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入式英語教育在消化科中的實踐
時間:2022-11-20 04:12:02
導語:浸入式英語教育在消化科中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度國際化的現代社會中,醫學英語能力對于年輕醫師的職場發展至關重要。目前的大學醫學英語教育存在不足,住院醫師進入職場后又存在英語教育斷層,進而限制其未來臨床及學術研究的上升空間。浸入式英語繼續教育秉持“從書面到口語,從理論到實踐”的原則,將英語實踐活動貫徹到消化內科住院醫師規培化培訓的各項學習工作中,囊括了經典教材及文獻學習、病例報道、英語交班及查房、國際患者診療、內鏡室英語拓展等各個方面。由簡至繁,幫助住院醫師逐步克服對于非母語的畏難心理,在提高英語技能的同時注重與各項臨床專業技能培訓相結合,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關鍵詞】浸入式;英語;繼續教育;消化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育實踐
當代社會高度國際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為應對衛生行業的快速增長以及對外學術交流的需求,各大醫學院校都會開展《英語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內容[1],甚至部分臨床課程采取全英語教學[2],然而有調查顯示,90%的醫務人員對大學階段的專業英語教學并不滿意,所掌握的技能不能滿足工作的需求[3]。臨床實習階段又鮮有相應的英語實踐機會,遠低于現有的醫學生要求。住規培醫生培訓周期較長,專業相對固定,評估培訓效果更可靠[4],目前住培醫師的專業英語教學尚未得到醫療機構、教學機構及住院醫師自身的重視[5],可以考慮將英語繼續教育貫徹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英語繼續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接受教育者的畏難心理,主要是對于非母語的交際畏懼[6],在臨床往往談英語而色變。筆者接觸不少醫師,大多為博士學歷,不少還有海外求學或訪學經歷,然而在臨床英語應用方面仍有力不從心之感,“話在心里口難開”。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提出了“從書面到口語,從理論到實踐”的原則,提倡多元化的“浸入式”英語繼續教育培訓方式,夯實基礎,拓展所學。
1英語文獻閱讀
醫學英語專業性強,詞匯結構復雜[7],通過經典原版教材或臨床最新指南的學習,引導熟悉專業詞匯與地道的英語表達。選擇特定的疾病,必須是本科室的常見疾病,而在診斷治療方面卻又有一定的復雜性。筆者所在消化內科選用《CecilMedicine》原版教材中“急性胰腺炎”這一疾病章節,將之解為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等不同的部分,每周固定一天在晨交班結束后安排不同的人員進行閱讀。相應的章節需要提前打印發放到每位醫師的手中,閱讀者充分準備,力爭口語準確、專業詞匯熟悉,而與會者不僅僅是旁聽,還要做到全程參與,對于閱讀者進行英語點評或進一步討論。在教材閱讀的基礎上,我們還選擇了國際胰腺病協會(IAP)對于急性胰腺炎診療的最新指南,進行區塊化劃分學習。英語閱讀還可以延申到某個研究領域的最新專業文獻的分享,可以組織小規模的文獻分享沙龍[8],圍繞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如胰腺疾病、肝病、腸道疾病等進行開展。
2英語病例報道
病房內接觸到的典型疾病,可以定期安排醫師進行相關英語病例報道。以臨床典型病例為素材,臨床思維培養為核心,采用病例討論為導向的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英語教學模式[9],而英語病例報道對于接受教育者主觀能動性的要求更高。該醫師需要對于該患者的病史進行詳細收集,包括現病史、住院后病情進展、治療、相應的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等,制作成英語幻燈片進行匯報。在幻燈片的制作過程中,住規培醫師對于該疾病溫故而知新,累積一定數量的相關英語詞匯,匯報的同時鍛煉英語口語與演講的能力,一舉數得。結束后主持人需要進行點評,內容可以是疾病診治的專業領域,也可以是幻燈片制作的技巧包括字體、排版、圖文設計,或者對于匯報者本身的點評,包括站位儀態、語言組織能力、時長的掌握等。
3英語交班
英語交班是另一種形式的英語口語實踐,它不只是單純的文獻閱讀,也不像病例報道病種單一。英語交班對于不同病種、患者的病情變化描述需要有比較堅實的英語基礎。限于臨床快節奏的工作,英語交班不宜安排得過于頻繁,建議選擇每1~2周開展一次,也可選擇在每周醫護大交班時開展,以期讓更多醫護工作者從中受益。要求交班的住規培醫師能利用簡明扼要的詞匯概括新入院患者的病情,以及對于老患者及手術操作患者的病情處理。當然英語交班切忌“一刀切”,對于有病情比較復雜或者危急情況的交班,也可以補充中文描述,以免延誤臨床救治。
4英語查房
英語查房與之前的英語實踐活動相比存在難度,需要一定程度的靈活機動性,同時直面患者、同事以及查房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可能加重住規培醫師的緊張情緒,據此我們建議將英語查房放在英語實踐活動的后半階段進行實施。英語查房的形式可以借鑒教學查房模式,選擇典型病例,要求參加者提前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療情況,復習相關理論知識及英語專業詞匯。在正式查房之前主持查房醫師在示教室英語介紹本次查房的目的、內容及要求。病房的查房過程不宜過長,由住規培醫師簡單匯報病史,病史的匯報圍繞患者核心病情展開,其他同組醫師可以補充,并提出患者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回到示教室后的討論環節,主持人可以圍繞該患者的病情,適當拓展相關的最新進展,進一步培養住規培醫師的英語思維及交流能力。在查房前后的介紹及討論環節,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覺與聽力相結合,減輕部分聽力基礎較薄弱醫師的焦慮情緒,也可以部分結合情景式雙語教學方式[10],帶動學習氛圍,并加強互動效果。
5國際患者診療中的實際應用
我院的國際醫療保健中心(Internationalmedicalcarecenter,IMCC)擁有一定數量的國際門診及住院患者,可以在這些患者的接診、住院治療的過程中,鼓勵學有余力的住規培醫師全程參與,了解英語問診、體檢、查房、保險病歷及出院小結撰寫等工作。通過與國際患者的臨床實際接觸,真正將之前所學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6內鏡室英語的拓展
消化內科手術操作多,其“半外科”的特殊性使內鏡室成為另一個需要英語交流的場所。在與來自日本等國際上擁有先進內鏡技術的專業醫師進行交流時,英語表達能力必不可少。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內鏡疾病圖譜[11],結合中英文介紹常見的內鏡下表現及微創手術操作,介紹內鏡器械、疾病、解剖部位、手術操作方式等較強的專業性表達詞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內鏡的消毒、操作、手術適應證、并發癥處理等方面,要求帶教老師有意識的將英語互動融入其中,培養其將如何語言信息轉換成口頭交際,進行有效溝通[12]。浸入式醫學英語繼續教育提倡將英語教學深入到消化科臨床醫療的各個方面,住規培醫師在日常的工作中通過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不僅將語言知識吸收重組后收為己用,更與各項專科技能培訓相結合,互為輔助提高。這個過程需要兩方面密切配合互動,一方面調動年輕醫師的主觀能動性,要使其加深認識,英語能力在臨床、科研以及日益頻繁的國際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另一方面對于帶教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嚴謹的教學態度、精湛的英語交流能力及不斷自我更新的專業素養,都是該實踐成功必不可少的基石。
作者:黃春蘭 陸穎影 余秀春 周曉燕 曾悅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 上一篇:職業導向下高職英語教學創新研究
- 下一篇:文學批評見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