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論語思想對醫學生影響

時間:2022-05-29 08:47:00

導語:透析論語思想對醫學生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論語思想對醫學生影響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本文將結合醫學職業與醫學教育要求,闡釋其對醫學生學習的積極意義。

一、《論語》學習思想與醫生職業特點和醫學教育要求概述

《論語》中的學習思想廣博豐富,涉及到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對象等學習活動中的方方面面,并且貫穿全文。《論語》全文共20篇,522節,其中直接出現“學”字65次,與“學”相關的語句約80句。在此范圍內,“君子”與“學”共同出現了12次;“學”與“思”相結合的語句有3處。另外,孔子本人直接論述有關“學”的語句有17處,孔子與他人對話中談論學習相關內容的有47處,他人所述或他人對話中與學習相關內容語句16處,可以說,學習是貫穿《論語》全篇的主要內容之一。眾所周知,儒家思想在我國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其長時期擁有思想統治地位。《論語》作為儒家經典書目,其中以“仁”為核心的思想內容和注重內在人格修為的理念,在我國文化傳承發展與國民性格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正是在其影響下,成就了以孫思邈、李時珍等為代表的大醫名家,他們內外雙修、德術雙馨、精誠雙備。醫生是十分特殊的行業,世界衛生組織訂立了五星級醫生的標準:醫療保健提供者:提供高質量、綜合的、持續的和個體化的保健;保健方案決策者:能夠選擇花費少而效益較好的措施;健康知識傳播者:通過有效的解釋和勸告,開展健康教育;社區健康倡導者:滿足個體和社區的衛生需求,并代表社區倡導健康促進活動;健康資源管理者:利用衛生資料,在衛生系統內外與個體或組織一起工作,滿足患者和社區的要求。這個國際標準對醫生提出了全面的要求,醫生不僅僅是會看病治病的人,換言之,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僅僅是其職業標準的職責之一。國際醫學教育組織制定的“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其中涉及7個領域和具體的60條標準,主要內容包括:醫學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醫學科學基礎畢業生必須具備醫學科學基礎知識;交流與溝通技能;臨床技能;群體健康和醫療衛生系統;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維。筆者認為,作為醫學生,是未來醫療行業的接班人,醫學生的培養在結合國際標準的同時,應充分考慮我國文化發展和傳承的脈絡與潛在的深層影響,可以說,只有根植于我國深厚文化的積淀,基于兩者間的融通,才能使學生產生共鳴。

二、《論語》學習思想對醫學生的啟示

(一)學習目的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1]154(《憲問》)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1]4(《學而》)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1]5(《學而》)將這三句參看,可以對《論語》中學習目的的闡述有所領悟。孔子認為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職位,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有本領,而應當是為了自己本領的加強,為了自身的提高。相比于功名這些外在之物,學問對一個人自身道德修為、精神內涵的作用才更為關鍵。后兩句孔子所言與子夏所言意思十分相近。孝順父母、忠心為國、誠信交友,博愛大眾,親信有仁德的人,這些外在行為正是一個人內心向善力量的外顯,是學習具體知識的先決條件和終極目標。醫學,以人為主要研究對象與工作對象,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統一的一門科學。醫學是最貼近人性的本質特征和體現人文關懷的科學[2]。在醫學生培養中,應當有意識地融入人文學科的思想和內容,通過開設講座、設置選修課等形式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使學生在醫學學習和實踐中,建立包含仁義道德的倫理標桿。子曰:“君子不器。”[1]17(《為政》)“君子”一詞貫穿于《論語》全文,在孔子之前,君子一詞多寓有政治意義,“君”字從尹從口,有發號施令、治理國家之義。到孔子時代,君子一詞與道德品質相聯系,“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1]155(《憲問》)這是君子一詞在德性上最具體的意義,即仁、知、勇,其中仁的地位十分重要。“器”意為器皿,這里指只有一定用途的東西。有人批評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但孔子以“君子不器”作了有力的反駁,君子不應只專于某個方面,如器皿一般只有一種用途,而應博學多聞。醫學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整體化到專業化再到整體化的過程。當前,醫學整合性更趨明顯,醫學正在突破傳統的局限,向更加廣闊的學科領域發展。可以說,“君子不器”的思想與醫學發展趨勢不謀而合。無論是醫學專業教育還是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應把握這一方向,以“君子”的高標準、高要求引導學生全方面成長成才。如果將“不器”簡單地理解為多而全,那未免有失偏頗。在《子路》篇中,孔子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1]135在孔子時代,《詩》是外交辭令,是各國外交家的必讀書,在酬酢和談判場合,主客雙方一般都用背誦《詩》當中的語句來傳達意思。結合這一背景,可見孔子是非常重視學以致用的。如果不能靈活應用,僅會死記硬背,再多的知識也無用。醫學正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理論知識、研究成果與臨床實踐充分結合,方能更好地服務患者和社會。在去年年底召開的全國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醫學教育要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和水平。除教學安排的臨床實踐外,在學業指導上也應結合注重醫學專業特點,以學以致用的觀點,通過開展志愿服務、臨床技能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提高。為自己道德的高尚而學,為追尋無窮盡的學問而學,為解決現實的難題而學,這正是《論語》在談論學習目的時給當下醫學教育與醫學生們的啟示。

(二)學習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學習態度對學習成效起著重要的影響。《論語》中不乏論述學習態度的名言警句。“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1]6,孔子認為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的話也不會掌握得牢固。筆者認為,孔子所謂之“重”與“威”,有持重、威信的含義,包括了認真、穩重、誠信等意思。在《為政》篇,有一句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1]19醫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誠然,醫學難題的攻克離不開質疑、創新,但要以嚴謹精密的實驗為前提。當前,科研誠信問題已引起廣泛關注。在英語中,誠信(integrity)一詞有完整、可靠,甚至完美的意思[3]。“誠信”兩字在古代意義相通,是儒家提倡的倫理規范和行為準則,孟子有:“是故誠者,天之道也”[4]的語句。科學要建立在信任和誠實的基礎之上[3],在醫學生的培養中,不妨借鑒君子風范,用傳統儒家人格理想影響學生,使其樹立規范嚴謹、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專業態度和職業精神。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1]37(《里仁》)這顯現了孔子對真知的熱切渴望,也說明學習的態度應當是主動、積極,或者說是迫切的。現代醫學一方面向高精尖發展、一方面暴露出越來越多的空白。作為醫學生,要有向未知領域挑戰的強烈意愿,在學習中變被動式接受為自主式學習。孔子是終生學習的典范。“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1]12(《為政》)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1]71(《述而》)關于年紀,古人皆舉成數言之。“立”是站立的意思,這里是“站得住”的意思,意譯為遇事都有把握。不惑,《子罕篇》和《憲問篇》都有“知者不惑”的話,當理解為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論衡•知實篇》上有“從知天命至耳順,學就知明,成圣之驗也。”[5]從15歲至老,每一個階段都沒有停止過學習,并且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境界。當然,這里的學不是狹義上所指書本知識的學習,不是指課堂教學的學,而是從生活中學習,是廣義的學。孔子用他自己的經歷告訴人們,學習應該是伴隨一生的追求。醫學衛生人才的成長和培養是一個終生學習的過程。醫學生終生學習的理念與習慣不應是離開學校后才建立的,而應在進入學校的專業思想教育時即傳達給每個學生,這需要專業教師和輔導員的共同努力。不弄虛作假、不空泛浮夸、不半途而廢,培養審慎莊重、誠信守實、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和學風,這是每個醫學生必須具備的學習態度。

(三)學習方法

《論語》中有不少談及學習方法的語句。如耳熟能詳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1]17(《為政》)就是強調了要通過復習舊知而獲得新知。孔子的這一觀點在其弟子中也有繼承。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1]200(《子張》)溫故,不是習故,不是簡單的反復,而是在大量的浩瀚無邊的知識中沉潛涵詠,和合融通,如破繭抽絲般醞釀新的知識。醫學知識浩如煙海,內容博雜,正需要一個積累重溫、循序漸近的學習過程。“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1]68(《述而》)舉一反三不止是由少到多、由點到面的提升,還體現著創造性的發現、深入的思考與領悟。正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18(《為政》)學與思的結合貫通正是舉一反三的必經之路。筆者認為,這個“思”應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所學的專業知識;二是思考學習這件事本身。就第一方面而言,當前醫學發展日新月異,技術更新周期越來越短,在學習中要有所思,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所將然,培養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第二方面的思考更切近學習方法的總結和歸納,而這是在醫學教育和醫學生學業指導上常常被忽略的。以醫學學習中的記憶環節為例,常有不少醫學生為此而抱怨,甚至因此懷疑、否定自己當初對醫學專業的選擇。

因此,對醫學生學業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勢必大大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專業教師與輔導員都有可以改進的空間,學生也應積極投身其中,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具體而言,專業教師在知識傳授中不能只是面面俱到,而是主次分明,有些內容點到即止,交由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輔導員方面可借助學長輔導制、專業教師兼職班主任、專業學習小組等方式引導學生。同時,筆者認為無論是專業教師還是輔導員都可以傳授給學生一些自我總結的或是系統的記憶方法:專業教師是對所教授具體知識點的梳理;輔導員則是理論層面的記憶規律和方法。作為醫學生,在學習中要根據個人的興趣點和盲點,構建框架體系、尋找內在聯系、比較異同點,勤思善思,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