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論文
時間:2022-09-22 09:30:13
導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KIBS是世界各國的趨勢,然而許多企業對于知識密集服務業的創價模式仍處于摸索探索階段,且目前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論模型。一般而言,要評判服務業是否具備知識密集的特性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幾乎所有的服務業都會運用特定的專業知識來提供服務,只是不同的產業所運用知識的比例,以及知識的質量會有所不同而已。相較于傳統的服務業觀念,與知識及創新相關的服務乃是近來最重要的服務業觀念,同時也是先進國家經濟成長重要驅動因素之一。“知識密集”可以從服務提供商與服務購買者兩方對服務的知識密集要求來解釋:在服務的提供者方面,企業傾向因行業本身的特性以及服務需求者持續對行業知識程度的提升,使服務提供商傾向提供高知識密集型服務的趨勢,以不同客制化程度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也提升企業本身的價值;在服務購買者方面,需求者則在此供需關系下,具有獲取高知識密集的服務之需求的傾向。Miles(1995)則提出了兩種形式的知識密集服務業:①傳統的專業服務:以管理系統的知識或社會事件為主;②以新技術為基礎的新服務:關于技術知識的轉移和產品。HertogandBilderbeek(2000)則認為知識密集服務業的特性表現在:①私人企業或組織;②其營運幾乎完全依賴專業知識;③經由提供以知識為基礎的中間產品或服務而生存。MullerandZenke(r2001)提出KIBS的三大特征:①提供知識密集的服務給客戶(以區別其他形態的服務業);②咨詢的功能(表示有解決問題的功能);③提供的服務與客戶有強烈的交互作用。綜上所述,本文認為知識密集服務業的創新特征表現為:知識的高密集度,創新過程的高互動性和高技術性。
2發展KIBS促進制造企業戰略升級的作用機制———基于“微笑曲線”視角
微笑曲線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于1992年所提出的觀點,如圖1所示,橫軸為跨越上中下游的供應鏈,縱軸則為產業的附加價值。在拋物線的左側,即產業價值鏈的上游,產品附加值逐漸上升,因此其利潤空間大;在拋物線的右側,即產業價值鏈的下游,隨著品牌運作銷售渠道的建立,產品附加值也逐漸上升,利潤空間也較大;而處于拋物線低端,即產業價值鏈的中游,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也最低,其利潤空間也最小。可以看出“,微笑曲線”理論揭示了“技術、品牌、服務”等創新對于提升產品附加值及利潤空間的重要意義。在“微笑曲線”的不同環節所對應的增值潛力的不同,主要因素是因為各個環節投入的要素有很大不同。在價值曲線中,兩端的業務環節分別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投入,從而促進制造業實現戰略升級。在制造業戰略升級的趨勢下,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界限逐漸消弭。有研究發現制造業的最終需求每增加10%,在保持服務業的最終需求不變下,將會增加平均約1%的服務業產出;相反的,服務業的最終需求每增加10%,在保持制造業的最終需求不變下,將會增加平均約2%的制造業產出。這代表制造業生產主要中間投入仍以制造業為主,而服務業生產將大量使用制造業的中間投入和技術。因此,由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給我們的啟示,雖然在后工業化社會生產結構服務業占最大比重,但是逐漸增加的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補關系以及制造業生產中直接或間接從事服務業的活動比例也愈來愈高,由制造業帶動服務業的發展模式將是后工業化社會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
3支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制造業升級的對策
展望未來,我國制造業將面臨新一波全球化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制造業服務化(ManufacturingServitization)的戰略升級,為此本文提出以下對策供業界參考。
3.1政府引導增加知識密集服務業總量規模
我國制造業應積極改善傳統OEM的代工生產模式,加強設計研發、品牌建立和銷售通路的能力,以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政府應積極協助企業在全球價值鏈內進行垂直分工,并擴大開放原物料與半成品進口,以提升國內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3.2改善融資渠道,帶動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快速發展
應采取積極的財稅、金融、投資和價格政策、加快服務業的發展,采取措施積極引導社會和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行業的投入力度。應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服務業支撐平臺建設,如信息、軟件、金融、物流等產業。金融產業為健全經濟體系中必要的一環,在成熟的經濟中,不論是生產者或是消費者都需要有一個完善的金融體系;另一方面,金融體系的生產力也相對高于其他服務業。為進一步健全金融體系與提升經營效率,應開放國內的金融市場,以增加市場競爭和資金的更有效率分配,并可強化國內產業的結構調整。
3.3加快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提升知識密集型服務
業整體水平采取靈活的教育與訓練政策以培育新技能的推陳出新。因為服務業的直接服務的對象是顧客,故人力資本攸關服務業的質量與績效表現,因此教育和訓練出來的人才必須適合產業與市場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提供終生學習環境,且政府政策必須和業者與勞工的需求相結合,以提供適當的誘因和學習機會,協助制造業者擴大經營技術服務的內涵,尤其是以高科技產業為主的企業。
3.4鼓勵服務業的創新與研發活動
政府支持的研發計劃應考慮私部門服務業的需求,同時在知識產權和服務創新的擴散效果中取得平衡。加快研發中心和技術開發中心建設,鼓勵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進入服務領域或創辦服務企業,提高服務企業創新能力。
作者:王瑞萍樓旭明單位: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一篇:基于三嚴三實的干部作風建設論文
- 下一篇:電子商務服務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