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政策的分析和建議
時間:2022-03-11 03:10:23
導語:英語教育政策的分析和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的英語教育政策大方向是正確的,英語教育的成就也很明顯,但仍然會受到輿論與批評。造成英語教育高投入、低產出的原因主要是教學模式違背了學習規律和學習方法,降低學習英語的起齡并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為了改進英語教育,應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機構和英語教師進行考核、認證。
關鍵詞:英語教育;教學方法;政策
英語是國民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重要性不亞于數學、漢語等。基于英語的重要性,教育部門在高考中將英語同數學、語文擺在同等地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但英語教育現狀并不足以滿足新的教學模式。還需要改進現有的英語教育方式和英語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習效率。
1英語教育現狀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更是世界上學習人數最多的一門外語,語言是交流媒介,國人在與外國人交流的時候,通常用的是英語,所以將來想直接與外國人面對面交流的話,應該學習并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過去20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外交規模不斷擴大,英語的重要性被人們所熟識,教育者對英語的投入也不斷加大,英語教育的成就有目共睹,主要表現在中學生、大學生的英語能力整體上有上升趨勢。英語教育取得大成就,但也受到了批評。例如英語教育投入高,但結果不盡人意;英語課沖擊其他科目的教學等。英語高投入、低產出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應試教學模式能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二是違背語言學習方法和教學規律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我國基礎教育的現行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應試性的。應試性教學弊病是不能提供滿足需求量的言語輸入。應試教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輔導材料和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也要完全靠腦子背下來,而這兩項內容作為語言輸入,是遠遠不夠的,不能使學生達到對語言的自然吸收。自然吸收的先決條件是大量帶情境的語言輸入和產出。我國的中學和大學普遍存在的應試性英語教學模式是違背學習規律的。在語言環境下,越早接觸越好。中國的英語環境較之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不過英語在國內仍是一門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也就是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能接觸到英語,學生除了學校的課堂也不會在接觸到英語。這說明越早接觸英語就不一定越好,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關鍵是要看接觸什么樣的英語,如何接觸、接觸多少。
2改進英語教育的建議
改進英語教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2.1調整英語課設置:英語字母和音標很容易影響到漢語拼音的教學,不同的小學對英語課堂開設的時間不同,這樣的做法是否違背了公平教育原則還無從知曉。但這種方法確實違背了公平教育原則[1]。語言是一種技能。從技能訓練的角度看,只有達到強度,才能取得一定的熟練度。同等條件下,把一個學年的全部外語課集中起來,除了正常的英語課之外,每天選出部分時間進行強化訓練,效果一定會很好。在課下,學生也要學會和堅持自學。2.2突出素質教育,轉變學習動機:素質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受教育程度,而學習動機可以說是學習成敗的首要因素,突出素質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學生有兩類學習動機,一類是融入性,一類是工具性的。還有一種可以說是生存型的,因為學生為了以后的生存不得不學習。這種情況下,教育部門的任務是讓更多的學生產生融入性動機。也就是讓學生產生興趣,盡早養成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好習慣。2.3創新英語教育措施的研究(1)拼讀領先、讀聽并舉、整體吸收、分級增量、促進說與寫都是新的學習方法,先綜述如下:(2)拼讀領先:英語單詞的拼寫、讀音是不一致的,但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規律,所以在音標教學的同時,教英語單詞的拼讀,改變學生離開音標就不會讀生詞的現象,并且為脫離字典的自由閱讀打下良好基礎。(3)讀聽并舉:讀聽并舉適用于英語教學的初期和中期,也就是說學生所讀的材料應當是有聲材料。學生可以采取先聽后讀或者先讀后聽的方法,再或者邊聽邊讀,總之要聽讀結合。細心模仿、仿佛朗讀,詞匯量足夠多,閱讀的速度也提升起來,默讀就會成為主要的閱讀形式。(4)整體吸收:大量閱讀的目的是達到對語言的自然吸收。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不僅需要指導學生如何讓使用各種英語辭典,更主要的是怎樣在整體上把握接觸到的英語語言,利用語境猜出生詞的意思。(5)分級增量:學生閱讀的材料要按照語法項目量、詞匯量分成不同等級。級別越高,閱讀量越大。從零起點到掌握一定的單詞量,學生應該讀比較多的書,當然大部分閱讀要在課外進行,閱讀材料也一定要具備趣味性和知識性。(6)促進說與寫:讀聽為輸入,說寫為輸出,四者同樣重要,因此彼此之間可以相互促進,過了簡單的日常對話關卡以后,就可以把重點放到閱讀和寫作上了。2.4對英語教師進行資格考核認證:將英語放在外語中的第一位,作為第二語言;教育部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制定英語教育的標準,例如英語學習標準,英語教師標準等;對全國現有的英語教育機構進行資格認證,向合格者頒發英語教育培訓資格證書[2];制定全國統一的“英語教學資格證”,資格證可分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五個等級或其他形式的等級,每一級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3];所有英語教師上崗前都需要獲得英語教學資格證,未獲得資格證的教師可參加有資質的英語教育機構舉辦的英語教學培訓班;學士學位持有者可以申請英語教學培訓班,學習之后可應聘在相關等級的教學單位教授英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現階段的開展過程中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并且相關的政策方案也很不完善,這樣使高中英語教學的質量大打折扣。為了解決此問題,相關的教育人員需要采取相關的措施,利用有效的教育政策來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質量,推動高中英語教育的全面快速發展。
作者:許惠 單位:湖南省婁底市星星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1]周廣君.關于我國高中英語教育現狀和政策的分析和建議[J].科技展望,2015,04(23):288.
[2]程曉堂,但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核心理念解讀[J].課程•教材•教法,2012,03(24):57-63.
[3]沈騎.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外語教育政策研究框架建構[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01(34):70-77.
- 上一篇:污水處理廠BOT運營模式的利弊分析
- 下一篇:鄉鎮村生活污水處理政策及工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