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全麻蘇醒病人并發癥及處理

時間:2022-05-19 10:24:00

導語:剖析全麻蘇醒病人并發癥及處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全麻蘇醒病人并發癥及處理

摘要:手術結束后全麻恢復期,由于藥物的殘余作用,以及手術的直接創傷和原有病理變化,容易發生各種并發癥,怎樣及時發現并處理尤為重要。因此,在全麻蘇醒室的工作須特別耐心細致和認真負責。本文探討500例全麻恢復期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處理。

關鍵詞:全身麻醉蘇醒室并發癥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病人共500例,年齡82天-81歲,ASAⅠ-Ⅲ級,手術范圍包括普外、胸外、骨科、口腔、眼科和五官科的擇期手術,其中成人400例,小兒(年齡≤14歲)100例,氣管內插管病例428例,單純靜脈全麻72例。

1.2觀察指標:①呼吸并發癥:觀察呼吸型式和呼吸頻率,有無喉頭水腫及喉痙攣,連續監測脈搏及血氧飽和度,SPO2<90%為低氧血癥;②循環并發癥:低血壓、高血壓、心運過速和心動過緩;③蘇醒時間:是否存在蘇醒延遲;④惡心嘔吐;⑤寒顫、躁動等。

2結果

400例成人未拔管者82例,其中79例在入室后5-40min內拔管,3例在2-6h清醒拔管,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8%(72例)。

見表1

表1麻醉蘇醒室成年病人并發癥

并發癥例數百分率(%)

高血壓153.8

低血壓41.0

心動過速82.0

心動過緩20.5

低氧血癥143.5

惡心嘔吐123.0

蘇醒延遲30.8

寒戰61.5

躁動82.0

小兒未拔氣管導管42例,入室后5-20min內拔管,小兒低氧血癥、喉痙攣和嘔吐發生率為6%(低氧血癥2例、喉痙攣1例、嘔吐3例)。

3討論

手術結束后,早期由于各種麻醉藥作用尚未完全消除,是術后并發癥的高發期。本文觀察蘇醒室病人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5.6%。低氧血癥都發生在剛進蘇醒室時,可能與麻醉藥殘余作用使有效通氣量降低有關。給予吸氧5-20min后大都恢復至95%以上。循環并發癥主要表現為高血壓,在原有高血壓患者中,在全麻恢復期高血壓發生率為65%,劇烈的血壓波動,可危及重要臟器功能。常見原因有:①原有高血壓病史;②疼痛;③吸痰刺激;④低氧血癥或高碳酸血癥;⑤術后惡心嘔吐;⑥寒戰、躁動等。預防有處理:①充分鎮靜,鎮痛,在吸痰拔管時可用咪唑安定1-2mg/kg和1%利多卡因1-2mg/kg;②有些腹部及下肢手術,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阻滯,不但可以減輕術后疼痛,而且抑制應激反應,有利于血流動力學穩定[1-2];③血管活性物質應用,可靜注壓寧定0.1mg/kg,預防拔管所引起的血壓升高,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如心率過快還可合用美托洛爾。本組病例出現3例蘇醒延遲,其中2例可能為肝功能不佳,貧血而引起藥物不能正常降解,經靜注納洛酮、給氧、保暖和維持循環穩定等措施清醒,后拔管返回病房。另1例乃急癥糖尿病患者,術前發現其糖尿病史,后抽血急查血糖為60mmol/L,血漿滲透壓為400mOsm/L,考慮為高滲性昏迷,立即輸入生理鹽水2000ml,同時補鉀鹽,適量使用胰島素,控制使用高滲糖溶液,此患者后清醒拔管送回病房。預防措施主要就是減少對喉頭的刺激,吸痰時要輕巧。寒戰可使機體耗能增加導致低氧血癥和乳酸中毒。寒戰可能與外界溫度降低,麻醉及手術因素有關,因此在術中,術后應注意保暖,防止體溫下降,治療可用地塞米松或曲馬多。躁動出現的主要原因是麻醉藥殘余作用使蘇醒不完全以及疼痛和內臟不適。因此,減少催眠藥用量,加強鎮痛效應,有針對性的使用拮抗藥氟馬西尼、活性碳類吸附劑等,是減少蘇醒時躁動的有效途徑[3]。另外缺氧,氣管導管不能耐受,尿潴留等也是重要原因,本組病例有4例是因尿潴留引起,導尿后患者立即安靜下來,因此,大中手術留置導尿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葛寧花,薛張綱,蔣豪.硬膜外阻滯復合全身麻醉對血液對血液動力學和血管外肺水的影響.中華麻醉學雜志,2001,21(4).

[2]何偉雄,陸宵云,許梅曦,等.硬膜外阻滯復合全身麻醉用于肝癌手術的臨床研究.臨床麻醉學雜志.2001,17(1):35.

[3]倪新莉,涂繼善,廖紅.全身麻醉蘇醒期病人躁動原因調查分析.臨床麻醉學雜志.2001,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