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11-16 02:53:00
導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環境和資源的外在約束、制造業和傳統服務業升級的內在需求,使現代服務業成為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然選擇。由于產業融合與全球直接投資的推動,使得生產性服務業在現代服務業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并在我國迅速崛起。而明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模式更是我國目前的當務之急?;诖?,本文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迅速崛起的動因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兩大發展空間和三種發展模式。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動因;空間;模式
進入21世紀以來,資源與環境問題日益困擾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在資源和環境的硬約束條件下,發展服務經濟是擺脫資源和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我國而言,同樣面臨著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的嚴峻挑戰。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由于產業融合與全球直接投資的推動,使得生產性服務業在現代服務業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并在我國迅速崛起。而明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和發展重點更是我國目前的當務之急。基于此,本文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迅速崛起的動因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和發展重點進行了研究。
一、中國生產性服務業迅速崛起的動因
20世紀50年代以來,生產性服務業在生產領域的作用不斷變遷,由管理功能(潤滑劑作用)和后來的促進功能(生產力作用),逐步向今天的戰略功能(推進器作用)轉變。從現代服務業內部結構來看,研發、通信、金融、保險、物流、批發、外包、采購、農業支撐服務、中介和專業咨詢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所占比重不斷增加,占據服務業的主流,主要工業國達50%以上[1]。本文認為,產業融合和全球直接投資(FDI)是直接推動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迅速崛起的動因。
(一)產業融合的推動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產業融合是大勢所趨。產業融合是在工業經濟時代高度產業分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以產業部門日益細化、產業關聯復雜化、部門間交易規模龐大且交易量大增為前提條件的,并對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產業固定化邊界進行一定程度調整的結果。這種調整打破了各種產業原有的邊界,導致產業之間更多的相互滲透與融合。在產業融合的背景下,現代服務業與其它產業,特別是和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經濟活動由以生產為中心已經轉向以服務為中心,體現在農業和制造業部門的服務化上,表現為農業和制造業部門生產的產品是為了提供某種服務而生產的,例如通訊和家電產品,隨產品一同售出的有知識和技術服務;服務引導農業和制造業部門的技術變革和產品創新等。國際經驗表明,農業和制造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更多靠服務業支撐。從產業關聯的角度來說,這一時期產業的中間投入中,現代服務業投入的比重將越來越大,而農業和制造業本身投入的比重則相對降低。這樣,一種為農業和制造業生產而服務的產業就應運而生了,即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是為生產而進行的服務業,或為其它商品和服務的生產者用作中間投入的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依托農業與制造業、服務農業與制造業并實現良性互動。農業與制造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生產性服務業則是農業與制造業提升和高端化的有機補充。隨著農業與制造業部門經濟規模的逐步擴大,它們對服務業的需求也將迅速增加,并會把這種需求滲透在現代農業與先進制造業前期研發、設計(培育),中期管理、融資和后期物流、銷售、售后服務、信息反饋等全過程中。如此良性互動,不僅會促使企業內部會出現產業融合,而且會在產業鏈上促使農業、制造業與服務業間出現融合,還會使區域內的農業、制造業和服務業在一個特定空間上實現產業融合和集群式發展。當然,企業按照市場分工的細化、深化和專業化要求,適時將服務外置和提升,可以加速產業融合的進程,實現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突破。事實上,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特征,主要是打破了傳統的消費性服務業的局限,開辟了生產性服務業的新領域,即原先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自我服務內容,諸如市場調查、可行性研究、產品研發、風險資本、采購管理、物流配送、市場營銷、人力資源培訓等活動,實現獨立化、外置化和專業化,交于專門的機構實施。這些機構技術專、業務精、效率高,既可以使企業集中力量搞好專業生產,又可以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競爭能力。
(二)全球直接投資的推動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直接投資愈來愈呈現出轉向服務業的趨勢。早在2004年,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就公布了以“轉向服務業”(ShiftTowardstheService)為題的《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該報告顯示:近年來,FDI的結構已轉向服務業:20世紀70年代初期,服務部門僅占全世界外國直接投資存量的1/4,1990年這一比例不到一半,而2001年和2002年,服務業平均占外國直接投資總流入量的2/3。1990-2002年的12年間,第一產業和制造業在全球跨國投資中所占的比重分別由9%和44%,下降到4%和29%,而同期服務業的比重則由47%上升到67%;《2006年世界投資報告》進一步顯示,FDI的重點也轉向服務業[2]。隨著國際服務業全球轉移步伐的不斷加快,現代服務業已在信息技術服務、人力資源管理、金融、保險、會計服務等多個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有了飛速拓展。全球生產性服務業轉移,注重從功能稀缺性、規模性、集聚性等優勢出發,高質量的跨國服務機構及隨之而來的網絡、人才、管理、制度等外資服務業,創設關聯產業效應、構建合理產業體系,拉動區域經濟增長幅度,使生產性服務業在我國得以迅速發展。此外,為了更好的服務在華跨國公司,進而吸引其將更高端的生產環節轉移來華,我國政府也努力為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產業融合和全球直接投資不僅成為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迅速崛起的動因,同時也為我國生產性服務業打開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一)以我國轉向現代農業與先進制造業為契機,拓展生產性服務業空間
我國現有耕地面積18.31億畝,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產田占總面積的2/3以上。據估算,我國糧食需求每年將增長80億斤-100億斤[3]。而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我國已無法開發更多的耕地,只有提高單產這一途徑。傳統農業增長方式顯然難以應對,必須改造傳統農業,走現代農業之路。我國應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為農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包括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環節相關的現代服務業,如農村金融、農業技術支持。農產品市場營銷、花卉、城市園林等。
此外,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制造業大國。目前,我國制造業企業共130多萬個,就業人員8300多萬人,占工業勞動力的90%;制造業出口占全國外貿出口的91.2%,接納外商實際直接投資額約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資額的70%[4]。但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十幾年來,我國的服務業結構升級緩慢,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很不充分。以外資制造業體系發達的蘇州市為例,由于產品線和產業鏈延伸不足,外商投資企業對本地金融機構的信貸服務依賴程度?。划a品研發設計、關鍵技術、零部件依賴于進口,對本地研發設計或技術服務需求少。這種狀況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在我國制造業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制造業對服務業的中間需求還很有限,生產服務業尚沒有扎根在高速增長的制造業土壤里[5]??梢哉f,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事實上,較強的制造業實力是我國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有力支撐。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而擴大的投資空間,早已跳出了制造業領域,生產性服務業已經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因為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的繁榮本身就會擴大現代服務業的投資空間。例如,我國部分制造業企業率先建立了創意產業中心和設計創意中心,建立了包括模具設計、軟件設計、工程設計、服裝設計、動漫設計、玩具設計、印刷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等設計平臺。這些制造業企業將研發、設計外置,取別人所長,補自己所短,取得了巨大成果。隨著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將上述類似的非核心生產環節外包給生產性服務企業,將極大地促進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與國際相比,我國的生產性服務業差距仍然較大。在世界先進的工業化國家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70%,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70%。而我國的服務業增加值還不到50%[6]。可見,我國具備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良好基礎和條件,依托我國向現代農業和先進制造業轉型的契機,將極大的拓展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空間。.
(二)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吸引更多FDI發展我國生產性服務業
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度不高導致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我國雖然引進了跨國公司的制造環節,但卻把很多為跨國公司服務的生產性服務環節拒之門外。2000年服務業實際吸收外資104.6億美元,2006年為173.8億美元,分別只占當年實際吸引外資額的25.7%和27.6%[7]。至2006年底,我國服務業共有外商投資企業7.5萬戶,占整個外商投資企業實有總戶數的27.2%[8]。
我國吸引FDI已經連續15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加之全球FDI的投資方向和重點已經轉向服務業[9],這些都為我國擴大服務業開放力度、利用FDI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傮w上看,我國已經具備了承接生產性服務業國際轉移的基本條件。良好的宏觀經濟態勢和巨大的市場優勢,龐大的制造業創造了巨大的服務需求,使我國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越來越強。例如,2007年世界最大的IT服務外包企業美國EDS將在武漢建立其在華的首個全球服務中心;惠普全球軟件服務中心重慶分中心正式入駐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等。更多的國際機構已經將我國列為對跨國公司服務轉移和外包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和研發轉移重要目的地。
三、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模式
上述分析可見,我國既具有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動因,也具有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空間。而通過模式的推動,將進一步加快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我國制造業大國的地位、區域特色鮮明的國情以及吸引FDI多年來居發展中國家首位的現實,為我國采用服務外包模式、集聚區模式和外資拉動模式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契機。
(一)服務外包模式
世界產業戰略轉移的大趨勢正從生產外包轉向服務外包。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購買第三方提供的服務來完成原來企業內部完成的工作。與國際相比,我國的生產性服務外包差距仍然較大。在世界先進的工業化國家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70%,生產性服務外包占服務業的70%。而我國的服務業增加值在2006年才剛剛突破40%[10]??梢?,以我國強大的制造業為基礎,利用服務外包模式發展我國的生產性服務業潛力巨大。我國采用服務外包模式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應該聚焦在以下兩個重點領域:
1.外向型服務外包。積極承接外向型服務外包業務,能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和能級,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增強國際競爭力。特別是,承接發達國家的離岸外包,是發展以服務經濟為主產業結構的重要突破口,是轉變對外貿易方式、推動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轉變的重要途徑。我國部分城市已經進行了積極的嘗試。例如,2006年8月17日,上海公布的《關于促進上海服務外包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上海要緊緊抓住國際服務業加速轉移的契機,重點發展國際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高增值服務能力的服務外包企業,打造以浦東新區為代表的國家級服務外包示范區,努力將上海建成全球服務外包重要基地之一。外向型服務外包主要涉及信息技術、研發設計和管理咨詢服務等領域,其中信息技術外包(ITO)占據主導地位。目前,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已集聚了500多家承接服務外包業務的企業,其中包括GE、霍尼韋爾、畢博等近10家國際研發中心和惠普、花旗、印孚瑟斯、SAP等300多家技術中心[11],國際知名的從事服務外包的企業紛紛落戶上海;再如,2006年南京成為我國第二批獲得服務外包基地的6個城市之一,引進的三星、朗訊、IBM、微軟、西門子、LG、夏普、明基等20多家世界著名企業的外資研發機構,大多也已開展服務外包業務。從目前情況看,發包方企業主要集中在軟件業、專業服務、創意設計、商務等領域;外包業務來源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英國、奧地利、加拿大、瑞士、法國等。南京承接服務外包的148家企業中,從事軟件類服務外包企業超過100家,外包規模超100萬美元的企業13家[12]。
2.內需型服務外包。事實上,服務外包的覆蓋領域和涉及行業,遠遠大于時下籠統劃分的信息技術外包和商務流程外包兩大類及外向型。按照國際公認的服務外包概念,其內容就達18個行業大類[13]。我國在積極發展外向型服務外包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國內業務天地最為廣闊的內需型服務外包??梢哉f內需型服務外包更為豐富,涉及的行業領域更普遍,發展的前景也更廣闊,特別是隨著我國政府與現代服務業之間的互動合作更趨緊密,服務外包已成為我國本土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綜合成本的一種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梢灶A見,我國內需型的企業服務外包市場一旦被全面推開和廣泛采用,那么其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無限的市場商機,將是外向型服務外包市場所無法比擬的,必將為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長足發展注入旺盛的活力和強勁的動力。而內需型服務外包完全由我國本土內需所產生,受世界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小,其蘊含著更為巨大的發展潛力。內需型服務外包的業務主要包括:供應鏈與物流、裝備制造業融資性租賃、第三方品質檢驗、第三方產品測試、產品OEM(委托加工制造)、ODM(委托設計加工制造)等等??傊?,我國應該抓住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既重視外向型服務外包,也不能忽視發展潛力更為巨大的內需型服務外包。通過服務外包模式將極大地促進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二)集聚區模式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在經濟總量發展、經濟結構變化和人口發展等因素的驅動下,集聚模式會由單一的大型CBD(中央商務區)模式,向多極化、分散化發展,在原來的基礎上演變擴展成若干個微型CBD,即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為解決中心城區商務功能過度集中的矛盾,以倫敦、紐約、東京為代表的世界級城市,都經歷了單個CBD到微型CBD網絡初步建立的過程。其中,倫敦的微型CBD由傳統的市中心擴展出來,以堪那瑞區為代表沿著泰晤士河呈軸線發展;紐約的CBD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分階段逐步形成布魯克林、長島、法拉盛、哈德遜廣場等微型CBD;東京逐步形成了品川、汐留、六本木等30多個微型CBD,很好地適應了生產性服務業空間集聚且多元化發展的國際趨勢。
可見,集聚區是在順應國際發展規律并借鑒其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主要是指:按照現念統一規劃設計,依托交通樞紐和信息網絡,以集聚區為載體、將相關的專業服務和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合理有效的集中,在一定區域內形成形態新穎、內外連通、生態協調、資源節約、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具有較強服務產業集聚能力的區域。依靠區域特色和功能,形成產業集聚是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模式的特點。盡管服務業的發展是以市場為基礎,但其產業特色的形成則取決于所在區域的特定功能。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依托由資源、稟賦、區位、經濟和文化等因素所構成的功能,突出其區域優勢和特色,建立起與區域功能相吻合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從而與周邊地區錯位競爭,增強服務業的輻射效應?;诋a業關聯效應和社會網絡效應而形成的集聚區,具有資源共享、服務網絡系統和品牌效應的特征,客觀上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構筑起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而通過品牌效應,服務企業獲得更高的市場認同度和占有率,進一步提高該區域服務產品的市場需求;集聚區內企業之間的競合機制,又提高了服務產品的有效供給水平,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拓寬了市場空間。在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過程中,利用集聚區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國際趨勢。我國產業區域特色鮮明,為建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我國的部分城市已經開始利用集聚區模式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我國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為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的建設在上?,F代服務業的總體規劃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海力圖打造一批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鼓勵在各區符合條件的專業產業園區或服務業集聚區內建立生產性服務業產業基地,各有側重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例如,南橋中小企業總部商務區憑借杭州灣跨海大橋的交通便利,依托區位和產業優勢,成為奉賢區新一輪發展的載體和抓手;江灣五角場科教商務區就充分發揮楊浦區大學強勢學科的優勢,重點發展科技研發和教育培訓產業,形成以知識創新為核心的科教商務集聚區;金融要素市場本來就已經集聚的外灘和陸家嘴地區集中發展為金融貿易區等。這些點狀的集聚區通過產業鏈或創新鏈彼此相通、有機相連,使上海的生產性服務業整體輻射能級進一步提升和放大。目前,這些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對上海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拉動效應已經顯現,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集聚功能效應得到拓展提升,更好體現了微型CBD作用。
2.空間形態布局上,由上海市中心地區逐步向周邊重點地區分散化、多極化發展。
3.產業功能布局上,各集聚區初具特色,逐步呈現功能錯位。
我國應借鑒上海建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的經驗,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具特色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進一步提升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能級和品位。
(三)外資拉動模式。
就當前而言,我國采用外資拉動模式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一是要積極承接國際服務離岸外包。這既是我國發展服務外包的重點領域之一,也是我國擴大生產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要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培育一大批具備國際化水平的服務供應商,提高接單能力,繼續發揮在ITO(信息技術外包)業務領域的優勢,特別注重培育承接BPO(商務流程外包)業務的能力,積極承接計算中心、呼叫中心、數據處理、技術研發、財會核算、售后服務等國際服務業轉移,特別是逐步拓展一些具備優勢和條件的高端業務;二是要繼續開放生產性服務業市場,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提高吸引FDI的質量和層次。更多地吸引跨國公司來華設立研發中心、運營中心和地區總部,積極引進國際生產性服務業的新理念、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國內生產性服務業提高水平。同時,要積極進口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急需的生產性服務產品,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服務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永江.以現代服務產業為重點,帶動商貿園區的發展[EB/OL],/,(雙流政府網站),2007-02-05.
[2]聯合國.2004、2006年世界投資報告[EB/OL],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網站,,2006-09-12.
[3]馮華.發展現代農業時機已經成熟[N],人民日報,2007-03-07(2).
[4]郭麗君.我國必須從制造業大國向強國轉變[N],光明日報,2006-09-13(4).
[5]何駿.長三角城市群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08(5):12-18.
[6]何駿.中國發展服務外包的動因、優勢與重點[J],財經科學,2008(5):23-28.
[7]龔雄軍.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促進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EB/OL],商務部網站,,,2007-07-30.
[8]翟宏偉.五大因素主導外資加快進入我國服務業[N],中國信息報,2007-06-20(5).
[9]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2007[EB/OL],聯合國貿發會議網站,,2007-09-18.
[10]李江泓.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明顯偏低[EB/OL],新華網,,2007-02-22.
[11]何駿.聚焦中國的服務外包[J],經濟導刊,2008(5):8-12.
[12]施勇君.南京向中國服務外包之都邁進[N],南京日報,2007-01-13(6).
[13]董錫健.內需型服務外包商機無限[J],滬港經濟,2007(10):8-9,12-15.
- 上一篇:市委在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會的講話
- 下一篇:花生高產栽培技術農業科技論文
精品范文
10生產調度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