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科學道德問題綜述論文
時間:2022-12-18 02:57:00
導語:當代科學道德問題綜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從科學道德產生的社會背景,升學道德問題的分類、世界各國對科學道德的關注進行了論述,提出了科學家需要作出的承諾和遵寧的道德。
1996年6月的世界科學大會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91歲高齡的英國核物理學家JOEPHROTBLAT博士在開幕式演講中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科學家是否應該關心科學的道德以及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可見、在新時期。科學的道德問題不容回避。筆者試從科學道德產生的背景、分類、世界各國對科學道德的關注、對策以及我國的展望等幾方面來闡述。
1科學道德問題產生的社會背景
任何問題的產生都有其背景,科學道德問題的產生也不例外n首先.科學技術從研究開發到實際應用的距離正在逐漸縮短‘純科學與應用科學之間的界限也日益模糊。今天的純科學發現。明天可能找到應用途徑,下久就可能變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次,科學研究經費來源于企業的成分日益增加。通常發達國家R&D總收人的60%一75%來源于企業。例如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的許多研究是藥業公司提供經費支持的、為了得到充分的經費、研究工作必須滿足企業贏利的要求。科學研究已經走出象牙塔、是科技道德間題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第三,科學家對于科技進步可能帶來的某些危險要比普通人認識得更清楚:他們擁有更多的知識.自然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何況,公眾期望于科學界的,是為保護社會公眾的利益指出存在的危險并消滅之二至少,期望科學界不去做明顯有害于公眾利益的研究工作。
因此,現代科學家群體和科技界必須把伴隨科學研究而發生的道德問題‘以及科技進步對公眾和社會的影響問題納人自己考慮的范疇、把科學技術的創造性與對人民長遠利益的關心結合起來。
2科學道德問題的分類
有關科學道德的問題廣泛而復雜,而且其多樣性和復雜性都在不斷增加,從性質上大體分為內向和外向兩類。
2.1內向問題
內向問題是狹義的科技道德問題,主要涉及科學家群體和個人的行為。隨著科研事業的發展,各國、各學科領域的運行體制大體上相似‘科研經費要通過競爭取得,而通常以來衡量的科研成就、是取得經費和個人晉升的基礎。競爭日益激烈,需要取得成功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任何競爭中,都會有故意違規者和企圖以欺騙行為獲勝者一科研的競爭也下例外,例如剿竊、在實驗數據中弄虛作假、統計分析中按需要隨意取舍數據以得到理想結論、對研究工作具體內容知之不多的指導者也在論文上署名等等。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國際科技界,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議論。由于這些有假數據的論文在很長時間內居然可以通過常規審查把關而未被揭露、而且大多都能發表在經過同行評議的國際學術刊物上、于是人們對科學體系自我維護秩序的機能產生了疑問。這些問題影響了科學研究的健康發展,影響了科技工作者之間的相互信任、以及科學群體的社會形象。
2.2外向問題
外向問題主要涉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以及近年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社會、環境、生態等帶來的影響和后果。例如,人類基因組研究、生物/人體的克隆研究、人種的研究.武器的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等。對于這類問題,承擔著不同社會職能的科技工作者所負的責任應該是不同的,對于只從事具體科研工作的個人來說,是否應該對其科研成果負道義上的責任還值得商榷另外,某些研究課題本身帶有極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要求科學家群體為其難以預測的后果承擔道義上的責任,可能既失公平,又不現實,而且不利于科學前沿的發展。但是這并不是說科學家就沒有責任了科學家對于科技進步可能帶來的某些危害要比普通人認識得更清楚,所以他們應該把關心科學和關心人文和社會結合起來,保證在達到既定的目的時,又不至于給人類和社會造成惡果。
3世界各國對科學道德的關注
科學道德問題首先在科技發達國家中受到重視。1997年德國科研理事會(DFG)專門建立了一個由12個人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并授權該委員會從德國科學體制上研究發生不誠實行為的原因、提出防止的措施,調查現行的科學職業道德自我約束規約所起的作用:美國的兩個主管科研項目和經費的機構NSF和NIH分別于1987和1989年公布了定義科學中惡劣行為以及舉報和處理的規則,并由各研究機構和大學自行負責;丹麥是第一個建立全國性機構的處理科研中惡劣行為的歐洲國家、1992年建立了“反科學欺詐行為委員會(DGSD)",并發表了“科學欺詐與良好學風”的調研報瓷英國由醫學研究理事會(MRG)首先關于科研作風的守則,以及處理舉報科研中惡劣行為的規則和程序‘各研究機構和大學聯合會也有相應的規全爾挪威的有關政府機構在1990年以后,先后建立了三個科研道德委員會,分布在醫學、科學與技術和社會與人文科學領域,其職責是引導公眾關心和參與廣義科學道德問題的討論。
在我國,國家科協常設的、‘科學中的道德,’工作委員會長期以來作了大量有價值、有意義的工作,進行過多次精心設計的各種社會調查、寫出了不少有影響的調研報告:許多學會也在不同程度上作了有關的工作、有的學會也討論制定了類似本領域職業道德規范的條例,如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制定的院士行為規范等。
4科學家需要作出的承諾和遵守的道德
4,1科學家要作出承諾,通過自身行動,體現高標準的道德。科學家是人群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特殊性表現在:一是作為一個高層次人員的群體、其思想道德基礎、受教育的程度、探索和接納新事物的能力、比起社會上其他群體來具有獨特的優越條件;二是科學家的工作以科學研究和為社會提供科技服務為主.其工作實踐對他們正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但同時社會上不良風氣對其也能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針對這些特點、必須對他們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團結精神的培養‘在不否定科學家自我價值的同時‘要著重強調作為科學家的社會價值,強調對他人、集體、社會的貢獻。
4.2國際科技界要制定科學職業道德規約、特別要促進制定與環境有關的科學道德準則。科研機構和學術團體要有組織地進行本學科領域道德標準的研究和制定.要尊重科學家科學道德上表述意見的自由,支持他們譴責那種利用科學成就損害公眾利益的行為。
4,3科學家在承擔對社會應盡的責任,保證高標準的科學公正性及科學產物的質量與社會分享知識,與公眾交流,并教育年輕的一代。
4,4科學的責任和道德就是所有科技工作者所接受的整體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科學課程中應包含科學道德的內容、以及歷史、哲學和對科學文化產生的影響。要鼓勵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尊重并堅持科學的基本道德準則。公務員之家
4.5科學家們應積極參與國際生物道德委員會。政府要鼓勵、支持建立必要的機構處理科學知識應用中有關道德的問題。非政府組織和學術團體要開展道德問題的討論并建立自己學科領域中的道德間題委員會。
5結語
與我們的外國同行相比我國科技界對于科學道德問題的普遍重視程度,討論有關問題的開放程度(“家丑”的觀念還相當起作用),特別是負責實施研究計劃、發放課題經費的政府部門對科研中惡劣行為設防的力度等都還存在著差距,更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科技界已明確提出。科學道德必須作為教育的基本內容加入到高等學校的課程中去、這對于提高未來年輕科技工作者的基本道德修養將具有重要意義。誠然,在具有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社會結構和觀念的當今世界上要想形成全球統一的科學道德準則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對于社會主義的中國而言,我們應該共同努力去創造更高標準的科學學風和道德風范,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現代科學知識一起傳播到社會公眾中去,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我國刑偵司法審查制建構論文
- 下一篇:行政司法審查制剖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