這樣的空間里,由此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更為嚴重,另外,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都得戴手套,而手套上的滑石粉對肌肉組織有一定的危害性:血管瘀血,組織增生,并且可在肌肉組織內長期存在[5]。

1.3物理性傷害

因血透室的空間有限,且配備眾多的機器、儀器、設備。使得空間較為狹小,而透析機工作時各種情況的報警聲、患者的呻吟聲、電話鈴聲、反滲機、電腦、電視機、空調、人員流動等等,這種嘈雜混亂的工作環境,容易使人產生強烈的生理應激反應,使護士容易煩躁、焦慮、緊張,長時間在這種高噪音環境中工作可出現頭痛、頭暈、失眠、煩躁、聽力下降等。用于空氣消毒的三氧消毒機釋放出的臭氧對人的呼吸道,眼睛,皮膚都有刺激性,長時間接觸會導致人體皮膚癌變和肺氣腫。與此同時,各種設備存在著一定的輻射,都對護士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嚴重的危害.

1.4環境、心理、社會性的危害

1.4.1作為血透室工作的特殊性,要搬運患者,搬運透析液,搬床,這些對于護士來說都是一個嚴重的體力問題。血透室地面采取的是耐腐蝕性的地板,地面光滑,很容易導致護士摔倒致傷,因此護士不可避免的要面臨一些意外的發生:創傷、腰背部扭傷、肌肉拉傷,甚至骨折。還有經常加班加點的工作,使得護士的軀體長時間疲勞。這些由于工作環境而造成的軀體上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

1.4.2心理社會危害是血透室護士最主要的危害之一。血透室的工作量大,技術性強,急、危重癥病人多,使得護理工作人員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迅速掌握并熟練操作技術。工作過程中,機器出現各種情況,患者病情發生變化,動靜脈穿刺的高難度,為了避免任何一個環節發生突然事故,護士必須異常集中注意力。護士的家庭壓力、社會地位、待遇、業績、人事制度、職稱評定,以及各種各樣的軀體危害都會增加護士的心理負擔,給護士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使得護士精神緊張、身心疲憊,而影響工作熱情及工作質量。

2防護措施

2.1生物危害的防護

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血透室工作人員防護知識,預防院內感染的學習。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醫院管理規定,科室規章制度,正確的操作規程從事治療。充分了解每個透析病人的檢查結果,養成工作時采取個人防護措施的習慣:著長袖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換鞋,透析器材復用過程中戴防護面罩,眼套,防水圍裙。工作服每周清洗,口罩每日清洗消毒,每周更換一次,拖鞋每周用84液浸泡消毒,一旦污染立即更換,盡量穿襪子。為防止銳器傷,操作時戴手套,還應該做到盡量不回套針帽,傳遞各種銳器時尖端朝向自己,拆安瓿時用紗布包裹,分離針頭時用鉗子,針頭及時放入銳器盒中,不要隨意弄彎或弄直針頭,對與明確HIV、HBV、HCV患者的透析器材盡量不復用,對于煩躁或不合作的病人請求他人的幫助,采取相應的方法,一旦發生銳器傷應立即擠出傷口血液,流動水下沖洗,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包扎[6]。在傷后48小時內填寫護士銳器傷報告表上報,視銳器的污染情況作相關檢查,注射相應的疫苗,如為HIV、HBV特殊病毒污染時,24小時內上報,進行檢測,并注射抗病毒血清和疫苗,周期性復查6個月,平時,醫院應該加強對護理工作人員銳器傷的重視,特別是血透室這樣高危環境下的護士,應定期組織檢測血液中的抗體情況,落實疫苗的注射。

2.2化學傷害的防護

除了生物性的防護措施外,定期開窗通風,加強室內空氣流通,降低室內化學消毒劑的濃度,認真檢查化學消毒劑的存放,防漏出,溢出。在室內盡量戴口罩,減少呼吸道的吸收,如不小心,濺到皮膚或眼睛應在流水下反復沖洗,鑒于手套上滑石粉的危害,盡量在醫用手套下面戴一層薄膜手套。

2.3物理傷害的防護

空氣消毒時,人不要留在室內,各種儀器進行正確使用,定期檢查維修,保持室內安靜,減少流動人員,水處理的房門隨時關上,對于不可避免的機器報警,病人呻吟,可以在透析前認真做好機器和管路的檢查,透析過程中,嚴密觀察病人病情,盡量減少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也可適當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和病人采取有效的溝通,護士養成良好的心里應對技能和業務水平,沉著、冷靜的采取有效方法,應對各種應激源。

2.4環境、心理、社會的防護

2.4.1負重、搬運重物時尋求他人幫助,并正確運用人體力學原理和技巧,保護自己,進入血透室更換鞋子,上班時可穿彈力絲襪,防止下肢靜脈曲張,對于加班加點,科室應合理調整人員配置,及時調整減輕護士的體力消耗,合理提供休息時間,緩解緊張心理,穩定家庭生活。

2.4.2醫院實行人性化的管理,改善護士工作環境,滿足其健康的生理需要[7],確實關心血透室護士的家庭、工作、心理、生活、學習,積極組織新業務,新技術的培訓,加強透析室的管理,最大限度控制醫源性感染,保障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國家和醫院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給于一定的防護工具的配置和適當的應用激勵因素,一定限度上緩解工作人員的心理壓力,使預防與防護貫穿于整個醫療護理過程中,大大減少其職業危害,使血透室護士在工作中得到滿意和激勵,調動自身內在積極性,提高對工作的熱情度。

3小結

血透室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存在著很多的安全隱患,給血透室護士的身心帶來很大的危害,很多不可避免的危害可以通過相應的措施而減小其危害性,但這些措施不僅只是需要護士有著自我防護的意識和采取自我防護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國家和醫院相關部門對這個薄弱點的關注,從而降低血透室護士的各種職業危害,保障身體健康,更好的為醫學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NIOSH.Prventingneedlestiskinjuresinhealthcanesetting[EB/OL]1999.11.www.cdc.gov/noish.

[2]王毓萍.范曉莉.職業性HIV感染不容忽視[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1):673.

[3]謝紅珍.國外護士銳器傷發生與防治研究概況[J].中國職業醫學,2003,30(12):6.

[4]鄒顏清.血液透析室護士潛在的職業危險因素與防護對策[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06,24(6):2.

[5]呂青.兩種醫用手套潤滑粉與大鼠肌組織反應的實驗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30.

[6]黃欣.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837.

[7]付能容,臨床護士心理狀態和應對方式分析與對策[J].南方護理學報,2004,8(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