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外科腹腔鏡運用觀察思索

時間:2022-06-06 03:58:00

導語:肝膽外科腹腔鏡運用觀察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肝膽外科腹腔鏡運用觀察思索

近年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醫療科技的進步,作為現代外科一項成熟技術,腔鏡技術因具有微創、大幅度降低手術創傷的特點,已在外科領域普遍開展應用[1]。肝膽外科發病人數在近年來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2]。手術是治療中的首選方法,但因患病器官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傳統手術操作存在創傷大、術后痛苦大恢復慢,病人難以接受的弊端,腹腔鏡參與肝膽外科的診療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次研究選擇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肝膽外科患者80例,隨機分為2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對2組臨床結果進行回顧性比較分析,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齡34~79歲,平均(54.3±10.1)歲。均依據臨床體征、癥狀、核磁共振、CT、B超及相關影像學檢查及血、尿膽紅素等化驗檢查確診。其中肝癌12例,為2.5~4.3cm病灶直徑,肝囊腫23例,為直徑>5cm病灶、肝內外膽管結石34例,門脈高壓、肝硬化11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2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40例依據病情不同采取常規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40例依據病情分別行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和膽囊切除術,術中應用纖維膽道鏡(或輸尿管鏡)配合取石和檢查,大部分病例行T管放置,對少數病例取石后膽總管行一期縫合。肝切除患者中,局部切除位于Ⅱ~Ⅳ肝段和Ⅶ肝段的病灶,有患者病灶位于Ⅱ、Ⅲ肝段行肝左外葉切除。肝囊腫患者行腹腔鏡下囊腫開窗引流或切除術。

1.3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進行觀察,同時觀察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預后效果。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行c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均痊愈出院,平均行4個月的隨訪,無異常情況發生。對照組術后感染2例,失血性休克1例,后經相應處理后治愈如表1。

3討論

隨著人們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對醫療技術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在對病灶進行清除的同時,使其病變器官的生理機能盡可能的保留。微創外科對外科醫生的手術方式和觀念有著深刻影響,其迅速興起和發展為外科治療的嶄新內容,近年來在肝膽外科手中應用取得了滿意效果[3]。在肝切除術中應用時腹腔鏡僅對局部病變部位切除,使對肝臟的擠壓盡量減少,術后腹腔粘連發生率低,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保障的同時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同時腹腔鏡在膽總管切開取石術中的應用,具有痛苦輕、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使部分患者免除長期帶T型管的痛苦,為目前最佳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的手術方法[4]。需依據肝、膽、胰、脾等手術的特點,對進一步應用腹腔鏡的方法進行研究,降低其不利因素,使優勢充分發揮。現代外科中腔鏡技術已廣泛開展。微創是其最為鮮明特點,能將手術創傷最大程度地減少,特別是手術入路導致的創傷[5]。腔鏡技術以內窺鏡作為主要操作基礎,對體內結構進行窺視,手術操作通過“延伸”的器械完成。與傳統操作比較腔鏡下觀察及操作均更精細。但于操作通過器械進行,對比較復雜的操作尚存在一定困難,故腔鏡手術更宜把手術操作簡化或傾向于簡單手術。在肝膽外科膽囊切除術是使用腹腔鏡最多的手術,是膽囊切除的“金標準”[6]。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利用術中膽道鏡行膽囊內取石的保膽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患者尚有爭論。但膽囊結石和膽總管結石一并用腹腔鏡處理目前多被采用。和常規的膽總管切開取石比較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存有差異,以防止T管脫落為主要注意環節,因為T管在腹腔鏡下縫合膽總管緊密度不夠時,易造成脫落和膽漏。

在肝膽外科中應用腹腔鏡手術,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痛苦程度及并發癥發生率,在肝膽外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明顯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