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經驗探索

時間:2022-02-21 10:45:11

導語: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經驗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經驗探索

摘要:精準扶貧的思想對產業扶貧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歷史要求之下,我國的產業扶貧出現了新的發展實踐模式,主要分為:“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和“公司+合作社+農戶”。實踐證明,其中的“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適合當前扶貧的發展。

關鍵詞:產業扶貧;精準扶貧;“公司+合作社+農戶”

1精準扶貧背景下產業扶貧的靶向目標

1.1建立扶貧效益到戶機制,變“扶持到戶”到“效益到戶”。進行直接的打卡給錢給物具有一定的優點,但是因為中間環節的較少而不影響了公平性的發揮。但是該種方式存在的弊端也比較明顯:第一,所扶貧的資金是否用于發展生產無人監管;第二,分散性質不能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第三,該種方式使攤到人頭的財政資金有限,不利于長久的發展,因此,應該采取措施建立新的機制。1.2根據地區特點,精準選擇扶貧產業。因為地區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進行產業規劃的過程中不能一刀切,應該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1]。一些地區依據自身發展的將分為不同的地區,即東、南、西、中四個扶貧區,之后還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脫貧,此外,還可以在不同的地區發展水產養殖、鄉村旅游等。1.3建立利益連接機制,實現精準扶貧到戶。因為傳統的扶貧機制存在一定的問題,即結果精準度不夠。如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種糧大戶獲取的效益比較大,發展比較快,但是真正需要扶貧的對象沒有發展自身的能力。因此,精準扶貧需要解決貧困戶的實際需要,積極將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進行結合。同時還應該鼓勵扶貧組織和貧困戶之間建立緊密的連接機制,不斷促進利益的共同發展,實現利益共享。

2精準扶貧背景下產業扶貧的實踐模式

2.1“公司+農戶”模式。基本內涵:在進行扶貧之前需要調查當地的企業,然后選擇合適的企業作為幫扶的對象,在資金和政策方面給與支持,促進貧困戶進行實現脫貧。而企業利用資金、技術和市場等優勢帶動貧困戶的發展,目的是保證合作關系的穩定。此外,還需要規定兩者之間的義務和權利。企業為貧困戶提供從生產到銷售的服務,而農戶需要按照規定完成任務。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基地和農戶之間的產業鏈。效用:該種方式的主要優點是能夠將企業的優點帶給千家萬戶,對生產規模小和分散的貧困戶進行了彌補,不斷促進了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之路。此外,龍頭企業自身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實現了自身能力的提升。2.2“合作社+農戶”模式。基本內涵:依據相關的法律建立合作社,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基層黨組織創辦領辦合作社,二是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提供服務者自發聯合成立。通過建立合作社來實現管理的合作化,對各方面的義務和權利進行規范,進入合作社的會員能夠得到播種、管理、收割和銷售的統一服務。效用:對內服務和對外經營,專業合作社夠提升貧困戶發展的專業化和組織化程度,更為重要的是能夠積極應對市場競爭力和風險,實現成員利益的增加。2.3“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1)基本內涵:該種模式對上面兩種模式的優化組合。合作社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其是貧困戶和公司之間的鏈接,公司與合作社之間有合同,而合作社和貧困戶之間有合作關系,三者之間進行配合實現共贏。2)效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效用明顯。首先,合作社作為中間機構起到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公司組織農戶的困難。其次,實現公司和貧困戶的長遠發展。再次,該種模式能夠實現農業產業水平的提升,同時促進企業的規模化發發展。最后,各個部分之間協調和積極發展,真正實現三方面的共同發展。因此可以說該種模式是最適合的精準扶貧的發展模式。

3產業扶貧的經驗探索與模式優化對策

“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是最佳的發展模式。因為專業化發展的道路是必然的選擇,專業化是促進產業做細做強的基礎[2]。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推動產業發展的兩個動力是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公司+合作社+農戶”具有很好的效用,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他兩種模式的弊端,同時能夠更加有效地推動貧困戶的發展和脫貧。再次,在進行扶貧的過程中,地方政府、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貧困農戶需要共同參與,該種方式符合共同治理的發展理念。在這種模式之下,不僅能夠實現直接的幫扶,同時政府還能通過對公司和合作社的指導進行間接的幫扶,被幫扶對象還能夠對向政府、公司和合作社進行及時的信息反饋。各個部分之間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而是通過共同參與進而達到利益共享。

4結束語

我國已經進入到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國家對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逐漸重視起來。在這個歷史背景之下影響了產業扶貧的發展方向。在新的目標的帶領下,一些產業扶貧進行了多種實踐的探索。同時對過去的發展模式進行了總結,吸取其中的教訓,為更好地實現精準扶貧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振光,向德平.參與式治理視角下產業扶貧的發展瓶頸及完善路徑[J].學習與實踐,2014(4):99-107.

[2]白麗,趙邦宏.產業化扶貧模式選擇與利益聯結機制研究——以河北省易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為例[J].河北學刊,2015,35(4):158-162.

作者:張雪芬 單位:融水縣和睦鎮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