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類專業英語課程研究
時間:2022-11-23 02:46:08
導語:汽車類專業英語課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在全球化進程中,我國也彰顯著實力,我國與國際間的交流日益增多,各行各業對從業者的英語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我國高職院校汽車類英語教學理念比較落后,課程模塊與教學內容還不夠職業化,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師的專業英語水平有待提升,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教學評價不夠合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容易被忽視。因此,高職院校應該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重構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的各個模塊,提升專業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企業需求;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模式;重構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國際地位在提升,我國企業與國際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企業不僅僅要求畢業生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同時也要求畢業生具備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高職院校在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中,應該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學生掌握更多與汽車行業相關的專業術語,提升他們的競爭力。
1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英語課程設置中的問題
1.1課程教學定位模糊。高職院校在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著定位模糊的問題。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還要結合學生的專業。汽車類專業英語由“汽車”和“英語”兩個模塊構成,在教學中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為主,還是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為主,二者備受爭議。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在這種不確定的因素下完成教學,教學中一般都是參照課程大綱完成教學內容,課程太過于宏觀,對學生就業中應該掌握的微觀內容不能準確地把握。課程內容不夠適用,不能結合學生今后的就業。英語和汽車相關的專業設置不科學,比例不合理,課程模式知識將英語和汽車專業知識盲目地疊加起來。高職院校汽車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很多都從事了其他的職業,說明在課程的設置上尚存在問題。所以,在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的職業方向,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指導。1.2課程模式不符合高職辦學特色。高職院校的辦學與高等院校的辦學方式應該存在一定的差異,高職院校主要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企業直接提供技術和服務,綜合解決各類問題,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生要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并且具有較好的操作能力。在汽車類英語教學中,由于定位不清晰,導致汽車類英語教學中不能按照教學大綱教學,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差,所以老師只能降低教學難度,教學方式也不符合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方式。學生在學習了專業英語后,既沒有本科學生扎實的英語基礎,還不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高職院校在汽車類英語專業教學中,一味地參照本科教學大綱,導致課程設置非常機械,學生不能進行系統的知識學習。課程設計中,不能深刻地認識到汽車類專業英語的職業性特征,還是嚴重傳統的課程設計方式。任課老師也只是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還是以傳統的授課方式為主,學生很少有實踐的機會。1.3課程模塊界定模糊。高職院校的學生主要接受公共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學習,公共必修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課程和體育課程等,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職業道德,計算機課程主要培養學生使用現代化的辦公軟件。專業必修課主要是英語課程,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同時也包括汽車專業知識。為了使各個課程模塊合理地劃分,課程開發者應該設計科學的思路,按照課程目標,合理地設計課時。高職院校汽車專業課程設置上存在問題,將OFFICE軟件的操作設置成重點課程,這顯然不符合要求。汽車類專業英語的課程模塊設置也不能融會貫通,英語課程與汽車專業課程都是分開授課,英語課程只將語言知識講授給學生,汽車專業課程只將汽車專業知識講授給學生,將兩門完全不同的課程壓縮在一個專業中,不能將兩個模塊銜接起來。1.4課程內容陳舊。在高職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環節中,畢業生既要服務于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應該滿足企業的需求。然而,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中使用的教材非常陳舊,教學內容一般是結合本科教材內容,理論非常多,實踐環節少。課程內容與工作的聯系不密切,沒有職業針對性,不能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高職院校與企業的溝通不足,不能合理地確定本專業的教學目標。在專業口語教學中,內容非常豐富,但是課程講授方式非常隨意,不利于學生學習專業口語。教材作為課程內容的承載,課程內容的更新也是通過教材呈現出來。然而,在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中,老師不能結合實際編寫教材,不能對當地的企業需求進行考察,導致學生所學的內容并不能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
2需求導向下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英語課程重構
本文結合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在需求導向下,完善人才培養目標,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2.1需求導向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求、了解汽車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漢語表達能力和扎實的英語理解能力的學生,學生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2.2需求導向下課程模塊的重構。在汽車類專業英語課程重構中,應該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對學生和英語教師的情況進行充分調研,獲取全面真實的信息,堅持工學一體課程模式的開發,重新構建課程模塊。課程模塊主要是以汽車類專業課程為主,內容涉及到學生的職業合理心理和延展能力,將理論課程模塊與實踐模塊結合。2.2.1職業核心課程模塊。在課程的設置上,重點是汽車專業教學和英語語言知識教學。結合典型的工作任務,按照課程的難易程度,結合實際的工作流程,設置閱讀課程、聽力課程、口語課程、寫作課程。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并不是特別扎實,所以在學習基礎英語的基礎上,再學習專業英語。基礎英語可以學習兩個學期,口語課時可以增加到每周四節,從而可以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為后期的專業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課程內容設置上,英語寫作分成基礎寫作和應用文寫作,提升學生更的跨文化交際背景的學習意識,提升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設置跨文化交際課程,提升他們這方面的能力。第二學期可以設置汽車專業基礎課程,使學生對汽車專業的名詞術語有充分的了解。在課程內容改革中,將考級考證與課程內容結合起來,學生學習了基礎英語后,可以考取四六級,為今后的就業提供保障。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該結合工作過程,提升課程的實用性。在英語口語的教學中,不能僅僅讓學生練習傳統的熱門話題,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專業,使學生多接觸一些與企業和汽車行業相關的對話,使學生多加練習,在今后的就業中可以游刃有余。在教學模式的制定上,可以打破傳統的課堂講授的局限,可以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汽車行業理論知識后,老師就可以采用講座的形式,使學生對與汽車相關的專業術語更加了解,也可以帶領學生到實地的工廠內參觀,使學生看到現實中的汽車零部件以及它們的運行方式等,學生在學習專業英語中會更加容易理解這些專業術語。2.2.2職業延展課程模塊。在職業延展課程模塊設置環節中,應該結合崗位需求,改變雜亂無章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在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中,要合理地選擇教材,在教材內容講解的同時,老師也可以為學生精心選擇一些與汽車行業有關的視頻,學生在看完視頻后,可以用英語對視頻中的問題進行描述,在提升了學生汽車專業技能的基礎上,也提升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2.2.3實踐課程模塊。在實踐課程設置中,應該結合英語口語的實訓。在第三學期可以開設汽車類專業英語的口語實訓課程,每周都開設2-3課時。在校內主要采用模擬實訓的方式,模擬企業場景,使學生在情境中練習專業英語,從而提升學生的口語流暢度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實訓課程開展的環節中,應該打破單一的實訓內容,應該采用綜合實訓的方式,并且讓學生分批到企業實習,將實踐項目與實訓內容結合。在學生完成一個階段的實訓后,學校應該提升實踐項目的難度,使學生運用課堂上所學的英語,促進整個項目的溝通。在企業內部進行汽車類技術溝通中,企業中常常會聘請一些外國專家,或者外國客戶到到訪企業,在實訓項目設計中,可以將其設計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模仿階段,在這個環節中,老師還是帶領學生以課本作為依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境的模仿。第二階段是完成工作任務階段,在這個階段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到企業中進行實際分析,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會發現自身在學習理論知識中的問題。第三階段,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到企業中,將企業中的任務交給學生,老師不再參與到學生的實踐中,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提升自身的應變能力,體驗真實的職場。實踐課程的項目和內容應該結合崗位的實際需求,學校和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合作機制,完善校企溝通機制,從而縮短學校與企業、課程與崗位之間的差距。在校內實習基地建立的基礎上,學校還應該建立多媒體教室和英語語音室等,從而達到更好的培養目標,使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做到工學一體。老師在企業專業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了汽車行業新知識和新術語后,考慮如果將術語翻譯成英語應該怎樣表達,使學生養成好習慣,將汽車專業知識的學習與英語學習很好地融合。
3結語
汽車類專業英語在英語這門學科中是一個分支,其發展前景廣闊。現在,在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中,只有本科階段的教學大綱,高職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一般都是借鑒本科大綱,結果培養的人才不能達到本科學生的水平,也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所以,高職院校應該以職業需求為導向,面向市場,提升課程設置的職業性。在汽車類專業英語教學中,應該結合汽車行業的知識,注重實踐,才能使學生切實掌握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章燕.新時代基于需求導向的高校旅游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探析[J].度假旅游,2018(2):122-123.
[2]華裕濤.基于需求導向的法律英語課程建構研究[J].外語學刊,2017(6):95-99.
[3]黃小潔,田甜.需求導向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英語課程模塊的重構[J].物流技術,2015,34(5):315-318.
作者:葉萍 單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 上一篇:建筑質量監督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電能質量監督在發電廠運行中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