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辨析論文
時間:2022-02-14 11:36:00
導語:三位一體辨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于世界上任何一種宗教信仰,他所崇拜的對象是什么?對于這一問題,是它自身生存及發展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倘若信仰對象問題的基督教徒來說,也并不例外。但是,基督教中關于上帝的問題,一直以來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甚至可以說,直到今天,它仍是一個十分模糊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基督教脫胎于原始的猶太教,而猶太教的信仰是十分明確的,即耶和華。但對于基督徒來說,由于在耶和華之外上游耶穌基督,而且還有圣靈。那么,對于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尤其是耶穌和耶和華之間的關系,從一開始就成了教會中的頭等大事。倘若耶穌一但被視為救主和基督,并進而被視為上帝,就會出現如下的問題:耶和華是上帝,耶穌也是上帝,而再加上一個圣靈,那豈不將有三個上帝嗎?而我們的教會信仰的教義中又明確的指出,上帝只有一個,難道這不是一種很自相矛盾的說法嗎?然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想出了許許多多的辦法,進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上帝觀。
比方說:阿里烏派的學者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取消耶穌的神性,即認為耶穌只是一個人,而不是神,當然這樣一來,便只有一個上帝:神耶和華。也就不存在什么多神論之爭了。但是這種思想是《新約》和新教所部允許的。本文來自范文中國網。還有撒佰里烏派認為,上帝只有一個,但他分別現身位三個不同的位格形象,即圣父,圣子和圣靈。而究其根本而言,只有一個上帝。另有神學家阿塔納修和加帕多奇亞三教父指出,耶穌基督是上帝,是圣父所生出來的圣子,因此他在神性上,與圣父是完全相等的等等。早期的教父神學家們為此爭論不休,最后終于在羅馬教皇的干預下,于325年尼西亞大工會議上和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上確認,耶穌基督是上帝,于耶和華“同質”(存在,是),圣靈也是如此,三者從神性上而言是完全平等的,此后再神學的發展史中,才逐漸出現了“三位一體”的概念,即“一個存在,三各位格”。而三位一體也被作為一向教義給規定下來。何謂“三位一體”?即承認上帝只有一位:耶和華。但他卻有三個不同的位格,其一是圣父,無限公義而又慈愛。其二為圣子,即道成肉身,為人受難的耶穌。基督兼具神人兩性,已經復活圣天,還將在臨和審判。其三為圣靈,即運行于世界,作用于人心,使人知罪,悔改,成圣。而其中后一辦的信仰靈猶太人和穆斯林懷疑他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一神論信仰宗教。但是,基督徒卻自信他們是的,正如水,冰和水蒸氣一樣,只不過是水在處于氣態,液態和固態三種不同的形態而已,究其本質還是一樣的,都是H2O,其化學成分是一樣的。那么,如何理解這三個位格是一個上帝,而不是三個上帝呢?如何理解這其中的“三”和“一”的關系呢?這一問題變成了歷來神學家們所熱中的問題。
綜觀“三位一體”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在基督教的“上帝三一觀”的組成架構中,主要分為了“內在的三一”和“經世上的三一”兩大神學傳統。而前者:“內在的三一”神學傳統中在哲學上主要是采用了柏拉圖主義傳統,側重于圣父,圣子和圣靈三個位格本體關系的分析;而后者“經世的三一”的上帝觀則采用了斯多亞主義傳統,側重于分析三個位格與人的救贖關系。在早期的基督教傳統中,內在三一的代表主要是希臘——羅馬的神學家,而經世三一的代表主要是拉丁美洲的神學家。然而就在前者的內部,現今的一些神學家和教會史學家們認為,在“三位一體”的解釋上逐漸又發展出了兩種模型:一種是以阿塔拿修和加帕多奇亞三角父位代表的東方教父,他們主要是強調“圣父,圣子和圣靈三個位格是彼此不同的,在強調他們在行為上,存在上是密不可分的。可以簡單的概括為由三而一。另一種便是奧古斯丁的心理三一論,即先強調上帝的一,在述及三個位格的不同,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由一而三。但是前者容易導致“三神論”,而后者又容易導致“獨一神論”或者,換句話說,無論是哪一種提法,都沒有能夠很好的解釋清楚“三位一體”問題。下面就以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
先以神學發展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奧古斯丁為例。在《圣經創始記》一篇中曾經有言指出,認識按照上帝的形象給造出來的,而我們對上帝的理解又沒有直接的通道,《圣經》中游沒有直接的描述,我們何不反而研究人的這個形象來研究上帝呢?圣奧古斯丁就是如此。他在對人的研究中領悟到,人的靈魂其實就是一個“三位一體”。故在《懺悔錄》第十五卷中,他寫道:“我希望人們在自身的三個方面考慮一下……我所說的三個方面是:存在,知識和一致。我存在,我認識,我愿意。我是一個認識著,愿意著的存在,我認識到我存在和我愿意,我愿意存在和認識。三者之間有一個不可分的生命。一個生命,一個心靈,一個本質。三者要引起分離是不可能的。但這三者仍是有分別的。愿能看出這點的人,能看到這一點。不管如何,這一事實就在它自身之中。愿它仔細地審查自己,然后告訴我。”在它的設想中,靈魂的這三個方面,存在,
知識和意志,類似于上帝的三個位格——圣父,圣子和圣靈。這個想法很快就在他的《論三位一體》書中變得成熟了。但是,在《論三位一體》一書中,它并沒有象經院哲學那樣,把“啟示”(神學)和“理性”(科學)當作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推論程序做法,即啟示歸啟示,科學歸科學。而在他哪里,只有一個真理領域,不論稱它是真正的科學,還是真正的神學,都只有一個領域。而達到真理的唯一途徑就是先從信仰出發,“你若不信,便不能理解”(以賽亞書7:9)。而理性只是對信仰的進一步解釋。因此,信仰和理性只是同一個追求真理過程中的兩個不同方法途徑而已,并不是兩個平行的領域。在《基督教教導》中,他甚至不認為世俗科學有什么自律性,其唯一的作用便是對學習《圣經》而服務。故在《論三位一體》中,它也沒有一般用信仰,一半用純理性的觀念,而是從頭至尾都沒有離開以信仰為出發點,來尋求上帝,理解他所信仰的。他也總是在接受信仰的前提下,而非在理性的前提下達到對于“三位一體”的理解,只是在對信仰做一個理性的解釋,以說明它并不與理性相背。當然也不是在做一個純理性的論證。從嚴格意義上的哲學觀點的來說,它的“整個計劃”是頗令人失望的。而且,他對上述心靈三位一體的解釋,有時看起來象是絕望的試圖讓“三位一體”有點合理性,不象是對一個哲學領域的問題進行的精心的探索。
另一位可以與之相比的便是經院派哲學家圣托馬斯阿奎那。他對這一為題也曾作了深刻的剖析。與上不同的是,他把“三位一體”看陳了一個過程來對待,而這一過程又是創造物倍產生的一個藍圖方式。他認為,是圣父孕育了圣子,圣子通過圣母馬利亞的身體道成了肉身,而圣領事圣父和圣子的延伸和繼續,通過對人類的分析和體驗,他在《神學大全》一書中指出,圣子是圣父和圣靈相結合的產物,圣言作為一種理智活動,出現在上帝的觀念中,而這個過程中,便是圣子產生的過程,與我們選擇我們理解的事物及對其產生的愛一樣,上帝對他理解的事物及愛是突然產生的。上帝的意志以圣靈的形式得以延伸。而三位一體又體現了創造物的被造過程。但是,這種想法是一種帶有較強的猜測性,是基于一種對《圣經》的解讀之中,這就使得他很難被作為一種正確的理念被廣泛的流傳出來。
另外,還有一種神學家的觀點,也是我們不得不提的。就是一種把神性的“三位一體”當作一種愛的關系來理解,即把神的三個位格方到了一種愛的關系之中。首先他們認為,“三位一體”這一問題,正如基督教的其他問題一樣,總是建立在一種經驗的基礎之上。我們知道,“三位一體”學說一直到4世紀才得以確定下來,而這一問題所抓取的早期經驗都是早期教會的,即作為完全成長的猶太人——耶穌的門徒會毫無疑問的肯定和相信雅威,但是,正如我們看到的一樣,他們漸漸地把耶穌視為雅威的延伸和繼續。而當他的生命和使命日漸生動的時候,他們便開始在神圣的范圍內給與它的人格一個特殊的領域。這也就是說,在他們的宗教形象中,他們現在能直接或通過圣自來理解神,雖然在事實上兩者是那么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而其結果是一樣的。
在接下來,便是五旬節所帶來的第三次降臨,當使圖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作的房子。又有舌頭入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的頭上,他們就圣靈充滿。”(使徒行傳2:1-4)。世俗的人類會說,門徒最先實體化這些經驗,把它轉化成一種事物,即圣靈。然后再將那實體人格化,因此也就產生了“三位一體”中的第三者。但是早期信徒們會反對這種提法解釋。耶穌可能沒有說過:“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以為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圣靈。”而這項的確認是由最后完成的約翰福音書中記載的,因此也是由爭議的。可是這些如果歸之于上帝之口說出,也只是反映出們徒們對五旬節的經驗的一種解釋。他們被說服在那所見證到的,乃是這戲劇性而來加入了神圣集會的圣靈第三者。
正是這種經驗的基礎上,他們得出了對于上帝三位一體的認識,在基督教的歷史使命中火災教會的教義中,主張一點:上帝就是“愛”,這也就意味著并非只是上帝的屬性之一,而且還是上帝的本質之一。但是“愛”本身是一種關系,當他沒有了對象沒有了他者來愛的時候,愛就不存在或不完全了,這就是對愛的一種經驗性的理解。而上帝作為愛也一樣,如果神沒有了關系,也就不會真正的成為神。我們知道,圣子和圣靈的確在原本上,并不是時間性的從圣父那里來,而在神創世以前,圣父,圣子和圣靈就是在一起的了。作為一種“愛”的關系的神,也正是通過三個位格的彼此相愛而達到要求,故他們認為:“神是三個身人的團體,是呢么完全的相知相愛,不僅互相間卻其一就無法生存,而且在某種奧秘之下互為彼此。”而此時的某種奧秘,就是“三位一體”。即三個身人的團體。況且在尼西亞信經中也寫道:“我們信仰一身全能的父……
和一個主耶穌季度,神唯一的兒子……
和圣靈,主,生命的施于者……
它與父與子一起
受到崇拜和榮耀。“
還有一群拉美的天主教神學家也曾做出過論述,如拉納和莫爾特曼曾寫道:“三位一體既是上帝的本質,上帝的本質既是撒位一體.”他們還把“內在的三一”和“經世的三一”給完全等同了起來。“拯救行動的三位一體既是內在的三位一體,內在的三位一體,即使拯救行動的三位一體。”而且,他們還把上帝的“三位一體性”和“一體性”完全等同起來,即“上帝與我啊們的關系是三從的。這種與我們的三重關系不僅僅是內在的三位一體的一個形象或相似物,它就是三位一體本身。即使作為無條件的恩惠傳達給我們也是如此。”“這樣上帝的一體性和三位一體性同屬一個論題,我們不能先對上帝本質的一體性加以描述,然后又對三個神圣位格和實在加以區分。因為如果這樣做,我們實際上就是在應付四個上帝(本質)”“三個位格完全可以摒棄,我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從一神論的角度來進行思考了。”也就是說,三格位個:圣父,圣子和圣靈,都可以用一個詞來代替:上帝。顯然,這種說法是很站不住腳的。
通過上述的種種的對三位一體具有代表性的理解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圣奧古斯丁也好,還是圣托馬斯阿奎那也罷,抑或是其他的許多提及的和未提及的思想理論也好,似乎都形成了一個嚴謹的理論體系,
而且也都有充足的理由來論述其存在的可能性,雅沒有人能找到反面的合理的理由來進行反駁,但是他們的那一種思想也都沒有把三位一體思想用力性的方法給恰當的解釋清楚。他們不是出于一種信仰的前提,便是建立在一種所謂的“經驗”基礎之上,抑或是一種純主觀的想象。然而,對于這樣一個超出了人類經驗的且具有高度神秘主義的,并是一個十分“矛盾”的問題,只要你能尋找出一種想法,并具有充足的理由來證明它,支持他,都是可能的。正所謂“畫人難,畫鬼易。”正是這樣一個道理,這也使得現今人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方法有很多種。然而,能如實的反映這一問題本質的只能是其中一種,或者是到現今為止還沒有一種合理的解釋方法出現,也就是說,“三位一體”至今還未搞清楚。
其實,對“三位一體”的認識,本質上是對神性的認識。而神性,它本身就是一個超驗性的概念,對它的人士也就是一個對超驗體的認識。而我們人類的認識能力,本身是建立在一種經驗基礎之上,一旦離開了我們的經驗,認識便將不復存在了。而用我們這種純經驗性得知識,去理解一個超經驗性的神靈概念,真本身也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而且,現今許多的有關“三位一體”的理解,從本質上都是一種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超經驗性的解釋。殊不知,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也是對神的一個最大的誤解。而當這個錯誤被傳開之始,也就意味著對神的一種侮辱的開始,這本身難道不是一種罪嗎?
度過《圣經》的人都知道,我們人類自從被造之日起,一直到現在,也就是說從我們的祖先亞當和夏娃,到我們人類現今,這六千多年來,沒有一個是真正的見過上帝的面的,即使是亞當和夏娃這一對和神最親近人的也不例外。《圣經創世紀》中葉沒有明確的寫出,上帝和人類的親密接觸,每次上帝和人類的聯系都是神以圣靈或語言的形式,而且也一直都是神說,我們聽。似乎聲音變成了神與我們之間的唯一交流媒介。直到后來,又有了圣子和圣靈,人類才在一定程度上對神有了了解。而且,這種種的了解也都是來自圣靈和圣子所告知的經驗,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我認為,作為世界創造者的上帝。首先一點,他是不可能被人所認識的。正如前面所說的,作為一個超驗的事物是不可能被經驗性的東西所理解,即受造物是永遠不可能認識到創造者的特性。再者,上帝也曾說過:“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出埃及紀33:20)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上帝的不可認知性,倘若上帝可以像圣靈和圣子一樣被認識,自由的和我們人類見面,那他也就不會大費周章的打發天使,圣子,本文來自范文中國網。圣靈作為中介來和我們交流了。其次,即使上帝可以被認知,但也是不可能被用語言文字的手段來表達出來的。我們都知道,文字是一種很好的內心思想的外在表現形式,但這種表現形式不可能很好的如實的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況且,文字本身他又隸屬于經驗,是經驗的產物,而對于神這種超經驗的事物,文字是不可能很好的表現出來的。然而,我認為在文字產生以前的人類,也許和神保持一種遠比我們現今還要親近的關系。但是,自以為是的人類,憑借著那一點點的小聰明,尖尖的拉遠了神和人之間的距離,也淡化了人員本所保留的那些對神的真實的認識。最后,即使神是可以用語言文字來做到很好的表達,但這也不可能被我們很好的理解。文字是一種很好的內在思想的外在表達方式。這沒錯,但每個人對同一語言文字的理解又是各不相同的,這也就會使得許多的東西在文字中無形的流失了,歷史也正是如此。在文字被創造以后,許多的先知和神學家都企圖把他們對上帝的理解和自己的經驗以文字的形式記載下來,并流傳給后來人,而且,我們也確實得到了很多的文字資料(一種先進解讀上帝的唯一途徑),但是,我們的理解不可能是對他們的思想的一種再現,而過多的是一種誤解和歪理。而就在這其中,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就被流失掉了。在經過幾代人的流傳,到我們手中,恐怕所剩無幾了。
綜上所述,“三位一體”問題,我們的祖先也許比我們還要清楚些,但是經過文字的記載和流傳,在層層的理解過程中不斷的縮水,使得原本還清楚的認識,變得越來越模糊了。而且,再加上自然科學——一種與神學完全相背離的學科——的蓬勃發展,也漸漸的拉遠了神和人間的距離。到現今,對于神圣的“三位一體”,我們現今只能是憑借《圣經》中所說的來信仰,帶著虔誠的心,承認上帝的奧秘不是人的理解所能測度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感恩中榮耀上帝,敬拜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