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價下的英語教育論文

時間:2022-09-19 08:29:02

導語:教育評價下的英語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評價下的英語教育論文

一、遵循評價原則,給初中生提供持續不斷的英語學習動力

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可分解為初一、初二、初三不同的年級段,在不同的年級段里,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要注重整體性。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英語素質的考查,要從“英語知識與運用能力、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全面地進行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也要關注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成功運用英語的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幫助初中生建立起英語學習的自信、自強的心態。初中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結果既存在著必然性,也存在著偶然性。傳統英語教育活動中,學生主要是以測驗為本位的學習,以英語學習情況來預測學生未來能否成功。這種狹隘的教育觀直接導致了悲觀的學生觀,即只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上是成功的,而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是要失敗的。實踐證明,采用描述性評價話語來反映學生英語學習的參與程度、交際運用的主動性、交流方式的創新性等,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我們目前的初中英語教育現狀。英語教育的任務是教會學生一門語言,其結果是靜態的,而教學語言的過程卻是動態的。只有對初中英語教育進行動態的過程評價,才能真正有效地調控學生學習英語的行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提高自己的英語素質。要十分關注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加強形成性評價,把平時的測驗、作業哪怕僅僅只是一次口語操練都作為評價的機會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的轉變與發展。要把評價自始至終貫穿于平時的英語教學過程中,以發展的眼光來客觀地評價學生英語智能的發展。同時,初中英語教育評價不是單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或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而應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雙向選擇、互相溝通和彼此協商。這樣評價才能真正成為教師、學生、教育部門管理者、家長或社會其他人士共同積極參與的互動性活動。

二、完善評價方式,為初中生營造更加人文的英語學習環境

如何使目標評價達到最優化的效果呢?我們在這方面也進行了嘗試,如對話課上引導學生從感知對話到熟悉對話,從練習對話到嘗試對話,從表演對話到自由對話,這一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學生對自己目標評價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弱化了對目標的整體性評價,而強化了對目標的過程性評價。這是目前初中英語教育中最傳統、最常用的評價方式。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今天,我們對這一評價方式進行了全新的詮釋,擯棄以往那種以“RightorWrong”衡量學生英語學習行為的做法,代之以激情、激趣。在組織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實施學習效果的比較,讓基本功扎實的與扎實的比,讓基礎薄弱的與薄弱的比,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競爭欲。引導學生評價自身的優勢,或口語流利、或語音純正、或交際大方、或詞匯量大;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劣勢并發現自己進步的跡象或趨勢。讓學生真正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即時評價的主人。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以往在一堂課結束后,也有一定的評價方式,或找學生座談,或寫篇教后記,僅僅流于形式或是粗線條的評課,并未真正切中肯綮。而寄語評價主要是圍繞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的互動式評價。學生通過這張表評價了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評價了他人在課堂上的表現,了解了教師對自己課堂表現的評價,真正體現了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同時學生有了選擇教師教學內容、評判教師教學得失的權利。而教師在以寄語式評價表為載體的交流過程中,很好地營造出平等、民主的評價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里更容易接受各方面的評價,更容易積極主動地揚長避短、健康發展。

作者:曹剛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