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的先決條件和必要條件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12 02:55:00
導語:創新思維的先決條件和必要條件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創新作為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大戰略。我國也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構想。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要靠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又在于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創新思維就必須弄清它是怎么產生、如何進行的,只有弄清產生發展的機制條件,才能為培養創新思維與創新人才提供可循的途徑。
創新思維的根本特征是新穎、獨特,產生新的發現和新的突破。從系統論的觀點看,創新思維存在著思維耗散結構的運動機制與條件,屬于思維耗散結構的自組織過程。按照自組織理論,創新思維自發形成的過程是一個自組織過程,創新思維自組織形成時,人腦思維系統處于一種開放狀態,不斷與外界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從而遠離平衡態并存在非線性作用。正是由于系統內外各種因素的非線性相互作用,使得系統偏離原來的平衡態產生漲落,進而導致系統由無序到有序,形成新的結構與功能,產生新的發現與突破。
一、開放性是創新思維的重要特征和先決條件
自組織理論認為:系統分為孤立系統、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而只有開放系統才能與外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流,從而保持一種動態的有序狀態,讓外界輸入的負熵流大于內部的熵產生,使系統的總熵逐漸減少或至少保持不變,這樣才能產生和維持穩定有序結構的可能。就像普列高津指出的那樣:“社會和生物的結構的一個共同特性是它們產生于開放系統,而且這種組織只有與周圍環境的介質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才能維持生命力。”〔1〕所以,任何系統要從無序走向有序,從低級走向高級,都必須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對外界環境保持開放,這是系統進化的先決條件。
要實現創新,人腦的思維系統必須處于一種開放狀態,超越事物的系統,打破原有系統的限制,把思維的觸角從本系統拓展到其他系統、系統的系統,能夠突破傳統思維定勢的影響,在思維聚焦中觸發創新的火花。在創新思維的過程中,新形象和新假設的產生帶有突然性,常被稱為靈感。靈感本身也是一個過程,它是主體為了創新目標刻苦鉆研、不斷實踐,在通過邏輯思維長期思考而不得其解的情況下,受外來信息的觸發使認識跳過原有的邏輯思維,突然產生富有創造性的思路,而達到對事物內在本質的把握的一種非邏輯的思維活動。它以聯想、想象為基礎,經歷了醞釀、引發和跳躍的不同階段。正是在科學認識活動中運用聯想和想象,才能把各種不同的又是極為重要的思路、概念、圖式或符號,一句話,各種信息迅速地有機地結合為一個整體,并從整體上達到對認識對象的深刻把握。在認識過程中,它能跳出邏輯思維的框架進行思維變通,即在同一時間內展開多向性、多通路、多層次的綜合思考,使認識產生意料不到的突破性飛躍。可見,開放性是創新思維的重要特征。要進行創新思維,人腦的思維結構必須是一個開放系統的耗散結構。這就要求大腦采取發散思維方式,不斷吸取外在信息,用產生負熵克服人腦內部的無序狀態,使人們能夠不斷吸取新知識。封閉與孤立的大腦只能使熵自發地增加,信息趨向減少,從而走向無序。〔2〕自組織系統需要與外界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而且只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達到一定的閾值時系統的自組織才會發生。創新思維自組織形成時,大腦思維系統一定是處于開放狀態下的。而且就一個能夠產生創新思維的主體來說,也必定是一個視野開闊、思維開放、善于學習思考吸收新信息并使其在開放的思維系統下實現與主體的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人。
二、遠離平衡是創新思維的關鍵和必要條件
思維的開放只是為創新準備了基本條件。根據自組織理論,形成自組織的系統必須遠離平衡態。遠離平衡態是指系統中的狀態變量有最大的差異從而距離平衡態很遠的狀態。處于平衡態的系統不可能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因而也就沒有了新的發展。只有越出平衡態,遠離平衡態,不斷開放的系統,才能出現有序結構。事實上,客觀世界本身就是不平衡的,科學的發展和進步也是處于不斷變化的非平衡環境之中。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并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中。一方面,人類的生產實踐是一個永恒運動著的過程,實踐活動不但促進了人腦的發展,而且通過這種活動在人腦中的內化,產生了人所特有的認識結構和圖式,形成了專屬于人的認識能力,并且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得到豐富、轉變和提高。特別是科技革命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給科學認識帶來強大的推動力,改變原來業已建立、互相適應的相對穩定態。另一方面,人類實踐的不斷發展,必然不斷提出新的問題,這迫使人們不斷進行研究、認識和解決,從而滿足實踐的需要。當這種需要是科學的發展所不能滿足時,就可能促使科學發展越出平衡區,到達遠離平衡態,從而產生帶有創造性突破的創新思維。
所以,對于自組織形成的系統來說,處于平衡態或處于衡態都是難以達到有序的。因為處于平衡態和衡態線性區,系統是處于穩定狀態或趨于穩定狀態的,其總的傾向是趨于無序或趨于平衡,小的漲落和擾動很難改變系統的這種狀態,系統不可能出現新的有序結構。只有當系統遠離平衡態時,才有可能通過漲落或突變進入一個新的穩定有序狀態,從而形成新的穩定有序結構。〔3〕一些著名科學家在科學創造中能夠自組織形成創新思維,就在于他們的理論常常是遠離平衡態的。這樣就能使頭腦中有較大的自由空間,從而能夠自組成高度有序的全新結構。例如,苯環結構的發現,在凱庫勒之前,人們不知道有機物之間碳原子是怎樣結合的,凱庫勒為了解開這個謎,曾廢寢忘食地工作,但還是什么也沒有發現,不得已,他放下手頭的工作,把座椅轉向火爐邊進入半睡眠狀態。這時,原子在他眼前飛動,長長的隊伍變化多姿,彼此連接了起來,像蛇一樣扭動著、旋轉著,忽然,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凱庫勒驚醒,由此,他成功地提出了苯環結構的假說。可見,創新思維發生的前夕,人腦對之前全力以赴著力思考解決的問題處于主體意識的邊緣狀態,而此時,人的各種思維活動要素遠離平衡態,即擺脫了常規思維定勢的影響,而進入了全方位、多思路、多層次的非線性的自由靈活的創造狀態。
三、非線性作用是創新思維的內在動力
開放、遠離平衡是系統發生自組織演化的必要條件,而系統演化的內在動力則在于系統內的非線性相互作用。非線性是指系統之間不滿足疊加原理,在各子系統形成系統時會涌現出新的性質。非線性作用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相關性,即要素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不是簡單的數量上的疊加,而是相互制約、相互耦合、合理分工、差異協同、互為因果,從而可能形成正反饋循環,使系統內各要素產生協同效應、相干效應和放大效應,使系統從雜亂無章變為井然有序。非線性相互作用是自組織系統演化的根本機制和重要條件。所以協同學創始人哈肯認為“控制自組織的方程式本質上是非線性的”,“這些非線性項起著決定的作用”。公務員之家
事實上,客觀世界的存在和發展并非都是呈現為有規律的、必然的、有序的過程。在復雜的大千世界中,事物及事物間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事物的存在可以是多狀態、多品質、多層次的。這種多樣性決定了事物的運動變化也是多種多樣的,從而使事物之間的關系具有了非線性的特征。這種非線性關系主要表現為事物間運動變化的偶然性、隨機性和不穩定性等等。事物間的非線性關系是普遍存在的。除了一些非常簡單的系統外,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事物都被籠罩在一張論文充滿刺激、限制和相互聯系的巨大的非線性之網中。客觀世界中存在著大量偶然的和隨機的現象,這些偶然的、隨機的現象所具有的無序性和無規則性,客觀上要求人們相應地運用無序的、無規則的和非邏輯的認識方法去把握。創新思維不僅是人們觀念地把握客觀世界隨機性和偶然性事件所必須具有的,而且也是人們觀念地把握客觀世界必然性事件的重要力量。所以創新思維不僅是以客觀事物間的非線性關系為客觀依據的,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種典型的非線性作用系統。人處于創新高潮迸發狀態時,頭腦中的各種思維信息在不同層次上全方位多角度地相互碰撞,通過貫通與融合、沖突與協調、互補與綜合等充滿差異與矛盾的非線性運動,才能從中嬗變與生成新的思維性質,閃現出科學發現的思維漲落特征,發生著思維信息的集約同構的增殖運動。自組織理論證明,如果子系統間的相互作用僅僅是線性的,那么它的綜合也只有能量的增加而無質的變化。所以如果沒有這種非線性的思維信息嬗變與增殖運動,就不會形成和發展新的思維性質,就不會出現思維活動的差異與矛盾,也就只能簡單地重復傳統常規思維平衡那種無差別、無新意的思維運動。〔4〕
四、漲落是創新思維的直接誘因和有力
杠桿漲落是相對于系統穩定狀態的波動偏離,對系統的自組織過程起著觸發、催化作用,是系統演化的直接誘因,也是促進系統從不穩定的無序狀態躍遷到一個新的穩定有序狀態的有力杠桿。人的大腦進行創新活動時總是會不斷地出現各種偏離常規思維的靈感、頓悟、想象等等,按照耗散結構理論,這種偏離也叫漲落。它的發生是隨機的,而且在系統的不同狀態下,它的作用存在著差異,它是一切系統的固有特征。創新思維自發形成前的非線性作用使得對事物的認識把握存在種種的可能和方向,那么,在這種種的可能和方向并現時,系統如何才能跳躍到穩定有序狀態?自組織理論認為,漲落起著關鍵作用。按照自組織理論,正是由于內外因素的非線性相互作用,使得系統會偏離原來的平衡狀態產生漲落。在衡態有些漲落會被系統本身所吸收,而在遠離平衡態,系統的一個微小的隨機漲落都有可能會通過非線性相互作用而被放大形成巨漲落,從而導致系統失穩,發生質的變化,從而躍遷到一個新的穩定的有序狀態,形成新的結構與功能。普列高津就認為,對于已達臨界穩定狀態的系統,隨機的微小漲落有可能通過非線性的相干作用和連鎖效應被迅速放大,使系統由不穩定狀態躍遷到一個新的有序狀態。
創新思維自發形成的自組織過程,與其他任何系統新的有序結構的形成一樣,都需要有一定誘因的促發和推動。當人的創新思維活動達到一定程度,逼近創新突破的臨界點時,需要有某種誘發因素,才能導致靈感突現,完成創新突破。這里的“誘因”實際上就是“漲落”。正是由于創新思維自組織形成時,思維系統必須開放、遠離平衡態同時又存在非線性相互作用,因此在此條件下,系統只要有一點微小的干擾,就可能導致內部各類量變過程的中斷呈現突發性、瞬變性和跳躍性,導致發生巨漲落而產生創新思維。〔2〕
總之,創新思維是一個自組織過程,其自組織形成時,系統必須是開放的,能與外界充分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系統必須遠離平衡,非平衡才是發展之源,系統內部各子系統間存在非線性相互作用,最后系統還必須通過隨機漲落的契機才能實現由無序到有序的轉變。這幾個方面的條件同時存在,共同作用,才能使創新思維的自組織過程得以實現。
- 上一篇:外出務工對縣域經濟的發展幫助研究論文
- 下一篇:創新思維及能力培養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