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學是西方哲學史的轉折

時間:2022-03-31 09:35:39

導語:康德哲學是西方哲學史的轉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康德哲學是西方哲學史的轉折

摘要:康德把“人是什么”這樣一個大問題細分為三個小問題,他的這三問所對應的三本書也是康德留給我們的答案。康德因《純粹理性批判》而名聲鵲起,這是他劃時代的作品,也是康德哲學的基石。文章將會從康德哲學起源的時代背景和康德批判純粹理性的重要意義來證明為何說康德哲學是西方哲學史上的轉折

關鍵詞:康德哲學;西方哲學史上的轉折;《純粹理性批判》;起源背景;重要意義

一、康德哲學起源的時代背景

(一)政治社會背景。《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一個版本,是在1781年發表的。法國大革命的高潮是在1793年,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17至18世紀遍及歐洲大陸的啟蒙運動所帶來的對專制貴族的憤恨,對人性自由的渴望,康德的哲學思想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有人說,康德的哲學是法國革命的德國理論。我認為這個論斷是正確的。因為法國專制王朝的革命在德國引起了一場思想的風暴。在《純粹理性批評》的序言中,康德說道:“我們的時代是真正批判的時代,一切都需要經過批判。”這也就是說,法國革命動搖了真實世界的統治,開辟了歷史的新紀元,而康德哲學就如同理論界的“法國大革命”,是一場“洗心革面”式的理論革命。他對法國革命的法則和原則大體是秉承贊揚的態度的,但是在有些方面是有所保留的,他認為他們(法國革命者)太血腥了,但是他們的原則應該加以弘揚,這就是在康德自己的哲學架構里進行弘揚。首先是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弘揚了法國革命的那種批判精神:一切都需要經過批判。(二)科學背景。科學可以劃分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方面,牛頓的物理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從《純粹理性批判》中可以看出康德深受牛頓的機械論的影響。當然,他并不局限于牛頓的機械論,他盡量地想擺脫牛頓的影響,但是很多方面又自然而然地受牛頓影響,比如分析論,經驗分析的方法,通過分析經驗把它分解成一個個部分來加以考察。在人文科學方面,盧梭相當于第二個牛頓。盧梭的關于人的學說和知識也是非常受到康德的推崇的。在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中曾經提到,康德曾經讀盧梭的《愛彌兒》,打破了自己鐵定的作息時間。他通宵讀《愛彌兒》,如癡如醉,以至于第二天下午不能出來散步了。他每天下午三點都要出來散步,鄰居們都拿它來對表:康德出來散步了,那么現在就是三點了。康德雖然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未提及關于人的問題,但他后來提及了這一點:所有的問題到最后都是關于人的問題。(三)哲學思潮背景。康德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理性的危機。當時的哲學就是唯理論和經驗論兩個派別在爭論,卻沒有任何結論。唯理論和經驗論并不簡單等同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因為唯理論里面有唯物主義者也有唯心主義者,經驗論中也是如此。在當時,特別是到了斯賓諾莎以后,獨斷論是唯理論走到了盡頭時候被提出的;萊布尼茨想把唯理論和經驗論調和,但是依舊沒有改變獨斷論的現狀。經驗論到了休謨的時候,也走到了盡頭,他提出了懷疑論,這種思想幾乎要使得一切科學被取締了,一切自然科學都要被動搖了。以笛卡爾為首的唯理論者與以洛克帶領的經驗論者浩浩蕩蕩地在各自的理性之路上行進,卻不約而同地在路的盡頭看到了“此路不通”的牌子。就在這時,康德只身一人,披荊斬棘地開辟了另一條路——批判哲學。

二、康德批判純粹理性的重要意義

(一)化解懷疑論所帶來的哲學危機。有些東西是先天就懂得的知識,但是休謨從懷疑論的角度,對那些先天知識一個個的加以推翻,這使得當時的哲學和科學面臨了巨大的挑戰。康德對休謨的懷疑論作出有力的回應。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提出了“先天綜合判斷”,即“先驗”——人能夠認識能力范圍內的知識,這在當時是哥白尼式的革命。他認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研究這種判斷是如何成立的,由此引出了“物自體”的概念——超出純粹理性范圍的知識是不可以被認識的。這奠定了康德哲學中二元論的基調。二元論的思想在康德的著作中是十分突出的。科學與宗教、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現象界”與“物自體”等,均可證實這一點。(二)重塑形而上學的使命。在康德之前,理性成為了最高權力,理性也是法國大革命解決一切現實問題的最核心武器。康德所要做的是對理性進行批判,因為他認為這種過度的理性會導致人們忽視了自然和人類之間的關系以及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形而上學有兩大使命,第一是為自然界立法,把科學的規律、科學的法規建立起來;第二是為自由立法,這也就是康德所言的道德律令。前者是人與自然的服務關系,后者指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只有把科學的基石打牢,形而上學才不會輕而易舉的被挑戰。的馬克思也從康德這里汲取了一定的思想,從人的物質資料生產和實踐的角度來全新的闡釋了“人化的自然”的思想。(三)其提出的問題具有永恒的思辨性。康德哲學具有一個非常偉大的意義,就是他提出的問題具有永恒的討論性,讓后續的哲學家不斷的進行思辨。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我能夠知道什么?這是認識論的問題。第二,我應當做什么?這就是在引出“物自體”概念后康德發現自己陷入了泥潭中,而后他便將意圖在倫理學的“此岸”上來完成認識論的“彼岸”尚未完成的理想。他提出了“道德律令”,要求在遵循“人是目的”的條件下來服從道德約束。第三,我可以得到什么?這是康德對于現世間的不公平的德福之間的解決辦法,他將享受幸福寄托到了上帝身上,這歸根到了宗教的問題上。后世的人有的覺得康德是矛盾的,我覺得從康德行文看,康德并不矛盾,他的邏輯非常嚴密,但是表達方式非常繁瑣,因此顯得很矛盾。

三、小結

在本文中,從康德哲學起源的背景中切入,分為三個方面:在社會政治方面,康德哲學引起了理論界的“革命”;在科學方面,其深受牛頓物理學和盧梭人的知識的深刻影響,同時也引發了康德對人的問題的深刻的探討;在哲學思潮方面,他開辟了“批判哲學”的全新道路。在康德批判純粹理性的重要意義上,提出了三點意義:第一,化解懷疑論所帶來的哲學危機;第二,重塑形而上學的使命;第三,康德所提出的問題具有永恒的思辨性。康德哲學的三問最終都流向了關于人的問題。因為他發現,認識的問題、道德問題和宗教問題都屬于人的問題。康德哲學使哲學真正地開始深入探討人類社會的發展,這些也是為何說他的哲學思想是西方哲學史的轉折。

作者:韋璇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