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的影響因素探析論文
時間:2022-12-12 03:01:00
導語:創新思維的影響因素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已經成為當代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領域的創新,須臾離不開人類個體的思維創新。但是,思維創新并不是玄學意義上的臆測,與思維主體的物質條件和社會環境存在極大的關聯。因此,認識創新思維及其個體基礎、影響因素,對于推動社會創新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創新思維及其主要形式
所謂創新思維,就是指在客觀需要的推動下,以獲得的信息和已貯存的知識為基礎,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眼界、視角、方法去觀察、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組合已有的知識、技術、經驗等,來獲取創造性的思維成果,從而實現人的主體創造能力的思維方式。通常而言,創新思維的“新”主要體現在觀察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角度、方法的“新”,解決問題方案的“新”或者思維成果的“新”。從哲學思維的視角分析,“創新思維”需要具備突破同質性而達到求異性,突破單一性而達到多樣性,突破分離性而達到聯結性,突破對立性而達到互補性,突破孤立性而達到整體性等系列特征。
創新思維具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一種或幾種思維方式的優化組合形成了獨特的創新方案,比較常見的創新思維形式包括這樣幾類:
第一,同質異化型思維。即從與眾不同、與以往不同的角度和方面進行思考,尋求解決問題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不墨守成規、因循守舊。這種思維善于挖掘客觀事物的差異、不一致的地方,主要體現在選題的標新立異、方法的獨辟蹊徑、對異常的敏感性和思維的獨立性。
第二,轉換型思維。所謂轉換就是通過改變觀察、思考問題的視角、著眼點、途徑、方法、目標,或者改變事物的元素、功能等形成新思維成果的思維方式類型。多樣性是轉換型重要的思維原則,思維多樣性就是強調打破“一”統天下,主張向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轉換型思維主要有這樣幾類具體的思維模式,即視覺轉換模式、方法轉換模式、元素轉換模式、目標轉換模式、全體與部分轉換模式以及不規則與規則轉換模式。
第三,反向型思維。與正向思維方法不同,反向思維是指人們在思考問題時,跳出常規,從反方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思路。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反者道之動”的觀點,馬克思“人體解剖對于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的社會認識方法論,都是著名的例證。反向型思維主要包括反轉型逆向模式、轉換型反向模式、缺點研究反向模式等。第四,多向型思維。即從不同角度、不同指向、不同方位去探求思考事物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案、措施、結果的思維方式,或稱多維型、發散型思維。在各種思維方式中,多向型思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實踐證明,創造性思維能力越強的人,其思維的面越廣,相反,如果思維缺乏寬廣性,其思維的結果就容易簡單化和片面化,不利于獲得創新的結果。
二、創新思維主體的個體能力基礎
相對于思維對象即思維客體來說,思維的主體指有思維能力、進行思維活動的人,思維主體是思維活動中積極的因素,具有能動性、實踐性、社會性。由于具有高度發達的大腦,人具備思維的物質生理基礎,但思維的創新除生理條件外,思維主體的思維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論文也就是說,主體的創新思維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的社會實踐(經驗)、日常的思維訓練(有意識或無意識)逐步形成的,而且人的創新能力一般是以潛能的方式存在著的,需要通過人的自覺開發和積極運用才可能發揮出來。
為此國內外的研究者進行了諸多探討。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J.P.吉爾福特指出,“創造性”從廣義上可以理解為“創造性人格”,因為創造性人格能“代表創造性人物的那些特征的組織方式”。學者俞吾金先生認為,創造性思維決定于主體三方面的素質:天賦———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興趣———對所思維、所研究的對象具有強烈的興趣;意志力———能頑強持久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思維對象上。除天賦、興趣、意志力這些思維品質之外,創新思維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會環境,主體的豐富的知識儲備,勤于思考、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思維習慣。
由此可見,在創新思維過程中,要求思維主體能夠處理好確定與非確定的、邏輯的與非邏輯的、相似的與相異的、單元的與多元的、抽象的與形象的等等各種思維因素間的關系,將它們納入到一個統一的系統中來,構成整體的思考、系統的思考、立體的思考,這樣的思維方式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創造力。這里不僅要求主體在認識過程中,對于客觀存在具有敏銳而完整的感受能力,而且要求在邏輯抽象上達到完善的理性高度,同時還要求主體具備突出的直覺思維和豐富的想象能力。簡言之,創新思維的能力,即體現為個體在同等條件下所充分顯示的與群體思維有所不同的具有創造性意義的思維活動的水平與特征。具體而言,創新思維主體的個體起碼應該具備良好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習慣。
首先,主體的認知能力直接影響創新思維的結果,也是思維創新能否實現的前提條件。而較強的認知能力來源于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因此,知識和經驗是主體進行思維活動的前知基礎。
人類長期思維活動所積累起來的極其豐富的知識是思維得以繼續發展的平臺,在這平臺之上,人類的思維得以繼續發展。由于知識為主體的思維活動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存儲,任何形式的思維活動本質上都是對儲存于腦海中的知識信息進行組合加工而成的,大腦中如果沒有知識信息儲存,思維將無法進行,更別說創新了;知識為思維主體的創造性思維提供動力支持,主體只有在知識積累的前提下,才能有從思維對象中提取有用的材料進行思維創新的能力。另外,知識還直接制約著思維的廣度、深度,影響思維創新的成就。思維主體親身參與的社會實踐所獲得的經驗同等重要。
一切知識都來源于經驗,都是對以往經驗的總結和記錄。由于經驗必須是思維主體親身參與才能獲得的,經驗因而相比知識對主體思維的影響更具有深刻性、直接有效性。知識和經驗可以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經驗的理論總結就是知識,知識的踐行會生成經驗。因此,思維主體必須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拓寬知識面,不斷進行知識更新,為創新思維打下深厚的知識基礎。同時,思維主體在努力學習的前提下,還必須不斷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磨礪自己,積累經驗,而不能閉門造車。
其次,創新思維需要思維主體良好的思維習慣。思維創新的落實最終依賴于思維主體的良好思維習慣的養成,思維主體必須具備推動思維創新發展的內在心理動因,心理動因主要有興趣、動機、情感、和意志四個方面組成。對于思維創新來說,應培養廣泛而持久的興趣、目標明確的動機、積極飽滿的情感、堅定不移的意志。在此基礎上,思維主體還要養成勤于思考、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思維能力。
一方面,思維主體要多思、多想,“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只有多思多想,才能在平淡中見神奇,自然科學研究重大發現的案例,比如牛頓從一只蘋果的下落發現萬有引力,阿基米德從溢出的洗澡水中發現浮力,達爾文在動物身上發現人類的起源,都是多思多想的緣故;另一方面,思維主體要有創新思維的勇氣、敢于思維創新,對于一項思維創新活動,一般都會有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如保守勢力和既得利益者的反對,“槍打出頭鳥”等觀念的束縛,創新的風險的威嚇等,因此創新思維的主體要有較強的抗壓能力,頂住各種壓力,進行創造性思維。另外,思維主體還要善于思考,就是要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思維材料,靈活運用各種思維方法,達到思維創新的目的。
三、創新思維主體的影響因素
思維方式是人類在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眾產生和發展的,一個有利于良好創新思維方式生長和發育的社會環境對思維創新起著重要的作用。社會環境既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政治環境對思維創新的影響而言,封建
專制的政治體制顯然不利于思維的創新,因為專制的政治體制對政治倫理的要求極強,它排斥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獨立的創造,它講求的是服從,服從君主、服從權威、服從倫理道德,這樣,封建帝制嚴重束縛了人類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從經濟環境對思維創新的影響來看,類似于僵化的經濟體制顯然是不利于人類創新思維的發展的,只有靈活的社會經濟經濟體制,才能激勵人們參與競爭,有利于創新思維的激發。
良好的文化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也能使人在心情愉悅中自覺自愿地迸發創新的熱情。相反的是,保守、尚古的傳統文化對思維創新形成了制約。例如,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燦爛的中華文明的形成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但傳統文化也較容易形成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思維人格,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出現與發展。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封建文化強調的是以絕對服從為特征的“三綱五常”、中庸和諧,主張對經典、對權威的崇拜,反對、排斥標新立異,要求人們按照圣人制訂的標準思考、行動,思想不得超出既定的框架,把超出封建倫理規范的行為視作“離經叛道”。這種文化傳統形成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積淀,使人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自覺的受其規范,容易造成思維的僵化刻板,容易讓人墨守成規,從而阻礙思維的創新。公務員之家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思維的創新過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它在形成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阻力。當然,影響思維創新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社會因素對思維創新的制約,也有來自思維主體的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思維定勢的阻礙。思維定勢是思維主體在思維實踐中形成的、自己慣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式。當面臨需要思考的問題時,思維主體可以不假思索地把問題納入到特定的思維框架(下轉第161頁)(上接第158頁)并沿著特定的思路和路徑對其進行思考和處理。思維定勢的主要特征是它的穩固的形式化特征和強大的慣性,這種特征便構成了創造性思維的障礙。其中對創新思維影響較大的思維定勢主要有這樣幾種:
首先是權威定勢,指思維主體把某一權威人物的某種論斷作為評價標準的思維模式。權威定勢的形成有兒童在走向教育的過程中所受的“教育權威”,以及由于社會分工的不同和知識技能方面的差異而形成的“專業權威”。在權威面前,絕大多數人會失去自己的獨立思考,盲從權威,從而喪失創新的能力。
其次是從眾定勢,指思維主體遵從大多數人或團體的意見來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因為尋求歸屬感、強調群體穩定性、對問題認識不清的原因,從眾定勢使思維主體在解決問題時陷入了外部的非我動機,主要努力常常變成直接指向于大多數或團體所接受或贊賞的目標,這種思維模式的局限在于別人怎么想就怎么想,別人怎么說就怎么說,缺乏思維的主動性、獨立性。
再次是經驗定勢,指思維主體從自己或他人的經驗出發,不顧變化著的客觀情況,不探求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用已有的經驗作為參照系的思維方式。雖然每個人在日常實踐中都不同程度地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經驗的積累簡化了人們對日常問題的處理,也是創新思維不可或缺的基礎,但經驗是個人在一定的時空中獲得的,往往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狹隘性,思維如果過分依賴經驗,就會造成對創新的障礙。此外,在現實中由于思維主體一切從書本出發,簡單照般書本知識、唯書本是從,把書本知識奉為不變的真理,也不利于思維的創新發展。其實書本知識只是人類實踐智慧的一種表現樣式,“盡信書不如無書”,對書本的迷信只會造成“紙上談兵”悲劇結果。因此,思維要創新,主體就必須具備“批判性”的思維品質,大膽懷疑,不唯書、不唯上、不接受他人的暗示,敢于向權威、書本、傳統挑戰,這樣才能克服思維定勢和傳統勢力的阻礙,最終實現自主性思維、個性化思維、創新性思維。
- 上一篇:剖析文化和學理外斥內援佛教理念論文
- 下一篇:創新思維的科學基礎探討論文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