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患者的早期恢復護療

時間:2022-09-30 11:04:00

導語:腦卒中患者的早期恢復護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腦卒中患者的早期恢復護療

我院收治的42例腦卒中患者,通過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42例,根據隨機數表分為訓練組21例,對照組21例;訓練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齡62歲;對照組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齡64歲。在一般資料和疾病資料方面包括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月收入、醫療支付方式、腦卒中類型、病變部位、并發癥,訓練組和對照組均衡可比(P>0.05)。診斷參照文獻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

1.2方法腦卒中發生后應以臨床搶救為主,康復護理措施的早期介入應以不影響臨床搶救為前提,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穩定,48h就可以進行康復治療和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訓練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積極給予康復訓練,包括患肢運動康復護理、語言康復護理、心理護理。觀察2組療效。

1.3評定標準以平均住院天數、患肢肌力恢復情況、失語恢復情況、心理狀態恢復情況為主要指標進行比較。

2結果

2組患者康復指標比較見表1。

表12組患者康復指標比較(略)

注:P<0.05

3康復訓練

3.1訓練指導腦卒中患者應及早進行功能鍛煉,這是因為腦卒中后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和能力上存在代償和功能重組自然恢復能力。急性腦卒中的病人大多意識障礙癱瘓在床,在搶救生命的同時,應重視肢體的功能康復,保持良好的功能位。早期功能鍛煉最重要,越早越好,對腦出血、康復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復和整體療效就越好。在病人生命體征平穩后,無進行性腦卒中發生,除了注意肢體的擺放,無論神志清楚還是昏迷病人,都應早期進行被動運動。當病人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后,可開展床上的主動訓練,如雙手交叉上舉訓練、翻身訓練、下肢橋式訓練等,以利于肢體功能恢復,訓練由簡單到復雜,著重訓練癱瘓肢體和軟弱肌群。根據病情做床下訓練指導,病人不能直接由床上臥位到床下站位,而應由一個從床上平臥到半坐位→坐位→雙腿放床邊坐位→站立的過程。

3.2語言訓練教給病人噘嘴、鼓眼、齜牙、彈舌等,每個動作做5~10次,教病人學習發聲,先單個音節重復,當病人能準確發音后,再多個音節連在一起重復發音,每日重復訓練次數,直到訓練好為止。語言訓練是個復雜的過程,需病人、家屬與醫護人員共同努力,循序漸進,由音到詞,由詞到句。

3.3心理護理卒中病人因發病迅速,病程長,致殘率高,引起病人憂郁、緊張、焦慮、煩躁,甚至輕生,這些不良的情緒刺激不但使病人在思想上產生消極對抗,使卒中病人失去鍛煉的信心。此時,醫護人員應積極主動的引導患者盡快調整心態,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疾病,配合治療。首先應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療,最大限度地彌補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生活的動機,并盡量有充沛的精力面對疾病,并給予病人心理疏導,安慰病人,消除不良情緒刺激。同時讓家屬多關心患者,從情感上給其更多的支持。實踐證明,處于興奮狀態和良好情緒時,神經抑制解除,這時神經肌肉調節達到最佳狀態,有利于肢體功能恢復。

4討論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肢體肌力恢復、患者的情緒、語言交流、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手功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腦卒中后患者生存質量方面也有著深遠影響,而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于肢體功能的恢復。早期康復護理,需要時間、耐力和愛心,更需要護士有心理學知識、護理學知識和康復醫學知識,來滿足患者的需求。在康復護理組早期進行康復護理過程中無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表明早期實行康復護理是安全的。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促進患者生理障礙的康復使這類患者最快、最大限度地恢復其運動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達到殘而不廢的目的,從而提高了腦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