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技術異化及哲學根源
時間:2022-04-22 03:16:05
導語:現代醫學技術異化及哲學根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醫學技術是現代醫學進步的載體,在人類的健康發展上起到重大作用。但是,現代醫學技術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技術異化的問題,諸如醫療服務低效率、醫患關系低信任、醫學人文喪失等。系統研究了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的本質特征,深入分析了現代醫學技術主體化、資本化、權力化及機械化的現實表現,并從本體論、認識論及方法論層面上探析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現象產生的哲學根源,從而能夠從根本上找到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現象的消解路徑,對過度醫療的解決、醫患關系的改善以及和諧有序的就醫大環境的建立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關鍵詞:醫學技術,異化,哲學根源
得益于基礎學科的建立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醫學技術具備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科學規范,日趨技術化,成為現代醫學進步的載體,在人類的疾病治療和健康維護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現代醫學技術在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現代醫學的變革和發展,填補了醫學史上的一個又一個技術空白,為人類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但是不可否認現代醫學在醫學技術的推動下逐漸丟失醫學本質,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現象頻發,出現低效率的醫療服務、低信任度的醫患關系、醫學人文倫理喪失等現象。因此,明確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的特征,探索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的現象并深入剖析其產生的哲學根源,找到合適的消解路徑,對過度醫療現象的解決及醫患關系的緩解、構建和諧有序的就醫大環境有著重大的意義。
1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的含義及其特征
1.1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的含義。“異化”一詞在學術界中定義不一,源自拉丁文“alienation”,具有表達“他者化”的含義,是哲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1]。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異化是由于私有制和社會分工固定化所導致的一種社會現象。具體表現為,人在生產發展及創造過程中,產生的物質產品及精神產品變成一種外在的、與自身不同的具有敵對性的力量,反作用于人的本身,統治、制約人的發展,從而使人喪失主觀能動性,失去自身個性,迷失自我[2]。現代醫學技術是指20世紀中葉至今的基于科學理論的疾病識別、預防、診斷以及治療的技術與方法,它不僅包含各種醫學設備和工具,也包含各種醫學理論和疾病治療技能和方法[3]。現代醫學技術異化就是指現代醫學技術本身具備了獨特的理智生命,產生了主體性,使原先維護健康、保障生命安全的目標和宗旨被扭曲和背離,使醫學技術不再是醫學發展進步的促進力量,而是一種壓抑、抑制的消極力量。在臨床實踐中,醫學技術主導了人類思想,導致對現代醫療技術的過度依賴、畸形使用等各種違背醫學本質、扭曲醫學價值、背離醫學目標的現象的產生[4]。1.2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的特征。1.2.1現代醫學技術異化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醫學技術的發展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步的,因時代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現。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醫學技術會有各自時代背景下應有的獨特作用,這些具有自身時代屬性的醫學技術相應地會產生個性化的技術異化問題。醫學技術的異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于技術、認知、文化、環境、社會制度等的差異,有著不同的概念、性質、存在形式以及表現方式。例如,在公元前3200年~公元1543年時期的經驗醫學技術階段,在中醫中的醫學技術表現為針灸、推拿、火罐等經驗性技術,這個時期的醫學技術沒有相應的科學基礎,“魔術醫學”成為主流;16世紀~20世紀是實驗醫學技術時期,這個階段的醫學技術具備了科學基礎,出現了各種實驗儀器,疾病認識從原先的主觀經驗判斷轉變為實驗證據驗證,醫學技術對工具和物質的依賴逐漸加深,相應地出現了違背倫理道德、人文精神后退等醫學技術異化現象;20世紀50年代之后,基于自然科學的高速發展,醫學技術出現了智能化和信息化,基因診斷、靶向治療、輔助生殖、再生醫學……各種新興技術遍布醫學領域,出現了新時代的醫學技術異化問題,諸如人類多樣性發展的破壞、非法牟利的產生等[5]。綜上,現代醫學技術異化具有鮮明的歷史屬性和時代特征。1.2.2現代醫學技術異化具有相對性。現代醫學技術異化具有主體的相對性。不同的認識主體具有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群體對醫學技術異化有著不同的判斷標準,醫學技術異化現象在不同的利益群體中的表現具有顯著差異性[6]。同樣的一種醫學技術,在某些主體眼中可能極具危害性,但是在另一個主體眼中可能正好相反。例如,嗎啡是醫學領域中的強效鎮痛劑,具有強大的鎮痛作用,非常適用于癌癥晚期患者的疼痛治療;但是,嗎啡同時也是一種成癮性極強的藥品,是鴉片的重要組成成分,長期吸食會對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傷害。現代醫學技術異化具有價值的相對性。醫學技術異化不僅具有負面價值,同時還具有正面價值。醫學技術的產生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絕對的好與壞,只有在使用過程中才會出現正面價值與負面價值的差異,醫學技術異化同樣如此。雅思貝爾斯認為,“技術實際上只是單純的一種手段,沒有所謂的善惡之分,是善是惡取決于人對它的利用過程”[7]。因此,對于醫學技術異化現象而言,根本問題不在于會產生怎樣的負面價值,而在于我們怎么去利用這個現象,從而對醫學技術異化現象進行合理的揚棄與利用,實現社會的進步與發展。1.2.3現代醫學技術異化具有不確定性。醫學技術的發展不斷填補了醫療領域上的各種空白,縮減了人體健康的未知領域,消除了社會發展中的不確定性,但是同時它又創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8]。例如基因技術的發展使“基因修正”成為可能,使之能夠達到治療甚至預防遺傳性疾病的作用,但是基因治療所導致的遺傳性狀的改變又會破壞人類自然發展過程中的基因多樣性,長久以往使人類基因庫呈現趨同化。這種變化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很難去判斷它會產生正向積極的結果還是負向消極的結果,它是不可預測的。現代醫學技術就是在不斷消除和創造不確定性的過程中循環上升的,這種不確定性必然導致醫學技術異化現象的不確定性,我們難以通過未知的變化去判斷醫學技術異化的福與禍,也難以用理性和智慧來預測和控制不確定性的產生。
2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的現實表現
2.1現代醫學技術的主體化。醫學技術作為醫療的一種輔助工具,本是醫學活動對象中的客體,但卻在科技進步的驅動下逐漸取代了人的主體地位,成為醫學的主體。醫學技術已經成為脫離醫學宗旨的獨立力量,滲透于醫學的方方面面,主導醫學發展進程,醫學的進步已經被單純地等同于醫學技術的進步,醫院的品級、規模也被單純地等同于床位數以及大型設備的多寡,醫師的技術水平高低也被單純地看作是操作醫療設備的能力水平高低[9]。現代醫學對醫學技術過度依賴產生了一系列過度醫療現象,表現為醫生對軀體、心理疾病的過度診斷,對輔助檢查數據的過度依賴,對藥品的過度使用以及高危手術的常規化使用(如剖腹產手術成為生產方式普遍選擇)等,醫生“制造疾病”的現象層出不窮,醫療費用持續高漲。醫學診療過程在現代醫學技術的輔助下,逐漸變為“檢查-按照檢查結果制定診療方案-開藥或手術”的流程化過程,醫生受限于醫療技術的客觀指標和診療的標準化流程,忽略了醫學領域的經驗性思考,逐漸喪失自身的主觀思想,自我理性被壓制。醫生的主體地位被程序化的醫學技術取代,使之逐漸缺乏對生命的敬畏之心,與患者的互動性逐漸減弱,人在就醫過程中只剩單純的客體地位,被迫成為與醫學技術發展相適應的一種工具。2.2現代醫學技術的資本化。隨著國家政策的改變,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由原先的政府投資逐漸轉變為多元投資,公立醫院與公立醫院、民營醫院與民營醫院、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等多方機構間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不管是民營機構還是公立機構要想在醫療市場穩住腳跟,都離不開資本的投入。于是,各家醫院爭先購買高端醫療設備,不斷擴大醫院規模,持續引進高新技術和高端人才,以期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醫學技術逐漸具備了資本“利潤至上、無限增殖、不斷擴張”的特性,成為資本實現的手段,被資本控制和占有,成為醫院斂財的工具,不斷呈現“為資本服務”的異化現象[10]。利益促使“開發性醫療”(制造商非法開發市場、醫院無休止擴張)以及“欺詐性醫療”(醫生“制造疾病”、濫用醫療設備、過度使用昂貴藥品)的產生,醫療成本日益高漲,醫療資源持續浪費。2.3現代醫學技術的權力化。馬克思認為,技術本身是具備權力屬性,資本家通過資本流通對技術進行使用從而行使并擴大權力職能[11]。也就是說,技術的權力化是通過資本實現的,資本通過購買技術獲得對技術的支配權力,包括技術隱含的智力、勞力、自然力,從而使技術成為資本的權力工具,進而發揮權力職能。現代醫學技術的權力化進程同樣如此,醫療機構購買使用醫療技術,誰擁有越高端的醫學技術,誰就具有越大的話語權。醫院規模越大、醫療設備越先進、醫療技術越精湛,醫院就會擁有越大的聲譽和權威,在醫學領域也會擁有更高的地位,便能享受更多國際和國內的特權,進而也會獲得更多患者的信賴與支持,使資本擴大;資本的擴大又會促使更多先進技術的獲得,循環反復,權力不斷集中。北京協和醫院單日門診量超過12萬就是醫學技術權力化最直接的體現。此外,現代醫學技術是各學科知識的高度綜合,具備“知識密集、技術精細、操作復雜”的特性,并非所有醫護人員都能熟練掌握并應用于臨床,間接導致了醫護權威與醫療技術操作水平掛鉤的現象,進而出現了對診療護理技能的學習深造轉變為對高新設備的應用學習的現狀,衡量醫療水平高低的標準失衡,現代醫學技術異化。2.4現代醫學技術的機械化。現代醫學的對象是具有不同特性的生命的個體,醫學診療護理過程中需要人文、道德關懷及情感的銜接。但是,由于現代醫學技術的存在,現代患者逐漸變為一種物質或機器,成為機械活動過程中的步驟之一,醫生對患者的態度從活的生命個體轉變為死的標準數據,醫患之間的直接聯系缺乏,醫患關系分離。醫療活動成為疾病與機械的互動過程,醫生淪為技術的奴隸,忠于機械設備的標準和流程,失去自身主觀判斷;患者受制于機械操作,忠于醫生指令,失去主觀選擇,不良情緒逐漸積聚。理性、客觀、冰冷的醫學技術造就了機械化的醫生、機械化的流程和機械的患者個體,使之人文精神日漸消退,醫患關系日益惡化,醫學活動愈發扭曲。
3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的哲學根源
3.1從本體論層面剖析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的根源。本體論是探討事物的本質,研究其存在方式和規律的哲學理論[12]。事件發生的根源往往都與事件發生的相關事物的本質特征高度關聯,從現代醫學技術的本質特征去探索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現象發生的根源,對問題的解決具有根本性作用。正如前文所說,現代醫學技術具備時代性、歷史性、相對性及不確定性的特征,這些特性恰恰造成了醫學技術異化現象的產生。就拿醫學影像診斷技術來說,它是現代醫學技術的典型代表之一,被視作諸多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其科學性和客觀性極大地減少了醫學診斷的假陰性率,為無數患者延長了疾病治療的時間。但是科學性就代表著確定性嗎?當然不是,科學知識的確定性實際上是有概率差異的,它是充滿不確定的,而且不會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而輕易消除[13]。也就是說,醫學影像技術是科學的,產生的數據是客觀的,但是它的診斷結果卻不一定是客觀事實,有時反而會偏離客觀事實。首先,醫學影像的圖像產生過程中需要經過參數選擇、色度調整、數據運算、數據分析以及圖像調整等過程,才會出現一份完整的影像資料和診斷報告。從表面上看,這些數據的產生是通過機器自動生成的,但是實際上卻是由設備背后操作的人對生成圖像的符合醫學知識的有效推斷。可見,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是受疾病復雜程度和影像科醫生的主觀認識的嚴重影響的。其次,就算成像過程中,設備一致、疾病復雜度一致、影像科醫生技術水平一致,進而產生一致性的客觀報告和影像資料,但是在讀片過程中依舊會產生許多的差異性和不確定性。相同的X光片在思維方式、知識儲備、經驗積累以及心理素質不同的醫生眼中也會出現不同的診斷結果;相同的醫生在不同的讀片環境下也會做出不同的判斷。最后,就算客觀環境和醫生主觀影響因素都已消除,患者配合程度的差異也會成為影響結果判斷的重要因素。患者病史交代不清,影響醫生數據選擇;患者情緒緊張,影響信號傳導、圖像采集。由此可見,單純的影像學檢查是不能作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它是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和病史變化的。就如2020年國內暴發流行的病毒肺炎的第五版診療方案中,將湖北省的疑似病例中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的患者歸為臨床診斷病例;然而在第六版診療方案中“CT影像結果”就不再是確診標準,僅被作為疑似病例的表現之一[14-15]。通過上述例子可見醫學技術的不確定性貫穿于技術使用的全過程,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而愈發嚴重,忽略醫學技術中的不確定性,必然會忽視與其相伴隨行的風險性。而這種風險性往往會給患者乃至醫院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醫學技術異化成為必然存在。同樣,醫學技術的其他特征也會造成相似的影響。綜上,忽略醫學技術的本質特征,必然會導致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的產生。3.2從認識論層面剖析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的根源。認識論是指個體對有關知識的結構、信念、來源及判斷的信念,簡單來說就是“個體的知識觀”[16]。人是在醫學技術發展活動過程中的認識主體,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受限于自身的知識儲備和能力水平,加之歷史環境和社會條件的約束,認知的能力、水平、范圍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有限的認知下自然而然地促進了醫學技術的異化過程。中國是儒家文化的代言人,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社會普遍形成一種“狹隘的生命觀”。孔子在回答子路“何為死亡”時,避而不談生死問題,只說“未知生,焉知死?”對于死亡,孔子直言,“人之大惡存焉”[17];荀子對待死亡的態度亦然,“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惡死甚矣”[18]。文化的長期熏陶,使國人對“生”有著超乎尋常的追求,“惡死、懼死、諱死”,不能理智地對待疾病和死亡。“狹隘的生命觀”滋生了“狹隘的健康觀和醫療觀”,現代人時刻將自己置于“疾病”的恐懼之中,受一些所謂的“疾病指標”影響(例如,國人普遍認為空腹血糖高于7.0mmol/L便是患了糖尿病,但臨床研究發現該診斷標準的確診率僅為48.57%[19]),疲于求醫,濫用醫藥。他們將對“生”的渴望寄托于先進的醫療技術上,過高地看重現代醫療技術的作用,越來越多的臨終患者寧愿花費重金購買“高科技”的醫療服務(如人工呼吸機、血透儀、起搏器、腸外營養等),進行各種各樣有損人格尊嚴的治療(如各種大型手術、各種插管、放化療、導尿、灌腸等),也要獲取低質量的短期生存率。他們看似延長了生存時間,但實際上卻承受著疾病和治療的雙重折磨,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他們見不到親人,見不到朋友,終日與冰冷的機器做伴,聞著醫院屎尿消毒水的混合氣味,聽著機器的滴答聲,恐懼、絕望、悲哀是他們生命盡頭最后的情緒。認知的局限性使人只關注于現代醫學技術中的科學性和客觀性,而忽視了同樣存在于醫學技術中的人文性和藝術性,在追求壽命延長的同時,忽略了生命的質量和人格的尊嚴,現代醫學技術異化。3.3從方法論層面剖析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的根源。還原論認為任何復雜的事物都可以轉化為簡單的事物的組合來處理,是生命科學中的方法論范式,在現代醫學領域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在還原論的思想下,人類被簡單化為生物個體,人體的健康研究被簡單化為各個器官的研究的綜合,身體的各功能結構被拆分開來單獨研究,通過定量檢驗和循證驗證對身體的每個部分進行深入的探索,從而發現疾病規律。在這種方法論的指導下,現代醫學技術具備了系統的學科理論和科學規范,但是,同時現代“人”也易被看作現代“物”,人被“機械化”,醫生只注重疾病產生的因果關系而忽略疾病與人體之間的普遍聯系,人的意志、思想、情感被忽略,身心分離,醫學倫理備受挑戰。此外,在還原論的思想下,人在醫生的眼里僅是一個疾病的個體,而不是一個整體的人,各科醫生的眼里只有“自管的器官”,缺乏整體思維,忽視科室合作,人被物化,現代醫學技術異化。
4結語
基于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現代醫學技術被應用在醫學領域中的方方面面,對人類的健康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國的衛生健康事業由此也進入了嶄新的階段,百歲健康人生漸成常態。但是,不可否認,現代醫學技術由于主觀和客觀因素出現了種種異化現象,現代醫學技術逐漸脫離人類的掌控范圍,人類漸成技術的奴隸。探討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的問題,并不是為了否認現代醫學技術的價值,而是要讓人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去探索問題產生的根源,進而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讓現代醫學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類。對于現代醫學技術異化現象的消解,我們要從哲學根源上充分認識現代醫學技術的本質特征,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健康觀和醫療觀,合理定位現代醫學技術的價值,摒棄不合理的技術需求,從而構建起“以人為本”的現代醫學技術,創造既充滿溫馨和諧又不失科學理性的就醫大環境!
作者:康琳琳 錢慶文 單位: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
- 上一篇:生態話語分析生態哲學觀研究
- 下一篇:黑格爾精神哲學中葬禮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