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路徑下產業結構調整機制研究
時間:2022-09-09 11:04:48
導語:技術創新路徑下產業結構調整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技術創新對我國產業結構中供給結構、需求結構、生產要素轉移和投資結構的調整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北京市工業產業為例,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在技術創新路徑下北京市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機制,并且針對北京市工業產業目前面臨的困難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北京市工業產業
本文以北京市工業產業為例,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在技術創新路徑下北京市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機制。首先,分析當前北京市工業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困難;其次,從空間和行業兩個角度,利用DEA模型分析北京市工業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最后,總結出技術創新路徑下北京市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機制,并且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1技術創新路徑下的產業結構調整機制
1.1技術創新使不同產業之間生產要素發生轉移,導致產業結構發生改變技術創新能夠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提高勞動效率,而不同產業之間其技術創新水平不均衡,就會導致不同產業的勞動效率出現差異,生產要素會遵照規律從勞動效率低的產業轉移到勞動效率高的產業,這樣不同產業之間的產業關聯和產業結構就發生了改變。
1.2技術創新通過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會改變需求結構,進而提升產業結構升級需求是技術創新的根源動力,有市場需求才會有潛在的商業價值,才會激發技術創新的熱情。技術創新的新產品或新工藝等,因為對原有的產品或者工藝進行了改良或者提升,性能更好,功能更強,滿足了市場的新需求,所以會導致需求結構發生改變。當技術創新結果是降低了成本,給人們帶來更大便利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需求創新結果。1.3技術創新會使產業結構中主導產業發生變化當今已經邁入了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必須依靠高精尖技術產業滲透性強、產業附加值高、技術創新性強的特點,大力支持科技創新,使其代替傳統工業成為新的主導產業,引領其他產業發展。
2北京市工業整體情況及面臨的困難
北京市工業,從總體上看處于由工業化中期向后期推進的階段,工業的總體規模處于穩步增長之中。2014年年末,北京市工業企業數量達3.4萬家,從業人員154.7萬人,占全市從業人員的比重為13.6%;上繳稅收1206.85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的11.5%。其中重點龍頭企業建設成效顯著。2014年,北京市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龍頭型工業企業25家;從業人員僅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總數的19.3%,實現工業總產值8871.4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51.1%,產值在10億元和1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17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4154億元,所占比重為23.9%。在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北京工業目前也面臨諸多制約。首先,北京工業面臨的環境資源約束越來越強,北京工業的萬元產值、增加值取水量和能耗在逐年遞減。其次,近年來北京市更加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投入了較多的資金和關注,而對工業的投入和重視程度則相對下降,對北京工業的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最后,由于北京與天津、河北在產業協同和區域配套上的不足,造成京津冀產業發展重點交叉,在部分產業及相關資源上競爭比較激烈,工業整體競爭力相對較弱。正是由于北京市工業產業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北京市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勢在必行,這也是北京市經濟發展中的一項戰略任務。
3技術創新路徑下北京市工業產業區域結構
為了更好地分析評價技術創新對北京市工業產業在空間結構上的影響作用,本文運用DEA模型,分析評價技術創新對北京市工業產業結構的作用機理。從北京市工業產業內部來看,技術創新有一些統計指標,其中R&D相關指標具有直觀性和可評價性。模型一:衡量北京市各區縣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我們選擇新產品產值、專利申請數兩項作為產出指標,R&D人員和R&D經費作為投入指標,以此建立CRS模型,具體數據情況如表1所示。
4北京市工業分行業技術創新情況分析
就北京市工業分行業來看,R&D經費內部支出超過5億元的行業有9個。分別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9個行業R&D經費內部支出占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的84%。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的R&D經費投入強度處于北京市大類行業前三位,R&D經費投入強度分別為27.6%、8.2%、4.3%,高出全市的平均水平。汽車制造業R&D經費投入強度為0.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R&D經費投入強度為2.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部分傳統行業R&D經費投入強度處于較低水平。食品制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家具制造業、煙草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R&D經費投入強度均不高于0.5%。
作者:張心培 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參考文獻:
[1]張許穎.“十一五”時期中國主導產業發展分析[J].理論與當代,2006(9).
[2]文魁,劉小暢.基于三螺旋理論的科技創新系統效率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4(5).
[3]張妙燕.科技園區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應用[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2).
[4]鄔義鈞.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目標和效益評價方法[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6(6).
[5]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工業經濟實力增強總部經濟特征顯著[EB/OL].(2014-12-31).
- 上一篇: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 下一篇: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