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態英語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25 10:20:54

導語:大學生態英語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態英語教育論文

[摘要]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生態教育逐漸成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英語教育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及學科的廣泛性,在英語教育中滲透生態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文章以教育生態學及生態語言學為基礎,闡述大學英語教育與生態教育融合的內涵,嘗試探索如何將生態教育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路徑,豐富了大學英語教學滲透生態教育的途徑,為大學生生態素質的培養及提升綜合素質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育;生態教育

生態教育培養是新時代大學生適應時展的客觀要求,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教育不僅有利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更有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陳玲,2013)。而英語教學因學科視角和內容的包容性及廣泛性,為培養大學生生態素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將生態教育與英語實踐教學相融合,不僅有利于當前大學生在生態知識傳播、生態意識培養、生態行為踐行及生態觀樹立等方面的進步,而且通過分析生態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現狀,提出探索英語教育與生態教育融合的路徑,為推動大學在英語教學中開展生態教育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1大學英語教育與生態教育融合的內涵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大學英語教學及生態教育相融合的研究以來,我國將生態教育理念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并對其融入進行評估和衡量。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對學生生態素養的養成是有積極影響的。(郭穎、田延名、毛海燕,2011)一是生態知識方面:將生態教育滲入到英語教學課堂中,不僅能使學生掌握英語詞匯,而且可以普及生態基礎知識,并進一步使學生理解生態教育的相關概念和觀點,愿意在英語教學中接受生態環保知識,正確處理人和自然關系的方式方法;二是生態意識方面:學生在英語教學中充分認識和了解破壞生態環境的危害,充分認識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能通過英語教學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三是生態行為和價值觀方面:學生通過生態教育滲透入英語教學中,能使學生的生態行為得到自覺的規范和約束。能知曉自身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并能通過生態教育滲透教學實踐,使學生生態知識的掌握、生態意識的提升、生態行為的規范及生態價值觀的樹立等方面具有較為顯著的影響。

2大學英語教育與生態教育融合的現狀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生態教育的滲透現狀十分薄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學校對生態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對生態教學目標基本不進行設置和考核,認為完成學生年度專業知識教學任務才是最重要的,突出學生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導致大學英語教學生態教育滲透教育現狀的薄弱。二是大學教師雖自身具有較好的生態素質,但在英語教學中并不重視學生生態知識和生態意識的培養,教學目標始終以學生的語言知識及語言技巧為主,忽視了生態素養教育,對學生提升生態意識十分不利。三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對生態教育較為隨意,并未對生態教育的素材和內容進行詳細解讀,導致英語教學中生態用語使用及生態教學內容較為隨意。四是學生自身缺乏生態保護意識及生態保護的責任感(劉建偉,2008)。大多數學生認為自身發展和生態保護無關,認為生態素養同分數相比無關緊要,對生態素養的養成興趣不大,因此,對大學生人文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發展不利。

3大學英語與生態教育融合路徑

雖然大學英語與生態教育融合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及家庭共同發揮作用、相互協調,充分發揮三方各自的優勢,提升生態教育滲透英語教育的時效性,但學校教育仍是生態教育與英語教育的主陣地。現在的大學教育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應以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綜合素質及行為習慣的綜合型人才為重點。而培養大學生英語教育與生態教育相融合的路徑更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和完善:(1)大學教師隊伍生態素養的提升。大學教師作為大學教育的實踐者和學生教育的組織引導者。教師應注重提升自身生態素質的培養和完善。第一,不斷豐富和完善生態理論素養。教師應掌握和熟知生態基礎知識,并將生態基礎知識貫穿于英語教學中,有利于大學教師的生態素養的養成。第二,高校積極組織和引導教師主動學習生態知識,自覺承擔培養具有生態觀的英語教師,并加強教師自我生態知識學習的意識,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第三,教師應注重生態教學技能的提升和培養。充分將生態教育貫穿于英語教學課堂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同時,注重教師生態意識的培養。教師應具有較強的生態意識,積極倡導生態保護意識,通過良好的生態習慣,言傳身教,通過滲透式教育影響學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觀。(2)豐富和完善相關課程。大學生態教育與英語教育核心是課堂教學,高校應自覺加強和豐富生態教育融入英語教育的課程,每月及每周要安排一定的課時進行生態英語課程教學,將生態教育貫穿于英語教學中,并定期對學生進行生態觀英語教學課程考學。同時,積極探索英語生態教學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開設生態旅行觀、生態環境觀、滲透教學、生態人文觀教學活動,結合大學生開展生態專題教育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具有積極意義的英語生態專題教育,培養和提升學生生態綜合素養。(3)布置與生態教育有關的英語課后作業。課堂教學時間是十分短暫的,在課堂有限的時間之外,教師根據英語教學任務情況,設置一定的疑問點或引入點,督促學生課后鞏固復習,安排一定的閱讀或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可以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對生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達到課后加強生態教育的效果。(4)增強生態教育硬件建設。生態教育作為提升大學生生態素養,其中生態校園建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是學校積極倡導生態校園、綠色校園建設,強化校園設施的生態意識,加強生態環保、共創師生生態保護的校園宣傳欄等,為學校注入生態文化理念,建立環境優美的生態校園環境,增強學生生態環保意識;二是積極利用網絡,建立生態英語學習平臺。引導學生使用網絡獲取生態知識、生態保護信息、查找資源、豐富自我生活等。課后,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與學生交流、關注生態話題、分享生態閱讀語篇等知識,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生態意識、塑造生態行為;三是加強生態教育與英語教育有關的圖書館藏,豐富學生視野的同時,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了解和接觸國外生態保護的理念,有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態觀。

4結語

新時代,生態教育作為我國在英語教育領域的新研究及新趨勢,需要學者在學術及實踐層面,研究探索出新成果、新策略和新路徑,不僅關系到我們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以及五大發展理念的實踐運用,而且關系到我國教育領域生態化的長足發展。英語教育與生態教育的融合,一方面在生態教育滲透英語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生態觀的認同感;另一方面為優化、整合提升大學生生態觀教育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滲入途徑進行探索。大學生生態教育與英語教育的融合路徑不僅需要學校、家長、學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優化整合好各方面的教育資源,為實現英語教育與生態教育相融合奠定基礎。為新時代生態教育及英語教育融合途徑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陳玲.論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構成要素及主要特征[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3,28(6):77-78.

[2]郭穎,田延名,毛海燕.教育生態視閾下的英語課堂生態化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1(13):150-153.

[3]劉建偉.高校開展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8(6).

作者:楊雨樺 單位:貴州銅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