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服務業人才內涵和特征
時間:2022-07-13 10:39:41
導語:航運服務業人才內涵和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國際背景。國際上雖沒有航運服務業的相關概念定義,但對海事集群(國際航運中心)的研究早有記載。目前,海事集群的演變、各航運中心的比較評價等依然是航運學術界和各個港口國家、城市政府及決策制定者關注的熱點問題。航運服務業體系的發展正是隨著海事集群(國際航運中心)的內涵演變而發展的。全球著名的倫敦國際航運中心和新加坡國際航運中心,正是憑借各自獨特的航運服務業集聚優勢、完善的現代航運服務產業鏈而長期掌握著全球航運的重要資源和話語權。1.2國內背景。1996年我國政府提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國家戰略,2000年國務院明確上海要建設包括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在內的“四個中心”,2013年8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此背景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2008年至今,上海港貨物總吞吐量連續10年穩居世界第一;2010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超過新加坡港,成為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排名第一的港口。但是,由于上海航運建設重點主要在以貨物運輸為主的航運基礎產業,因此現代航運服務業的發展滯后于航運基礎產業的發展,以航運保險、航運金融和海事咨詢為主的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動力不足。近年來,我國各主要港口城市陸續和實施促進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的文件與政策。航運服務業是航運主業的重要支撐,是我國由海運大國走向海運強國的有力保障。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對我國海運業、經濟乃至全球海運業的發展意義深遠。為引導和促進現代航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從國家層面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2航運服務業的分類及構成航運服務業是指一切圍繞航運活動展開的航運相關性服務,涉及的行業眾多,包括航運業、金融業、服務業、保險業等多個行業的融合。航運服務業分類及構成情況[1]見圖1。
3現代航運服務業的涵義和特征
根據國務院和交通運輸部分別頒布的《關于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的內容和精神及航運服務業的系統分類,現代航運服務業的內涵概括為:現代航運服務業是指除了船舶管理、船舶、水路客貨運、港口裝卸、倉儲堆存、船舶檢驗等傳統航運服務業外,能夠促進航運服務業轉型升級并提升航運交易能力的航運電子商務、航運經紀、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航運信息技術和為航運提供保障支持的航運法律、航運咨詢、航運教育、船員服務等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務?,F代航運服務業具有如下特征:(1)現代航運服務業作為服務業的子類屬于第三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現代航運服務業是隨著國際航運中心的功能演變應運而生和發展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航運軟實力的象征,其發展重點會隨著港口功能的提升而變化。(3)現代航運服務業是由運輸服務(如船舶融資、租賃、海事法律、海事仲裁、航運保險等)彈性需求和運輸衍生創新(如指數開發、航運金融、航運公估、航運咨詢、航運媒體等)驅動的航運服務業。(4)現代航運服務業的構成要素主要集中在航運服務業高附加值和知識密集型的支持層衍生活動,一般具有“兩新四高”的特點,即:新的領域、新的模式,高技術含量、高增值服務、高知識結構、高精神享受。(5)現代航運服務業具有集群性和融合性。在港口附近的地域空間范圍內,航運服務企業和與之相關的機構之間通過非常緊密的聯系,形成一個很長的產業鏈,這產業鏈的影響力會遍及全國乃至世界?,F代航運服務集群提供的是多層次、全方位的航運服務,集群的發展方向是整個價值鏈中增值最大的部分。
4現代航運服務業人才的涵義和特征
4.1涵義。現代航運服務業人才是指具有現代航運服務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航運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航運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F代航運服務業人才主要有航運保險人才、航運金融人才、航運經紀人才、海事法律仲裁人才、船舶管理人才、海事教育培訓人才、航運咨詢和研究人才,以及船員服務人才、航運電商服務人才、航運信息管理與運營人才和船舶技術服務人才。4.2特征。與傳統航運服務業人才相比較,現代航運服務業人才具有如下特征:(1)專業素養更高的應用型人才?,F代航運服務業人才應是既精通港航理論又擅長實際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是航運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為航運事業創造直接的經濟利益和物質財富。(2)更高水平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對于現代航運服務業人才,國際化水準較傳統航運服務業人才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除了對英語交流能力有更嚴格的要求外,相關從業人員還要熟悉甚至掌握國際法律法規、實時追蹤國際航運市場動向,為港航企業參與國際活動搭建平臺等,具備多方面深層次的專業素養。以航運金融、航運保險和海商法律等為代表的現代航運服務業是典型的交叉學科,因此航運金融人才除了具備基本的金融交易專業知識外,還要諳熟航運規則、操作規范、航運法律框架,具備一定的航運市場分析能力。只有這樣,相關人員才能初步適任由航運市場周期分析、航運資產定價、船舶租賃、航運重組和航運風險管理與應用等構成的航運金融崗位。(3)更具創新精神的服務業人才。以航運電商、航運信息技術等為代表的新興現代航運服務業是由運輸衍生創新驅動的航運服務業,可以說是在創新服務模式下衍生的新業態,因此創新精神是服務業人員的典型特征。
5我國航運人才現狀
現代航運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與產業對接的人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海事院校和貿易類院校培養了大量的傳統航運服務業人才;然而隨著航運產業的升級,人才供給卻遲遲沒有對接產業發展的需求。以上海為例,世界著名航運與交通咨詢機構FISHER的調查顯示:上海航運產業從業人員約21.99萬人,其中航運輔助服務業從業人數為8.88萬人,航運衍生服務業從業人數為0.21萬人,分別占總人數的40.38%和0.955%;上海高端航運服務業人才數量世界排名第8位,僅為倫敦的1/3。上海從事航運金融、航運保險和海事仲裁與法律服務等高端航運人才嚴重匱乏,將無法滿足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航運服務業發展的需要。據預測,2020年上海航運物流業人才的需求量將達到35萬人,其中,航運管理、航運金融、海事法律、航運咨詢、海事教育等方面航運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將突破3萬人。龐大的人才需求規模向現代航運服務業人才的教育培養提出了緊迫的要求。
6結語
在我國“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自貿區建設如火如荼的今天,航運服務等級顯著提高,現代航運服務業人才供給側結構改革已迫在眉睫。2015年1月交通運輸部頒布的《關于加快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第17條指出:鼓勵和支持我國高等院校開展航運服務專業教育,重點培養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航運經紀、海事法律等領域的專業性和復合型人才;努力加強與國外高等院校和研究咨詢機構的合作,著力培訓和引進航運服務業緊缺人才。高等院校尤其是海事類高等院校,是我國開展航運教育與培訓的主力機構,在國家政策指引下,海事院校需緊緊圍繞產業轉型發展的需要,根據新興行業的發展趨勢及其對專業人才的新需求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培養水平,提高有效供給。
參考文獻:
[1]董崗,馬勇.現代航運服務業分類比較及對上海的啟示[J].水運管理,2013(1):26-29.
[2]汪傳旭.上海與長江流域航運服務業聯動發展[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4:109.
[3]潘懋元,石慧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歷史探源[J].江蘇高教,2009(1):66-70.
作者:宋春雪 楊楠 單位: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拉薩文化服務業競爭力分析
- 下一篇:網絡知識經濟付費意愿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