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9-29 08:43:46
導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貴州省委、省政府作出“要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產業革命”和“下決心大規模調整農業結構,引導農民將旱地基本農田全部種植經濟作物”的戰略部署,在全省吹響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號角。何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呢?筆者理解,主要是通過調減以玉米為主的傳統低效作物的種植規模,引導農戶種上經濟效益較高的其它經濟作物,用以調整糧經比,提高經濟作物在增加農民收入中的比例,為農戶脫貧致富提供產業支撐,走上同步小康的康莊大道。
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推進情況
畢節市委、市政府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編制了《畢節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明確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調減玉米種植面積315.49萬畝的目標,其中重點區域調減任務183.28萬畝(公路沿線60.61萬畝,景區景點周邊4.07萬畝,重要水源地5.42萬畝,25度以上坡耕地52.26萬畝,25度以下石漠化耕地60.92萬畝)。著眼長遠,大力發展經果林、茶葉、中藥材等長效產業,配套種植蔬菜、馬鈴薯、食用菌、人工種草、青貯飼料、油菜等短周期經濟作物,做到長短結合,以短養長,力爭糧經比達35:65,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發展目標。據《畢節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動態專報》第18期顯示,截止3月8日,全市完成玉米調減面積178.33萬畝,加上新一輪退耕還林已實施的82.66萬畝,實際調減完成260.99萬畝,占全年目標任務315.49萬畝的82.73%。在完成的178.33萬畝中,重點區域完成調減面積110.55萬畝,占183.28萬畝的60.32%,其他區域完成調減面積67.78萬畝,占計劃任務65.64萬畝的103.26%。
二、主要做法與經驗
1.高位推動是前提。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抓,多次46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并明確市委副書記和分管副市長具體抓產業結構調整,成立強有力的建設領導小組。在各縣區編制完成實施方案的基礎上,綜合制定并以畢委辦字〔2017〕85號文件印發了《畢節市今冬明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明確了調整目標和任務,提出具體的措施,并將計劃任務下達各縣區,進一步明確市直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各縣區均編制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將調減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并成立縣區委書記、縣區長任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加強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組織領導,高位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2.示范帶動是關鍵。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明確要求各縣(區)委書記、縣(區)長、副書記、分管副縣(區)長4個縣級領導帶頭創辦5000畝以上的示范點。各鄉(鎮)書記、鄉(鎮)長、副書記、分管副鄉(鎮)長4個鄉級領導各建一個1000畝以上的示范點。落實了縣(區)級領導示范點40個,鄉鎮級示范點1200余個,示范點面積達122.22萬畝,目前完成種植97.77萬畝,占計劃數的79.99%。各縣區各顯其能、各出奇招,大力推進示范點建設。如市委常委、七星關區委書記崔英魁在楊家灣鎮高標準打造5000畝的茶葉示范點,引領茶產業發展。赫章縣胡海縣長在鐵匠鄉打造3600畝香蔥、花椒2400畝的經濟林示范點,在林下套種萵筍、松花菜、西南花、南瓜、辣椒等冷涼蔬菜,通過林下套種矮桿作物,形成以短養長,解決農戶傳統上單一種植馬鈴薯、玉米情況。赫章縣農牧局科技人員沈亞掛任雉街鄉黨委副書記以來,在該鄉雙龍、拉夫兩村領辦藠頭(火蔥)360畝,從安順市鎮寧縣引種蜂糖李120余畝,正在育苗擬建700畝的萬壽菊,高標準打造示范點,實現“將論文寫在大地上”的承諾。赫章縣平山鄉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沿畢威高速、326國道按立體發展的思路,在管理好七星河畔櫻桃產業的同時,借助該鄉對江村瓦房組村民石維慶于2015年引種蜂糖李成功的基礎上,今年在中海拔區域栽植了4000余畝蜂糖李,擬在林下套種辣椒,并與廣州畢節商會、平山鄉里人家電商平臺簽訂辣椒銷售協議,做到產業結構調整與重點區域緊密結合,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3.督查考核是手段。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市委、市政府明確由涉農部門的市直單位主要領導任組長,從相關單位抽調40人組成8個督查考核組,變巡回督查考核為駐縣蹲點督查,對示范點建設分類實行“月排名、季通報”,每天填記工作日記,反饋存在的問題,限期督導整改,對問題嚴重的鄉鎮,提請縣區啟動問責機制,有效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各縣(區)紛紛效仿,制定相應的考核獎懲辦法,成立督導考核組,對鄉鎮進行督查考核,實行動態跟蹤管理。如赫章縣印發《赫章縣2017年今冬明春農業結構調整工作方案》,明確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各鄉(鎮)進行考核排名獎勵,一等獎獎勵100萬元、二等獎獎勵80萬元、三等獎獎勵60萬元。每季度排名倒數第一的,縣委、政府到該鄉召開全縣工作推進會,取消書記、鄉長的獎勵,干部職工獎勵相應取消。大方縣明確各產業項目種植獎補政策標準,新增種植辣椒按700元/畝、蔬菜按500元/畝、大豆按50元/畝、獼猴桃按1700元/畝、皇竹草按200元/畝、高粱按60元/畝、茶葉1000畝以上按1000元/畝等標準給予補助,并組成督查組跟蹤督查。4.創新機制是保障。在資金保障上,各縣(區)充分利用國家涉農資金政策,千方百計用好縣級涉農資金,市級預算了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將扶貧產業子基金、貧困戶“特惠貸”資金、恒大集團幫扶資金、盤江集團幫扶資金等整合用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制定優惠政策,組建投融資平臺,全市組建了縣級農業產業投資公司44家,鄉級農業產業投資公司114家。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村支兩委+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借鑒“唐約經驗”,采取“三變”模式,按照“成立合作社,流轉坡耕地,申貸子資金,利用當地人,實現兩目標”的思路,流轉農戶土地33.39萬畝,支付土地流轉資金8023.75萬元,保證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資金和土地資源。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大力推進農產品進學校、進醫院、進企業、進超市、進機關,努力開拓市外、省外市場,與市內2429所學校、16家醫療機構、71個超市采取訂單方式簽訂了供貨協議。在廣州、重慶、貴陽等城市建立畢節農產品銷售專區,推動“畢貨出山”。5.技術指導是支撐。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科技人員領辦創辦高效農業示范基地。如赫章縣興發鄉林業站科技人員楊蕊,在該鄉帶薪領辦萬壽菊種植基地,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轉3300余畝,分期培育苗木120余畝,個人投入資金60余萬元,購進大型耕地拖拉機和萬壽菊植苗機械,除完成了自身流傳的土地翻耕外,還承包本鄉和周邊部分鄉鎮的土地翻耕任務,自籌資金購進5000余株長果桑苗進行引種試驗,培育板栗苗木200余萬株,為保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長效產業奠定基礎。市直涉農部門抽派農業技術人員到縣區,每個縣級領導示范點均有1-2名農技人員進行長期跟蹤指導。縣鄉已將農技人員技術指導服務明確到點到人,全市已有4370名農技人員分赴各地進行全程跟蹤指導服務,確保示范點建設質量。
三、存在的問題
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由于對“示范”的理解不夠深入,在示范點建設上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加以解決。1.規模示范不夠好。規模示范是指各示范點的面積要達到一定規模,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縣級領導5000畝,鄉級領導1000畝。一是示范點面積不夠。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個別鄉鎮有為完成任務的思想,出現敷衍塞責,蒙混過關的現象,示范點建設面積不夠,有用以前成型的老點代替示范點的情況,有示范點分散不相對集中的現象,有用常規種植質量不高的退耕還林地作為示范點的情況。二是與重點區域銜接不好。有的將示范點建于交通不便,示范效果不佳的地塊,不與公路沿線、城鎮園區周邊、景區景點周圍、重要水源地等緊密結合。三是成熟的產業未能得到擴建。有的原來就有很好的示范帶動效應,如核桃、櫻桃、蘋果、油茶、刺梨等以往就有很好的基礎,適宜性和經營技術都比較成熟,農戶已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效益,只要稍加引導,就能形成很可觀的產業,卻不去擴大規模。2.產業示范欠嚴謹。產業示范是指必須考慮適合當地發展,帶動農戶增收,有示范引領效果的產業。在調研中發現個別地方未考慮當地的自然氣候,看到或聽到別人種什么、養什么發財了,就盲目跟風,缺乏嚴謹的科學分析。特別是在經果林的種植上,看到或聽到別人種植車厘子、軟籽石榴、蘋果等增加了收入,就不惜一切的引進種植,甚至高價購進別人多年生的大苗進行栽植,猶如購進懷胎母牛,得一季算一季,未經引種試驗觀察、示范推廣等環節,就擴大規模大面積種植。就拿本地核桃、櫻桃來說,核桃在海拔1500米以上生長較好,低海拔就容易遭受蛀干害蟲天牛的危害;櫻桃在海拔1400米以下能正常生長結實,高海拔就容易遭受倒春寒、低溫冷霜、冰雹等的影響,大小年比較明顯。3.規范示范欠科學。規范示范是指建設標準高,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能起到做給農戶看、帶著農戶賺的效果。從示范點建設情況來看,經濟林存在栽植不規范、撫育管理差、苗木質量不高等。一是栽植不規范,整地打坑標準低。個別鄉鎮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安排給村支兩委,種苗運到交由村里面發給農戶,在栽植過程中督促指導不夠,由農戶自行種植,最后出現栽植不規范,集中連片不夠,示范點出現天窗空地;有的挖坑僅達30-40厘米,栽植有地埂樹、巴壁樹現象,用栽大窩包谷的方式種植經果林,有將常規種植的退耕還林經果林作為示范點充數的情況。二是撫育管理跟不上。只栽不管,不對幼林進行撫育施肥、修枝整形、套種矮干經濟作物等,有的甚至連嫁接用的綁帶都未解開。三是對苗木把關不嚴。個別鄉鎮將造林捆綁承包給實施主體,采取一包了之,對苗木質量不進行驗收把關,有的連起碼的“兩證一簽”都不規范。施工方為賺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出現挖小坑、用弱苗、等外苗造林現象,苗木栽得東倒西歪。示范的目的是為了高標準、高質量的做給農戶看,讓農戶有比較,特別是新引進的樹種,要采取高標準的栽培管理,種出來后有了收益,才能帶動農戶自覺地去發展。4.效益示范欠考慮。效益示范是指充分考慮利益鏈接機制,具有比種玉米有更高的經濟價值,能對接市場,生產出來能銷售出去的經濟作物。個別鄉鎮對產業示范考慮欠妥,一了解就準備種上千畝的青菜,就按畝產1噸計算,上千噸的青菜集中上市,銷路在哪里?就不得而知。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大部分鄉鎮均以李子為主,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種植李子面積已達100萬畝以上,投產后畝產按2噸計算,兩千萬噸的李子一但滯銷,就會出現果賤傷農現象。四、對策建議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建議,以期在下一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有所幫助。1.針對規模示范。建議加大督促指導力度,確保按要求、按規模完成示范點建設,使之與重點區域更好地結合,對原有成熟的產業加大推廣力度。如七星關區楊家灣鎮地處七星河畔,與畢節國家森林公園拱攏坪景區緊密相連,在建中的七星古城和夾巖水利樞紐工程為其提供得天獨厚的資源,可借助目前已建的5000余畝瑪瑙紅櫻桃,在沿326國道兩側引導農戶發展瑪瑙紅櫻桃,形成萬畝櫻桃采摘園;赫章縣達依鄉可沿赫章縣城至六曲河鎮公路沿線對原有老品種櫻桃進行逐步改造,形成繼核桃長廊后的又一條櫻桃長廊;赫章縣六曲河鎮所在地周邊的山體至九股水溫泉度假區,可大力發展目前栽植成功的布郎李、蜂糖李等。這些地方如果做到林旅結合,何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不能完成,何愁“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不能實現。2.針對產業示范。建議在產業發展上要根據不同自然氣候,著力圍繞核桃、油茶、櫻桃、刺梨、皂角、蘋果、竹產業、生態茶園、花卉苗木和其他精品果業等“十大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在海拔1800米以上區域,重點栽植松、杉等生態用材兼用林;1600米至1800米栽植核桃為主的干果林;1400-1600米栽植桃、李、梨等時令水果;1400米以下栽植櫻桃、柑橘等精品水果,發展好適宜本地生長的經濟林產業,避免一哄而上。3.針對規范示范。建議對示范點加強監督管理,從種苗準備到經營管理進行全過程的跟蹤監督,嚴把種苗、整地、栽植、撫育、管護等質量關,充分發揮示范帶動效應。我們發展的每個產業都應有示范點,但要在示范點上下一番功夫,起碼在規范上要比其他地塊有更高的要求,能將一整套成熟的經營管理技術示范給農戶,讓其比著干、看著辦,并幫助聯系對接市場,為脫貧攻堅打下基礎。4.針對效益示范。建議對接市場,找準銷路,多發展有市場、好銷售的品種,不要一哄而上,盲目發展。最好是多發展本地易貯藏的核桃、板栗優良品種,蔬菜、時令水果等要綜合考慮市場需求,慎重發展。另外在經濟作物種植中建議多種植辣椒、大蒜等既可買鮮椒、紅椒、蒜苗、蒜苔,又可烘干貯藏,保存期較長的物種,時令蔬菜根據市場需求適度發展。
作者:周赟 顧國斌 郭軼倫 單位:貴州省畢節市林業局
- 上一篇:林業產業結構發展研究
- 下一篇:地勘單位經濟管理問題及策略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