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的新機遇
時間:2022-08-04 03:15:26
導語:急診醫學的新機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腦卒中目前在我國是導致患者殘疾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國每年新發卒中患者高達150萬以上,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ischaemicstroke,AIS)是最常見的腦卒中類型,占全部腦卒中的60%~80%。AIS的處理應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康復和早期預防再發。目前超早期(3~4.5h內)采取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靜脈溶栓是改善AIS結局最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并且rt-PA方案已在許多國家獲得批準并列入指南。美國PaulCoverdell國家卒中登記研究報道溶栓比例各州間波動在3.8%~8.5%[1],其他國外社區和多中心上市后溶栓監測報告的比例均達8%左右[2-3],然而我國rt-PA溶栓的現狀不容樂觀。
我國AIS的溶栓現狀
中國腦卒中治療評估協作組于2006年7—12月在62所醫院的參與下對6416例AIS患者進行調查顯示,采用溶栓治療者僅占1.9%[4]。王伊龍等[5]在中國7個城市納入研究的全部754例AIS患者僅有20例(2.7%)得到溶栓治療。這表明在我國大部分地區AIS溶栓率都很低,顯著低于國外登記及以社區為基礎的調查比例。目前我國AIS溶栓率低的原因可能包括:①患者對腦卒中發作癥狀的識別困難,不能及時來急診治療;②在急診室沒有給予足夠的優先分診;③行急診影像學檢查及院內評估和治療的延誤;④rt-PA藥物費用高;⑤醫師對溶栓治療效果的懷疑,及過度關注溶栓相關的并發癥如顱內出血。
AIS溶栓的最新進展
治療時間對AIS患者是一個關鍵因素,癥狀發作后接受溶栓藥物的時間越短,治療效果越好,目前歐洲協作性急性卒中研究(ECASS)-3將AIS溶栓的時間窗規定為4.5h內。影響AIS患者預后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即腦卒中的嚴重程度,對嚴重的AIS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能夠量化神經系統的缺損,為醫學專業人員提供適合溶栓的標準,急診醫師通過這一標準化的量表來準確判斷和治療腦卒中患者。輕到中度的AIS患者(4<NIHSS評分<20)通過溶栓后預后好,相反,重度的腦卒中患者(NIHSS評分>22)溶栓后可能會加重病情,因為出血的風險明顯增大,對這類患者溶栓治療要慎重。2002年至2006年在14個國家進行的卒中溶栓安全實施監測研究(SITS-MOST)評估了對AIS患者進行rt-PA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285家研究中心對6483例患者進行了溶栓治療,其中近一半的研究中心在試驗研究前對AIS的溶栓治療毫無經驗。在3個月后對病死率、癥狀性腦出血和患者的功能結果進行了評估,7d內癥狀性腦出血的發生率為7.3%,3個月的病死率為11.3%,3個月后完全恢復的患者為38.9%,顯示靜脈進行rt-PA的溶栓治療對3h內的AIS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可以普遍推廣并鼓勵應用[6]。腦出血是AIS溶栓治療中明確規定的絕對禁忌證,有試驗報道若患者頭顱CT可見缺血性改變,尤其是超過1/3大腦中動脈供血區,溶栓后顱內繼發性出血的概率明顯加大[7],但是也有試驗指出頭顱CT缺血性的改變不是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8]。因此最近美國神經病協會指出在溶栓時間窗內除了腦出血,沒有特異性的CT表現可以排除rt-PA的溶栓治療[9]。關于rt-PA溶栓的劑量,歐美國家的指南中都明確為0.9mg/kg(最大劑量為90mg),而在日本進行的一項rt-PAⅣ期臨床試驗表明以0.6mg/kg與0.9mg/kgrt-PA溶栓的患者,其血管再通率和有效率無明顯差別[10]。研究人員對749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予以0.6mg/kg的rt-PA靜脈溶栓治療,其臨床結果具有明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1]。故日本急性腦梗死管理指南中推薦的rt-PA溶栓劑量為0.6mg/kg[12]。作為亞洲人,我國人群體重與日本人的體重相當,故小劑量的rt-PA我們是否也可以采用?這需要在我國進行多中心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來證實。
AIS溶栓的適應證及禁忌證
rt-PA用于AIS的治療在美國始于1996年,加拿大為1999年,歐洲為2002年,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關于AIS的單病種質量控制中明確指出對腦卒中患者要進行神經功能缺損的NIHSS評分,45min內完成頭顱CT、血常規、急診生化、凝血功能檢查。同時行rt-PA和(或)尿激酶應用的評估。在《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中明確提出溶栓適應證:①年齡18~80歲;②發病4.5h以內(rt-PA)或6h內(尿激酶);③腦功能損害的體征持續存在超過1h,且比較嚴重;④腦CT已排除顱內出血,且無早期大面積腦梗死影像學改變;⑤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禁忌證為:①既往有顱內出血,包括可疑蛛網膜下腔出血、近3個月有頭顱外傷史、近3周內有胃腸或泌尿系統出血、近2周內進行過大的外科手術、近1周內有在不易壓迫止血部位的動脈穿刺。②近3個月內有腦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陳舊小腔隙梗死而未遺留神經功能體征。③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或嚴重糖尿病患者。④體檢發現有活動性出血或外傷(如骨折)的證據。⑤已口服抗凝藥,且國際標準化比值(INR)>15;48h內接受過肝素治療[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測定(APTT)超出參考范圍]。⑥血小板計數<100×109/L,血糖<2.7mmol/L。⑦收縮壓>18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張壓>100mmHg。⑧妊娠。⑨不合作。另外指南對于發病6h內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尤其在基層醫院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慮靜脈給予尿激酶,應根據適應證嚴格選擇患者。使用方法為尿激酶100萬~150萬U,溶于生理鹽水100~200mL,持續靜脈滴注30min,用藥期間應如前述嚴密監護患者(Ⅱ級推薦,B級證據)。對于發病6h內由大腦中動脈閉塞導致的嚴重腦卒中且不適合靜脈溶栓的患者,經過嚴格選擇后可在有條件的醫院進行動脈溶栓(Ⅱ級推薦,B級證據)。發病24h內由后循環動脈閉塞導致的嚴重腦卒中且不適合靜脈溶栓的患者,經過嚴格選擇后可在有條件的單位進行動脈溶栓(Ⅲ級推薦,C級證據)[13]。
急診室溶栓的優勢及我們的實踐
急診室是第一時間接診、分診和處理急性腦卒中患者的前沿科室,是對AIS患者進行溶栓治療的合理和安全的地點,其能夠提供每年365d、每周7d、每天24h(24/7/365)的服務,快速獲得有經驗的急診醫師診治,迅速行急診CT檢查,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能夠迅速建立靜脈通路,實施靜脈溶栓治療。目前我國任何大、中城市的急診室都能夠滿足這些標準。對AIS的溶栓治療急診醫師要額外掌握NIHSS評分,這個量表是用于評價腦卒中患者是否適合溶栓的標準,包括意識水平、視覺缺陷、運動缺陷、語言缺陷等11項內容,總評分為0~42分,通過學習很容易掌握。對合適的AIS患者進行緊急溶栓治療是急診醫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機遇,必要時與神經科和放射科醫師合作,確?;颊咴谂R床上(如時間窗、NIHSS評分、禁忌證等)和影像學上滿足溶栓的標準。中國腦卒中治療評估協作組調查得出AIS患者采用急救形式的僅占16.2%,首診科室中86.8%為神經內科,溶栓時主要在神經內科病房或卒中單元內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延誤了溶栓的時間[4]。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急診科通過成立溶栓小組,建立腦卒中患者化驗、頭顱CT檢查的綠色通道,對急診醫師考慮行急診溶栓的患者給予快速檢測。我科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對合適AIS患者在搶救室內心電監護下進行rt-PA靜脈溶栓治療。在臨床實踐中考慮到國人的體重較歐美人體重明顯偏低,日本的急性腦梗死管理指南中推薦的rt-PA溶栓劑量為0.6mg/kg,故我們采用了0.9mg/kg(最大劑量50mg)的治療劑量,到目前為止已溶栓治療145例患者,有效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由具備神經科專業資質的急診醫師組成AIS溶栓小組,對急診科所有醫師進行培訓,使中、高年資的急診醫師都具備對AIS患者溶栓的能力,同時每天急診都有24h值班的住院總醫師和高年資醫師保證搶救室可以進行“24/7/365”的溶栓治療。急診初篩卒中患者進入綠色通道,分診后符合溶栓時間窗的患者啟動急診溶栓流程,在10min內完成病史詢問及NIHSS評分,由放射科和檢驗科配合,在45min內完成頭顱CT讀片及相關血液分析。同時搶救室高年資醫師作病情評估、家屬知情同意后在搶救室內心電監護下進行靜脈溶栓治療,治療結束待病情穩定后及時轉入急診監護病房進行監護治療。溶栓治療前,護士開放靜脈盡量為肘正中靜脈,避免動脈穿刺,延緩留置導尿和鼻飼時間,詳細詢問患者是否有跌倒摔傷史,對全身皮膚進行檢查,是否有瘀斑或出血。溶栓時注意血壓的監測,每15min測1次,控制血壓在合理范圍,實時觀察患者的意識或頭痛情況,及時向醫師進行匯報。
對合適的AIS患者進行溶栓治療是循證醫學支持的治療方法,應該成為急診醫學常規實踐的一部分,其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后并節約長期的醫療費用,也是AIS治療指南的首要推薦,同時也給急診醫學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及挑戰。急診醫師應從臨床技能、組織管理、與患者及家屬交流上完善自己,從而制定合適的AIS患者急診溶栓流程,使更多的AIS患者得到溶栓治療并從中受益。
- 上一篇:建構口腔醫學教育模式建議
- 下一篇:推進急診醫學在國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