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糧油產業
時間:2022-03-08 05:35:00
導語:我國糧油產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據資料記載,大豆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糧食和油料作物。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也是最早馴化和種植大豆的國家,栽培歷史至少已有4000年。《詩經》中對這一產業也有很多描述,如“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大致的意思是說栽種的作物有“小米、高粱、水稻、麻、大豆和小麥,它們成熟上有先后。”還有我國西周時期的樂府詩和民歌,也說明大豆已是重要的糧食作物。據資料介紹,1995年以前,中國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2000年中國大豆年進口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此后幾年,中國的大豆進口額連續攀升;2005年中國進口,大豆進口量連年攀升,是因為國內大豆出現短缺嗎?實際上以黑龍江為主產區的地方農戶家里就堆積了大量豆子,陳豆賣不完,新豆賣不起價,面臨巨大虧損。而國外的進口大豆有巨額的財政補貼,因此也加大了競爭的不公平。
其實很多學者在中國最初加入WTO的時候就提出過我國的大豆產業將會面臨巨大挑戰。原因之一:國外大豆以低價進入我國市場,導致我國自己的大豆市場萎縮,最后完全依賴進口,到時國外市場再宣布大豆儲備不足、全面漲價,我們自己的市場也就將完全處在一個被動狀態。前不久到黑龍江省訪問的美國大豆協會、美國大豆基金會、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農業官員聯合考察團竟然提出了讓黑龍江省放棄榨油、集中力量發展食品用大豆這一極其荒謬的建議。原因之二:大豆產業是一個產業鏈很長的產業,涉及到生產、油脂加工、食品加工、養殖業、醫藥、化纖等多個行業。國有1億人口依賴大豆生產,涉及6000萬農民和近百萬大豆加工企業職工就業。放棄大豆榨油業等于放棄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眾多的就業機會,也放棄了中國的糧食安全。所以近幾年國內學者都反復呼吁大豆危機的嚴重危害性,以喚起政府的高度關注。同時,各級政府也引起了高度關注。國家發改委也已經組織相關部門對大豆產業展開了多方調研,后來由中糧集團牽頭,土畜進出口商會協辦,建立聯合采購機制,一場由眾多政府部門參與的拯救大豆行動正在展開,可是效果具體如何還有待于進一步考證。
據了解,美國大豆到港成本約在3100-3200元/噸,而目前國產大豆市場價格一直維持在3700元/噸左右。受進口美國大豆低廉價格的影響,我國大豆正面臨滅源滅種的危險。國內大豆主要產區周邊加工國產大豆的企業,開始拒絕到國內大豆主產區收購,甚至轉向購買進口大豆進行生產。而且大豆油價格則一路上漲,大豆油的定價權正日益被跨國糧商所控制。目前,我們老百姓熟知的金龍魚、福臨門、魯花等品牌都是外資的,可以說中國市場的食用油85%已被外資控股。這些外資主要是由出名的百年歷史的四大糧商控股或參股的,這四家公司的英文名字在國際上叫做ABCD。第一家ADM(ArcherDanielsMidland),所以叫做A;第二家邦吉(Bunge)是B開頭的,叫做B;第三家嘉吉(Cargill),C開頭的,以叫C;第四家,路易達孚(LouisDreyfus)。在2004年我國大豆危機出現的時候,面臨國內無法出售的大豆,這些外資以低價吸納了面臨破產或停產的國內小企業,擴大了自己的在華規模,經過幾年的發展后已經建立了規模大而且完善的相關產業鏈條。倘若我們的政府再不作出強有力的調整政策,不需要幾年,我們中國人民的糧食將由國外企業完全控制。
當然除了要謹慎我國的大豆產業被國外企業所控制以外,我們自己也要提高大豆的質量,我國目前的大豆存在國產大豆比較成本優勢喪失、產銷區不協調、中美貿易摩擦處理不當等。而國內現貨企業風險防范意識淡薄、對大豆價格長期趨勢判斷失誤則是導致這次行業損失慘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大豆與國外轉基因大豆相比產生成本高、出油率僅為17%—18%,而進口大豆出油率在22%左右,自然無法競爭低價優質的進口大豆。而與種植玉米等作物相比收益偏低也是產量少的原因。而普遍耕種的農民也不懂這些道理,更加無法改變這些現狀,當國外大豆在國內勢不可擋的時候,他們除了吃驚無奈最后就只有被迫放棄。所以我們中國政府應該給大豆產業像小麥、玉米、水稻相當的優惠政策和足夠的重視以及支持。在我國,小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已經更新了幾十次,而大豆產業發展不僅沿用老的做法甚至還受到小麥等主要作物的再次沖擊。只有將中國傳統農業注入現代化科技的內涵,提高其競爭力,才能拯救中國的大豆,而要作到這一點,政府、科技工作者和農民都要想辦法,政府擁有豐富的政策、技術、資金資源,在拯救大豆過程中負有最主要的責任。我國大豆產區農業種植結構不合理,導致水稻種植面積過大,大豆種植面積過小。大豆的產量低、效益差,許多農民把旱田都改成水田,擴大水稻的種植面積,導致現在的水稻產量過剩,價格下跌,大量的水稻壓在農民手中難以售出。反之,大豆的價格上揚而貨源不足,究其原因是大豆的耕種面積減少,市場供給不足。為此建議政府為種植大豆的農戶按照種植面積和產量等指標提供優良品種的財政補貼,鼓勵他們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增加大豆的產量,以緩解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
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在全球而言,我們政府對農產品的補貼要遠遠少于歐美以及日韓這些發達國家;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但我們的市場門檻也遠遠低于歐美和日韓。我們經常能看到歐美或者日本對中國的某一項農產品提出貿易壁壘,我們也看到韓國民眾為了抵制來自美國的牛肉,釀成了巨大的社會動蕩。如何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農業,我們做到其實還很不夠。政府還應該對以美國為主的進口大豆國家實施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并對美國進口大豆征收高額的反傾銷、反補貼關稅。這樣,既可以反制美國對華貿易特保條款的濫用,也為國內大豆生產的盡快恢復提供政策保護??鐕Y本正在威脅中國的糧食安全,媒體有了許多報道,有關部門也出臺了一些措施,但是我們看到剛剛過去的一年,跨國資本對中國糧油市場的控制不僅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加強。我們需要反思,靠什么才能真正抵御住外資糧商的堅船利炮?肯定不能只靠呼吁,而需要相關部門能夠真正推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來保護中國的糧食安全。
參考文獻
[1][英]拉吉•帕特爾著.郭國璽,程劍峰譯.糧食戰爭:市場、權力和世界食物體系的隱形戰爭[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
[2]郎閑平.金融超限戰[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
[3][美]斯蒂芬•李柏,格倫•斯特拉西著,劉偉譯.即將來臨的經濟崩潰[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
[4]周應恒,鄒林剛.我國大豆產業發展戰略的另一種選擇——基于產品差別化的審視[J].農業經濟問題,2005,(09).
[5]章勝勇,李崇光.中國大豆的比較優勢及中美大豆成本效益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05,(01).
[6]孫大光.加入WTO后的中國農業貿易政策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論文,2001.
[7]柳放.增強黑龍江大豆種植者競爭力的問題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8]黃娟.農業、汽車業和紡織業取消出口補貼后獲得補償的可行性分析[J].企業經濟,2005,(09).
[9]楊敏麗.中國農業機械化與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
[10]1999/2000中國大豆進口增加,美國份額高達63%[J].中國家禽,2000,(09).
[11]焦宏.中國大豆的尷尬[N].農民日報,20000718.
[12]李顯戈.對影響中國大豆競爭力因素的實證分析[D].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