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奧運經濟對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時間:2022-11-17 05:44:00
導語:淺析奧運經濟對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奧運經濟為體育產業造就了巨大的商機。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北京奧運會將在今后7年內拉動我國經濟每年增長0.3個百分點,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體育產業,而我國體育產業還處于幼稚時期,體育產業規范化、市場化還不完善,體制結構還欠合理,政策法規還不健全,因而必須加大我國體育產業國際化步伐,使我國體育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是我國的一件大事,是世界矚目的重大商機,奧運不僅是體育盛會,也是經濟大舞臺。當前,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奧運”為目標,本著“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全力籌辦奧運會,并緊緊抓住這一歷史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全面實施奧運經濟戰略,推動北京和全國的體育產業快速發展。
體育產業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總和。體育產業包括所有與體育相關的經濟活動,如體育物質產品(體育服裝、體育器材、體育建筑、體育食品飲料等)和體育信息產品(體育廣告宣傳、電視廣播、報刊、體育彩票、體育信息的傳送等),以及體育勞務(體育競賽、健身娛樂、場地出租、體育旅游等)。1985年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統計局《關于建立第三產業的統計報告》,體育被正式列入第三產業。體育產業的發展不但帶動了其相關上游產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而且有利于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國民生產總值的快速增長,是一個長期存在并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我國體育產業覆蓋面廣、產業關聯多,涉及國民經濟許多相關聯的產業,如建筑業、制造業、信息服務、交通業、食品衛生、服務業、服裝業、旅游業、廣告業、娛樂業、博彩業、新聞出版業,等等。奧運會使舉辦國在短時間內加速城市建設,拉動內需,帶動體育產業、體育文化、城市文化的發展,使城市的品位、知名度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提高,并帶來相當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北京奧運會直接帶動體育產業的收入約在30億美元,而間接收入約在54億美元左右。每年對于國民生產總值的拉動是:就業因素0.00012個百分點,住宅0.061個百分點,基礎設施0.183個百分點,旅游0.85個百分點,共1.094個百分點。促進國民生產總值增長0.5個百分點。到2008年,北京的第三產業將占到國民經濟比重的70%,累計新增就業崗位180多萬個。而奧運會對我國體育產業僅北京奧運會所需的各類體育器材設備用品,就提供價值約為1.7億元的商機。
二、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現階段體育產業存在規模小、結構和體制不完善、體育企業市場化程度較低等問題。缺少國際競爭力的體育企業或企業集團;體育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體育本體產業所占比重小于相關產業尤其是體育用品產業;市場體系不健全,體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整體上仍然是行政集權,高度封閉的部門管理模式,體育產業的行業管理體制沒有形成。
針對上述問題,我國要加快體育社會化、產業化的進程,大力推進體育管理體制改革;整合體育資源,實現體育企業的資產重組;加強體育產業與資本市場的互動,拓寬體育產業的融資渠道等。借奧運經濟之風,加快體育產業的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把我國體育產業培養成為全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奧運經濟給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機遇和挑戰,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市場運作技巧,有助于提高中國體育產業的整體商業化運作水平和市場規范化程度,加快體育產業化進程。
三、奧運經濟加速我國體育產業化發展
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給我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全國每年GDP額外增長0.3%-0.5%;申奧成功后新增180萬就業機會;社會消費品總量超15000億元。這將全面推動我國經濟和體育產業化的高速發展。現在我國體育產業化已發展到一定的規模,顯示出其經濟方面的優勢,并在引導社會消費、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方面顯露出巨大的潛力。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規模較小,發展不太平衡,但應該看到其發展的潛力。奧運經濟的建設拉動了市場需求持久的增長。體育消費正在逐步膨脹,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體育產業。而體育產業又帶動許多關聯產業,包括第二產業中一系列相關行業,以及第三產業中許多行業的發展,促進了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體育產業的潛在需求非常大,在奧運經濟的促進下,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的體育服務業專業市場,國內從事健身娛樂業、競賽表演業、技術培訓業的體育企業、體育產業經營性機構2萬多家,總投資額已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年營業額超過600億人民幣。體育產業的產值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勢頭。
四、奧運經濟促進我國體育產業市場化發展
發展體育市場,首先要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在奧運經濟的帶動下,人們對體育意識,即人的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有了充分的認識。弘揚體育品格和傳統體育精神,全面提高社會公眾的體育素質,發揚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與時俱進地建設和發展體育產業,以現代的市場觀制定和實施體育市場的規劃。將體育資源與相關行業整合,打造特色的體育品牌,通過實施品牌戰略,建設體育產業市場,繁榮體育經濟。完善體育經濟體制,推進體育市場對外開放,合理配置資源,促進體育商品和各種要素在更大范圍內自由流動和競爭。我國體育市場的優勢和劣勢將隨著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日益凸現。因此,要努力開發體育市場,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強體育市場發展的動力和后勁。借助奧運經濟發展,把握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運用國際比較價值規律,進行體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造,促成優勢體育產業創新,帶動相關產業,促進高效率的體育產業與地區經濟綜合體的良性互動,使我國的體育產業市場朝著多元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五、奧運經濟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合理調整
奧運經濟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促進體育產業國際化,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進行專業化、規模化的整合,從整體上提升體育產業的競爭力。要優先發展體育信息技術和體育高新技術。發展體育制造業是體育產業化的基礎、沒有體育制造業的發展,就無法為體育信息化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奠定產業基礎。而發展信息技術、高新技術又能帶動體育產業化,形成信息化與體育產業化互動,促進體育產業的更大的發展。因此,以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為依托,以體育制造業為支撐的新型體育產業化結構,將推進我國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六、奧運經濟促進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完善
奧運經濟的發展,加速了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配套發展。目前,我國體育產業還存在產權關系不明、資產管理不順、市場發育不全、管理不善的諸多問題。我國體育的產業化水平還很落后,與我國體育在國際上的地位極不相稱。為了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政府要引導體育產業發展,擴大體育經費來源,在其稅收政策上向體育產業傾斜。政府部門除了制訂對體育產業的宏觀經濟政策外,還應保障體育產業規范化經營,促進體育產業與國際接軌。加快完善體育產業政策,對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近幾年來,體育行政部門在建立體育產業政策方面做了了許多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目前我國體育產業中的許多方面仍因缺乏長期穩定的政策扶持,使發展受到限制和制約,這對體育產業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我們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及時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政府財政投入政策、產業項目基本建設投資政策、社會集資政策、稅收政策、體育彩票和體育基金等方面完整、系統的體育產業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體系,促進我國體育產業政策更加完善,更加規范化、更加國際化,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較好的物質基礎。
七、奧運經濟促進我國體育產業法制化建設
加強體育產業市場的法制建設。政府應認真研究現有體育產業法律法規,逐步調整完善體育市場的法律法規體系,力求對體育產業起到良好的監督和保護作用,推動體育產業沿著法制化軌道健康發展。加強體育產業的法制化、規范化發展,用法律保障體育產業經濟的健康穩定,使我國體育產業能適應奧運經濟的發展要求。根據體育產業市場發展的現狀,當務之急是要加快高層次的立法。目前我國體育市場管理的法制建設十分薄弱,應該及早出臺全國性的體育市場管理條例,明確管理部門的職能、管理范圍、管理權限,界定進入市場的專業技術條件、資格及審批程序,規定各類市場主體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規范體育市場的主體、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對體育市場的管理、監督和調控。
在體育市場管理中,部分體育經營項目存在著權限交叉的現象,在不同的地區由不同的部門進行管理,甚至在同一地區由不同的部門同時管理。建立體育市場服務標準是體育市場依法管理的前提,行業標準的作用是為市場的主體提供規范尺度,為消費者提供消費選擇的依據。因此,要依法設立行業服務標準,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經營秩序,使市場主體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中展開競爭。健全相關的配套法規,形成體育市場運行的游戲規則,使體育產業和體育市場的發展有法可依。實現體育市場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效益化、法制化和國際化。
參考文獻:
[1]鮑明曉.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曹締訓.體育產業經營管理[M].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
[3]耿力中.體育市場——策略與管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4]駱秉全,樊心剛.對我國體育市場發展中一些問題的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